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上兵伐谋
“唉,说到底都是咱们现在的兵力太少了,不过我也相信郡王,毕竟之前郡王就曾经数次以少胜多,倒是也不差这一次了,只不过郡王能不能大概说一说这一次咱们要如何用兵,也好让我们俩有个准备啊!”
牟恩这话问的虽然客气,但李倓也明白,自己不能一张嘴一闭嘴就算是把这一仗打胜了。
万一回纥人真的来了,还是非常有可能先去打他们两个部族的,所以人家不放心也是有情可原,牟恩他们现在想要的,其实也不过就是个李倓的承诺而已。
“我们汉人用兵的老祖宗有句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咱们想要对付回纥人,依我看来就两点,一点是主动出击,另外一点,就是要来点智谋了啊!这其中,还是得你们两个部族出点力才行啊……”
说到这,李倓招了招手,让牟恩和同罗部的首领都凑到他的近处来,低声说出了他的计策,牟恩和同罗部的首领听完了之后,全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一个时辰之后,两人在自己几个族人的护送下低调的离开了范阳,开始了他们和李倓的联合行动。
牟恩二人走后,张巡和南霁云等人也到了李倓身边。
回纥发生的事儿,他们当然是知道的,他们倒是不怕回纥人的骑兵,毕竟他们有城池在这挺立着呢,大不了就当缩头乌龟呗。
不过眼看着李倓把牟恩他们俩给高高兴兴的打发走了,聪明如张巡这样的就明白了,李倓在这件事上很可能是不想当缩头乌龟。
“郡王,他们两个部族帮着咱们灭了史思明,现在史思明投靠了回纥人,第一个开刀的很可能就是他们,咱们要是硬要插手的话,以咱们的兵力,怕是捉襟见肘啊!”
张巡马上就把他们现在的劣势放出来了。
之前的一番河北道鏖战,虽说李倓最终也是得到了一万六七千人的渔阳突骑,一下子就让自己的精锐骑兵突破两万之数,里面还有陈之豹那样的猛将,不过之前带着的兵马却折损了大半。
现在的兵力从总数上来说还不如攻打河北道之前,而且现在还多了这么多的城池需要守着,就算南边的城可以不怎么派兵,但至少幽州和范阳都是必须得守住的地方。
这样一算,可用之兵压根就没多少了,之前归降他们的降卒在史思明还是他们的敌人的情况下也是不可能启用的,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大,所以张巡才会如此提醒了李倓一句。
“兵力的确是捉襟见肘,但咱们的智力可是应该远胜于他们,那牟羽可汗才刚刚上位几个月的时间,老可汗死的蹊跷,之前的回纥人又是十分亲近咱们大唐的,如今他公然就跟收留了史思明,本王就不信在他们内部一丁点波澜都没有!”
这些话李倓没有当着牟恩他们的面全说出来,但在自己的亲信面前,这些话当然是可以说的。
“郡王的意思是,咱们可以从他们的内部瓦解他们?”
“不错,但不是咱们,本王现在可没那个能耐,不过咱们身后不是有他们曾经的主子,强大的大唐帝国吗?这个时候,咱们还是可以适当的让陛下给咱们一点支持的。”
几天之后,李亨刚刚把在长安城里面得罪了不少人的颜真卿高高兴兴的送到幽州去,而且在送去了之前还给他封了个河北道节度副使的官职。
颜真卿其实十来年之前就是在长安城里面当官的,但当初就得罪了大权在握的杨国忠,这才被贬为平原太守。
如今好不容易在平乱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又回到了长安城,但这才刚消停了没几天,就又跟不少人闹起来了。
李亨不是李隆基,他虽然心里觉得颜真卿这个人实在是太艮了,不过人家没有大错,他可不好意思再次把人家给贬出去。
正犯愁呢,李倓那边点名要他这个文武双全之人,李亨自然是顺水推舟的就把这个事给办了,心里还少有的给自己的三儿子点了个赞,这可是李倓少有的能急他心里所急的时候。
就在这个时候,李亨接到了李倓的第二封书信,这个书信的内容可就有点不能让他那么高兴了。
李倓说的明白,史思明带着两万多剩下的精锐在河北道以北逃窜,但最终竟然在进入了回纥人的领地之后被现任的回纥可汗给迎接进去了。
按照李倓的说法,他可是已经跟同罗和仆骨部研究好了,马上就要在大唐的境外把史思明给围杀了,万万没想到竟然最后是大唐的好兄弟回纥人把这个事儿给搅和了。
李倓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让李亨以大唐皇帝的名义给回纥的新可汗去一封书信,告诉他赶紧把史思明的脑袋砍下来送到幽州或是长安城,要不然就跟回纥人断绝关系,日后不再跟回纥进行任何的商贸往来。
任何人其实都知道,回纥人之所以害怕大唐,就是怕大唐不跟他们进行贸易。
他们盛产战马,而大唐的战马则稍微有点短缺,所以回纥人一直想要用战马来交易大唐的绢布和铁器等物件。
不过因为害怕回纥因此变得更加强悍,之前的大唐只是少量的跟他们交易过绢布,而铁器更是慎之又慎。
就算是这样,一旦李亨想要切断大唐和回纥之间商贸往来,对回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李亨看了书信之后,也被回纥这个新任可汗的行为给气了够呛,觉得李倓的这个要求还真就不过分,要是他以皇帝的名义写了这个之后回纥人依旧我行我素,那还真就得考虑对他们进行一些个经济上的制裁了。
这件事李亨也是跟以往一样跟李泌商议了一番,但在这样的大事儿面前,李泌当然也得摒弃他对李倓的提防,认为敲打一下回纥人还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对于这件事,几乎是举双手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