第6章

  女子猛地回头,剑光袭来,脑子空了一瞬,待回过神来,剑刃已被她抓在手中,赤红的鲜血霎时间便溢了出来。
  疼痛刺激着神经,剑尖却再也无法前进半寸。
  崔皇后枯瘦的双手握着剑柄,剑身微微发颤,她满面的泪光里忽地闪过一抹决绝,接着,她猛地从女子手中把剑抽走。
  女子手中一空,踉跄了一下,再抬头一看,剑光已急不可耐地吻上皇后脆弱的脖颈,溅起一条血色匹练,劈头盖脸地鞭笞在女子莹白的脸颊上。
  恍惚里,眼前闪过多年前的那个冬日,阳光暖得出奇,却敌不过她眸中漫天的血光。朦胧中,耳畔忽响起少女撕心裂肺的哭声,绝望而又凄楚,连绵不绝。
  烛火仓皇地摇曳,映照出数条血色小河,安静地蜿蜒在地毯上。
  女子垂下眼睑,整张脸都隐在阴影里,目光自崔皇后汩汩流淌着血水的脖颈微微上移,捕捉到她嘴角那一抹若有若无的笑。
  女子慢慢俯下身,浓重的血腥味充斥着鼻腔,她低头在皇后耳边轻声道:“您这又是何必?侄女知道姨母待我好,可您大抵忘了,那个在朱雀门前跪地恸哭的小女孩早就死了,您亲手掐死的。”
  言罢,她直起身子,抬手慢慢合拢了崔皇后瞪大外凸的眼,手上伤口渗出来的血抹在了皇后的脸上,异样狰狞。
  女子冷眼看了半晌,又从袖袋里拿出一方素帕,面无表情地一点一点擦掉脸颊上的血迹。
  末了,她站起身,推开了殿门。
  候在一旁的总管模样的太监立时迎了上来,一眼瞥见她宫装上大片的血迹,目光后移瞅了眼被她关紧了的殿门,一时没有出声。
  女子细长的柳叶眉耷拉下来,杏眼盈盈似有水光,几抹愁色晕染其间。
  她幽幽道:“圣人驾崩了。”
  总管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尖声唤了句“圣人”,便伏下身,额头贴地,痛哭起来。
  女子兀自走出了殿,步态优雅,丝毫不见凌乱。
  殿外候着的侍女无言地跟上她脚步。
  未走几步,女子忽停了下来,望着前方脚下漆黑寂静的路,默了半晌。
  夜风渐起,掠过耳边猎猎作响。
  身旁的侍女忽瞥见她袖口的血污,不同于凝结在前襟的血渍,渐渐变暗发黑,而是晕染得愈加鲜红湿润。
  侍女立时便明白了什么,有些忧心忡忡道:“您的手……”
  女子皱眉,疼意经人提起变得愈加清晰。皇后的剑是怎么在层层防守之下送进去的?
  她闭了闭眼,敛下眸中的汹涌澎湃,吩咐道:“去查查蓬莱殿的人。”言罢,女子睁开眼,眼里又是一口无波古井。
  她冷哼一声,声音里满是凉意:“揪出来杀了便是。”
  侍女颔首应“是”。
  女子摆了摆手,道:“让我一个人走走罢。”说完,便兀自往前走去。
  侍女犹豫片刻,终是留在了原地,看着那抹背影慢慢变小。
  四面哭嚎声渐起,惨白的素幡乘着夜风张牙舞爪。
  似是有那么一瞬,铺天盖地的白色向女子袭去,裹挟走了那单薄的身影。
  ***
  苏虞猛地坐起身来,喘着粗气,额上背上尽是密密匝匝的冷汗。
  眼前模糊一片,她一时分不清置身何处,一颗心砰砰乱跳始终落不到实地。
  她慢慢闭上眼,片刻后又缓缓睁开,视线渐渐明晰起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绣着联珠纹的锦被,再往上是丁香色的鸾帐。是她少女之时的闺阁。
  呼吸渐渐平稳下来。
  依旧是如墨般漆黑的深夜。睁眼闭眼沉酣一梦不过数个时辰,前尘往事却在她的梦里走了一遭,恍如隔世。
  苏虞在黑夜里静静地躺着,彻彻底底地失眠了。
  她一闭上眼,嘉元二十一年那浓重的夜色便在脑海里铺展开来,漫天的素幡伴着丧钟乘风飞扬。
  画面破碎而紊乱,一会儿是羽箭上死相狰狞血流不止的鸽子,一会儿是挥剑自刎时吃吃笑着的崔皇后,一会儿是朱雀门前跪地痛哭的自己,还有那剑刃割喉时满眼的血光。
  史书云——
  嘉元二十一年,帝崩。皇后崔氏哀思过度,崩。随葬帝陵。
  同年,九皇子秦淮登基,改年号承德,尊养母贵妃苏氏为太后。
  承德元年,太后苏氏以帝幼,垂帘听政。
  ……
  苏虞睁开眼,望进一片浓稠的黑夜。
  可又有谁知道史书上这些平淡字句后的血雨腥风?
  第7章 冰心玉壶
  空气粘稠而潮湿,若有若无的咸腥气充斥着鼻腔。
  苏虞蓦地掀开被子坐起身来,窗外繁星点点,夜愈发地深了。
  黑暗中,她披上外袍下了榻。
  月光格外的亮,把屋内的一应摆设物件儿照得清清楚楚。
  苏虞俯身穿上绣鞋,移步至黄花梨雕双胜纹的梳妆台前坐下,借着月光透过一方错金银的铜镜端详镜中的自己。
  柳眉弯弯,杏眼盈盈,挺直的鼻梁,小巧的朱唇,嫣然一副好相貌。
  她抬手自琳琅的妆奁中取出一只梅花银簪,对着镜子斜簪进乌黑的发髻里。
  盈盈月光自半开的窗牖里透进来,同暖黄色的灯笼光杂糅在一起,洒落于银簪上,在藕荷色联珠纹的半臂上映照出一个微微晃动着的光圈。
  光影交错间,她凝神细看,脑海里浮现出的却是另一副光景——
  素白的缎子灯罩里,灯芯不住地摇曳,把堂皇的殿阙晃出几丝不安的气息来。
  一女子危坐在那高高的立政殿上,穿着一身金丝重绣的百蝶石榴裙,长长的裙摆在她脚下转了个弯儿,铺展在那层层的釉面台阶上。
  发髻高盘,金钗满头,眉心贴了枚赤红的花钿,水滴状的,像是一滴风干凝结了的血珠子,隐隐透出腐败的青黑来。
  柳眉依旧还是那柳眉,只不过画了远山黛,显得越发的细长舒扬;杏眼依旧是那杏眼,只不过眼尾上挑,生生勾出几分丹凤眼的味道。
  她苏虞也依旧还是那苏虞,只不过穿越了沉沉浮浮的十八载岁月。自嘉元十一年至承德八年,整整十八载。
  彼时的她是执掌玉玺凤印的垂帘太后,如今的她是宁国公府千娇万宠的苏家三娘。
  一个心狠手辣,威名可止小儿夜啼;一个天真烂漫,才名引媒人踏破门槛。
  都是她苏虞。
  何其怪哉!老天爷不怜悯死不瞑目的良善之人,反施恩于她这样心狠手辣的恶人,让她重又回到了年华正好之时。
  嘉元十一年的今朝,苏家鼎盛依旧,祖母健在,父亲仍是靡下千军万马的大将军,阿兄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她苏虞也不曾一入宫门深似海。
  苏醒的这些日子以来,她简直就像一个胆小鬼。有什么不敢承认的呢?又有什么不敢面对的呢?
  梦里的尸骨成堆是真实的,醒来时的春光明媚也是真实的。
  当年的那个杀伐果断的苏太后还活着,而那个天真烂漫的苏三娘大抵已经死了。
  多活了十八年的苏太后不会像苏三娘那样大大咧咧地吃荷叶鸡,也永远无法再对青梅竹马的卫霄生出半点情愫。
  那腥风血雨的十八年,便是苏太后和苏三娘之间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月光下,苏虞抬起了手。纤纤柔夷,莹白如斯。
  这双由淋漓鲜血染就的手,可还洗得净?
  忽闻报筹声响,子时已至,新的一天在夜色里悄然而至。
  打更声犹在耳畔,窗外挂着的一排灯笼一盏一盏挨个儿全灭了,暖黄色的光渐渐退去,只余下清冷的月光普渡众生般笼罩着万事万物。
  苏虞这才恍惚记起今儿个是寒食,阖府都禁了火。
  她在黑暗中静静地坐了一会儿,半晌起身推开门,越过睡着的守夜侍女,出了院子。
  夜凉如水,万籁俱静。苏虞放轻步子,借着月光一路走至潭中水榭,在她午时喂鱼的露台坐了下来。
  一弯新月倒映进潭,像是豆蔻少女弯弯的眉眼,在对她笑。苏虞忍不住伸手去碰,点点凉意自指尖蔓延而上。
  晚风轻拂,潭水微微漾起,漾出一圈一圈的涟漪,温柔地亲吻着她的指尖。她俯身掬了捧水,宛若掬起一捧月光。
  她幼时便喜欢偷偷跑这儿来喂鱼,祖母总担心她一个不甚落入水中,故不允她来。
  她知晓这潭水不深,可当她察觉到苏瑶的意图时,压根儿就没想过这么多。
  那个时候,脚下就算是湍急奔腾的大江大河,亦或是深不见底的汪洋大海,她都会将苏瑶推下去。
  就像她前世在寝宫里的床榻枕头下,放着一把刀,任何意图不明之人的靠近都会为它所伤,亦或是成为刀下亡魂。
  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在前世日复一日的践行中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这种下意识,就好像她心狠手辣,杀人成性。
  苏虞猛地松开手,水“啪嗒”一声跌入潭中,溅起的水花浸湿了她脚上的那双缎面翘头履。
  只那个梦里,她就杀了两个人。一个是她的夫君,当朝皇帝;一个是她的姨母,当朝皇后。
  弑君杀亲。
  她在如牢的深宫里熬了整整十八年,熬到皇帝中风瘫痪口不能言,熬到皇后威严不再,熬到秦淮长大成人,熬到整个后宫前朝尽握手中。
  初春的夜晚摆不掉冬日的尾巴,一阵寒风掠过,苏虞禁不住打了一个寒噤。
  她站起身,低头俯视潭中的那弯新月。一滴晶莹的水珠顺着她的手指滑落,隐没进地面,留下一滴小小的水渍。
  这潭水很清,干净得能拥抱明月。
  何以至此?在于沉淀。
  那些肮脏的、阴暗的、潮湿的东西,洗不净蒸不干,却可以如泥沙一般沉淀。
  她逼自己心狠手辣了十八年,在肮脏的血腥里浸泡了十八年,阎王爷既不收她,她就要把原定轨道上所有的撕心裂肺、战战兢兢、忍辱负重,统统埋葬。她要活得干净澄澈,活得长长久久,不沾半点血污地再活两个、三个、四个十八年。
  况且她是谁并不重要,不论她是苏三娘,还是苏太后,她都永远是祖母的孙女儿,是父亲的女儿,是阿兄的妹妹。
  而她要做的,就是要让这些爱她的人们都好好地活着,要让宁国公府长长久久地屹立在皇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