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她一直以为她家三娃子, 结交的都是些混迹市井之人。
  这俩人一看出身就差不了。
  孙老爹听了摇了摇头, 他怎么知道呢, 他这三儿子现在是越来越出乎他的意料。
  三娃子成亲前虽然也往家里拿钱,但那时可不像现在这样,一门心思都在家里。
  这小子成亲后的变化, 他看在眼里,心里为儿子高兴。
  这男人只有成家了, 才会担起养家的责任。
  看老婆子还在那想,只好出声道:“想那么多做什么,反正就住这两天, 咱们避着些就是了。”
  钱七来叫公婆吃饭,进来听到这话,莫名看着公公婆婆道:“爹娘这在咱家,避着什么啊, 这两人要在这待几天,你们要是觉的拘谨,人家不是更不好意思啊。”
  看公公没吱声,只好对着他们解释了下,他们和邵明修夫妇认识的经历,还有人家帮过他们的事。
  刘氏听三娃子家,现在种的果树苗,都是人家帮着弄的。
  连忙叮嘱老三媳妇道:“那你可要好好招待人家,做些好吃的。”
  孙老爹也点头,赞同老婆子的话,这人家对三娃子的好,理应要好好招待人家。
  钱七听了笑道:“爹娘说的是,我们一定会好好招待的,爹娘也把他们当成夫君的朋友即可,你们别感到拘束了。”
  看他们把她的话听进去了,才笑道:“爹娘,饭好了,咱回去吃饭吧。”
  孙老爹同刘氏一想也是这理,要是因为他们,让三娃子的朋友觉的不自在,那也太不好了。
  索性放开了,跟着老三媳妇回去吃饭。
  吃饭是采取的分开吃,钱七在两边堂屋摆了两桌,男的在南边正房的堂屋吃,女的在北边的堂屋吃。
  当刘氏看到沐清月摘下面纱的样子后,直接看愣了。
  回神直接道了句:“我是看到了仙女吧。”
  这话一出,把钱七和沐清月逗笑了,钱七认真的看着沐清月道:“娘,说的是,仙女到了咱家,此乃大吉之兆,咱家要发啊。”
  刘氏听了高兴的笑了,轻轻拍了下钱七,知道这孩子是缓和气氛,心里确实放松多了。
  沐清月为了让刘氏放松,也不在守着食不言的规矩,尽量说些大家都能说上的话题。
  刘氏放开后,也会说些乡间趣事,这让沐清月觉的很有趣,还会不时发问,刘氏说的更起劲了。
  一时间陌生感彻底消除,刘氏也能拿平常心去面对她。
  这让钱七对沐清月的感官更好,大家闺秀能做到这点,足见人品修养了。
  吃过晚饭孙保财带着邵明修,又在村里转了起来,顺便消食。
  邵明修在孙保财的解说下,对农民的生活,更是有了进一步了解。
  看着红枣村多数都是土坯房,像孙保财家那样的青砖房,根本没几家,就知道这个村子并不富裕。
  路过几家房屋特别破,孙保财说这是红枣村,比较穷苦的人家,那房子破旧的,在他看来都快倒了,而里面却住了一家人。
  一时心里感触颇深,他从未这么直观的感受过,原来农民的日子,竟然是这样的。
  越发觉得他的决定是对的,只有离的近了,才知他们的疾苦,也才能做些实际的事,改善民众的生活。
  孙保财一路给邵明修,介绍各家的情况。
  现在他对邵明修,已经有所怀疑了,关键是邵明修净问些民生问题。
  翰林院里的官,需要这般关注民生吗!
  就算他对朝廷的事不太关注,也知道翰林院是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的地方。
  哪里需要这般关注民生,邵明修这样更像个父母官。
  越想越觉得他的猜测是对的,邵明修要去东石县,东石县的县令刚好到任期,这也太巧了吧。
  想到这里压下心底惊讶,既然有了这个想法,自然是更用心的,给邵明修介绍。
  邵明修看孙保财介绍的详尽,还掺杂了些自己的观点。
  不由眼底含笑,知道以孙保财的聪慧,已经猜到了。
  两人逛完一圈,回到家中孙保财沏了壶茶水,放到院子里的桌上,拿了两把椅子,两人坐在院中继续说话。
  邵明修看着孙保财笑道:“孙兄是不是已经猜到了。”
  孙保财听了笑着摇头道:“有点感觉,但是又觉的不太合理,所以等着邵兄解惑。”
  要不是邵明修表现的这般明显,打死他都不会往父母官这方面猜。
  明明应该是翰林官,却来当知县,怎么这么诡异呢。
  邵明修即是真心结交孙保财,自然不会继续隐瞒。
  笑着把他为何来这里为官的原委说了一遍。
  孙保财听邵明修觉的在翰林院,不如到地方,为百姓做些实事好,顿时对他起了敬佩之情。
  能放弃翰林院官职,而来这里当一个县令,这样的魄力值得人敬畏。
  既然邵明修一心为民,作为他的朋友,在能力范围内,只要他能帮的,自然会全力相帮。
  虽然人家是官他是民!
  这般想着对着邵明修笑道:“邵兄的魄力让人钦佩,在这东石县,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如有用的上我的地方只管开口。”
  东石县能得邵明修这一父母官,是这里百姓的福气。
  邵明修听后眯眼笑道:“那我可不跟孙兄客气了,孙兄可否跟我介绍下,东石县的具体情况,只要孙兄知道的都可讲讲。”
  对于孙保财把他当朋友,而不是当知县的态度他很喜欢,这让两人相处起来,氛围很轻松。
  孙保财闻言哈哈一笑,当即跟即将上任的县令老爷,讲起了东石县的具体情况。
  大致说完后,看着邵明修脸色凝重说道:“东石县出产东山石,这个你肯定知道,而把持东山石开采的,是临安府出过太子太傅的那个萧府,这个你应该也清楚,但是等你上任后,可以查一下矿税征收情况,据我所知萧家每年交的矿税少之又少。”
  衙门不是不想多收,而是收不上来,也可以说是不敢多收,萧家给多少衙门只能接多少。
  东石县有东山石这样的矿产,民众都没有过的好些,归根结底就是东山石的开采权,被萧家给独占了。
  萧家不但独占,还相当于白白的独占,这些东石县本地人,哪里能不清楚。
  可惜的是没人能奈何得了人家,现在百姓已经不敢公开谈论萧家的事了。
  听何二说也有过把这事上报的,结果都莫名暴毙了。
  这样的事谁还敢管,来这里的知县,没有一个有作为的。
  难道来的都是不作为的官吗,当然不是了。
  而是在这个地界,要想平安的走,就得装糊涂忍着。
  东石县连任的县令都少,为何会这样,还不是担心以后出事受牵连,东山石这么庞大的矿脉,每年就收那么点矿税,其余矿税哪去了。
  如果朝廷有人过问,这帮人都得掉脑袋。
  现在邵明修来这里当县令了,以他的心性不容他不管。
  如果出事别说他,还要牵连家族。
  邵明修听后强压下心底的震惊,他来之前查询过东石县的情况。
  户部的卷宗上明明写着,东石县东山石产量稀少,年课税五百两纹银左右。
  看来这事他要好好调查一下了。
  临安府萧家的族长萧成渝,做太子太傅那时,还是三十年前的事呢。
  那时的太子就是现在的景齐皇帝。
  萧家这殊荣糊弄别人还行,可糊弄不了他。
  他们邵家的门第,可不比他萧家低。
  就是有一点不太好办,他们两家有联姻关系,他要是把这事捅出来了,他们家叔伯还不得绕不过他,这事想想都头痛。
  不过既然这事放到他眼皮底下了,不管是不可能的。
  这样为朝廷所不容之事,绝对不能姑息,吃了多少必须吐出来。
  想罢对着孙宝财笑道:“谢孙兄跟我说这些,这事我会想法解决。”
  话落停顿了下,诚挚的看着孙保财道:“实不相瞒,明修对孙兄家的稻田养鱼很感兴趣,我想把稻田养鱼,在全东石县推广,让更多百姓多份收入,生活的更好,孙兄能否帮我。”
  他觉的孙保财说的,鱼卖不出去的问题,还是能通过其它方式解决的。
  孙宝财听绍明修这般说,就知他并不惧怕萧家,看来绍明修的家族势力也不小啊,既然这样他就放心了。
  东山石的事,他也只能提醒下,他还没那个能力参与进去。
  又听邵明修这般说,开始认真思考,稻田养鱼只要解决了鱼的销路问题,那么别说全东石县推广,就是全大景朝推广也不是不行。
  那样的话这番政绩,足够铺平邵明修的官场路了。
  即来这里一回,能为这里的百姓做些实事,也挺好的。
  他和邵明修既是朋友,当然会助他一臂之力。
  想罢开口道:“邵兄客气了,稻田养鱼能帮到更多人,这是好事,我刚刚也想了下鱼的销路问题,整理出一个章程,我说说你听听是否可行。”
  邵明修听后道了句:“孙兄请讲。”
  孙保财笑了笑开口道:“邵兄,稻田养鱼这事,我们家今年才刚开始弄,现在看来这事确实可行,但具体能增加多少收入,还要等到水稻成熟时,收了稻子捞出鱼后,才能知道具体情况。”
  “届时可行的话,大面积推广,要解决几点,一是万一发生病虫害怎么办,这点要邵兄派人研究下了,最好能找到预防的措施,因为如果全县受灾的话,这对农民的打击是致命的。”
  “二就是这么多鱼,怎么才不会烂到手里,如果把鱼加工成一些成品,比如鱼干咸鱼等,官府能否出面帮着推广出去。”
  “三嘛就是还是要多收集,研制鱼制品的法子,这个范围可以广些,像是鱼菜谱也可以收集,反正跟鱼有关的都收集来。”
  说到这里想到个情景,东石县的别名,会不会被人叫做,鱼干县或者咸鱼县。
  想到这里不由笑了出来,对着邵明修继续道:“我在这里为红枣村先某个好处,邵兄可否把红枣村作为示范村,全面实行稻田养鱼。”说完这话等着邵明修的答复。
  邵明修把孙保财说的话,仔细捋了一遍,越发觉的孙兄大才。
  一个村子稻田养鱼成功了,那么在进行推广,就更有说服力了。
  到时十个百个村子都成为红枣村,那么何愁百姓日子过不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