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战况不利

  “呼~”
  经过第三天的攻城未果,折兰王呼奢和白羊王且居终于意识到,马邑的守备力量,强大的有些出乎意料。
  在匈奴人先前的预料中,马邑的守卫兵力最多不会超过五千人,就算加上城内临时征兆的男丁,也绝不可能超过一万。
  而根据过往的经验,匈奴攻打马邑这种级别的汉人城市,每付出三个奴隶炮灰的代价,就能换得一个汉军士卒的性命。
  经过三天的惨烈战斗,折兰王呼奢带来的六七千奴隶早已消耗殆尽,就连白羊王且居带来的过万奴隶,也已经只剩下不到三千人。
  损失了近万炮灰,按理来说,马邑应该也损失了四千左右的守卒,从而元气大伤,无力再组织起城墙防线才是。
  但实际情况,却让呼奢、且居二人的心越发沉重。
  ——随着战斗的进行,马邑城内的守军非但没有‘元气大伤’的征兆,反倒是越战越勇,甚至隐隐有一丝适应了战斗的感觉。
  马邑北墙防线的汉军将士,也从最开始的吃力至极,到后来一点点稳住阵脚,再到现在,已是有了些闲庭信步的自信。
  这样的状况,显然将一个万分无奈的可能性,摆在了呼奢和且居二人面前。
  ——马邑北墙,恐怕是无法攻破了······
  原因很简单:在奴隶炮灰消耗殆尽的情况下,攻打马邑,已经成为了折兰、白羊两个部落万分不愿意的事情。
  因为现在,要还想攻打马邑,就需要折兰、白羊两部派出正牌部队,也就是部族勇士。
  如果是一座防备力量薄弱,一攻即下的小城,那呼奢、且居二人还有可能考虑考虑。
  但在确定马邑城绝非可轻取之城池后,‘以部族勇士的性命换取马邑城’的选项,绝对不可能出现在二人脑海当中。
  自然而然,深刻在游牧民族基因中的‘捷径之道’,出现在了呼奢、且居二人脑海当中。
  “折兰王。”
  王帐之内,且居深思片刻,不由试探着开口道:“今夜月圆,我等不若偷城如何?”
  “本王的奴隶还有几千,不妨派去一试;不成也罢,那几千奴隶,终归要在明日死在马邑城下。”
  “万一要是成了,那折兰王率领本部勇士冲入马邑,我等此行,便算是不虚此行了啊?”
  听闻此言,折兰王呼奢面色不由一滞,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当中。
  作为幕南乃至于整个匈奴最为特殊的一个部族,折兰部族在乎的东西,往往和其他部族不太一样。
  就拿现在来说,白羊王且居脑海中想的,是用手里仅剩的奴隶换取一个‘攻破马邑’的可能性,从而用马邑城内的各式物资,来弥补白羊部此次南下的损失。
  但在折兰王呼奢脑海中,则几乎完全没有‘怎么做才能不亏’‘怎么做才能弥补损失’的考虑。
  ——整个折兰部族的存在意义,都是为单于庭镇压幕南,折兰部的勇士全都不需要从事生产、劳动,只需要磨炼战斗技巧即可。
  其他的物资,如食物、武器、战马牧畜等,都有单于庭(从其他弱小部族)剥调。
  就算是奴隶,实际上也不是很能引起呼奢的注意。
  ——没了就没了呗,等战后回幕南,逮住个倒霉的小部族来一场肃清,就能补充回来。
  单于庭也不会对折兰部‘奴隶全部损失在马邑城下’的情况视而不见,也会相应的给与一些补充。
  在这种‘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身为折兰王的呼奢脑海中所想,只有一点。
  完成单于庭,准确的说,是完成单于冒顿所下达的命令,穷尽一切,攻下马邑!
  当然,这里的‘穷尽一切’,并不包括拼上本部勇士。
  所以当且居提出夜袭马邑,准确的说是通过挖地道、抠墙角的手段做出尝试时,呼奢是有一点心动的。
  天见可怜——这几日的战斗,匈奴这边死的虽然大都是奴隶、炮灰,但作为攻城主力的折兰部,也同样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毫不夸张的说:仅仅三天的战斗,折兰部两个万骑近一万两千勇士,便有将近一千人长眠马邑城下,另外有三千人身负各种程度的伤。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三千个失去战斗力的伤员,将缺席接下来的整场马邑战役。
  即便是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三千人当中,也有一半左右要面临退役。
  在汉室,军卒退役意味着退伍返乡,意味着回归农民身份;如果有些身手,还有机会和当今国丈何广粟一样,重新回到军中,再续荣光。
  在匈奴的寻常部族,勇士退出作战部队,虽然会导致其地位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再不济,也还能靠着原有的资产过一个相对祥和的生活。
  ——最起码,也能在兄弟叔伯们的照顾下活到三十岁,然后再迎接草原民族在这一时期特有的人生重点。
  但在一切为了战争,所有人都为战争而存在的折兰部族,勇士退役,实际上和阵亡几乎毫无差别。
  除了极个别伤势轻到不太影响日常行动的人,会有机会被别的部族请去,作为培养年轻人的教官之外,其他所有的‘退役勇士’,都将被部族抛弃。
  运气好点,这些人被抛弃在一起,还能抱团取暖,在草原多活一段时间。
  最恐怖的就是折兰部沿着撤退一线一点点抛下这些伤兵,就会使得这些失去战斗力的折兰勇士,失去最后一丝生还的可能性。
  虽然身为折兰王,虽然对‘战斗损失’不是很care,但到底还是部族头人,对于手下武装力量折损三分之一,呼奢还是颇有些肉痛的。
  倒也不是心疼那些勇士,而是这样的武力折损,会直接影响到折兰部在幕南部族心中的震慑威力,间接影响到折兰部在单于庭的地位。
  ——要说折兰部族还有什么在乎的,那除了原始萨满教延伸而出的所谓雕神之外,就只剩下了单于庭的认可。
  要是失去单于庭的认可,甚至只是失去‘三驾马车之爪’的名头,折兰部就将彻底丧失在幕南的威权,自此‘泯然众部’。
  所以对于且居‘要不想个法子’的提议,呼奢还是颇为动心的。
  但动心归动心,要说对且居的提议有什么信心,那就完全谈不上了。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恩怨情仇,汉匈双方,早就对彼此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了。
  对于匈奴而言,汉室军卒一旦退下城墙,匈奴人就知道:汉人的援军来了,汉人要出城,和支援部队一起夹击城外的匈奴攻城部队了。
  对汉室也一样——一到战事焦灼,匈奴人对某一座城池久攻不下的时候,匈奴人各种下三滥的招数,也就到了该使出来的时候了。
  对于匈奴人挖墙脚、挖地道的举动,汉人往往也会早早防备:在城墙内每隔数十步挖一个洞,放一口陶缸,派人十二时辰不间断监听。
  这样一来,一旦有‘老鼠挖洞’,城内的汉军将士就能及时发觉,片刻之内,城墙之上火把骤然,接踵而至的,就是从墙头上砸下的局势滚木、热油金汤。
  虽然对且居‘反正是奴隶,死了就死了,也不心疼’的说法持认可态度,但对于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呼奢还是持有相当高程度的悲观态度。
  不过······
  “既然白羊王觉得可行,那就试试吧。”
  “今晚月圆之时,本王率本部勇士在外接应,一旦事成,则马邑必破!”
  面色如常的做出‘愿意配合行动’的承诺,呼奢暗自摇了摇头,开始考虑起其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
  ——半夜偷城几乎等同于送人头是没错,但送的都是白羊部的人头,这和身为折兰王的呼奢,又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试试又没有成本,失败的代价也是由且居承担,呼奢自然愿意做下这个廉价的承诺,以换取一个微乎其微的可能性。
  “如果趁夜绕到马邑南城门,再发动突袭······”
  暗自盘算着,呼奢又看向眼前同样满脸凝重的且居,不着痕迹的退出了王帐。
  ——距离天黑还有一些时辰,呼奢需要招呼最新人的奴隶,带人去马邑南墙一试。
  ··················
  马邑战役在不知不觉中,按着汉室站前的规划稳步进行,驻扎于五路山以北,盐泽一带的单于庭主力,也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先锋部队,已经陷入了汉室量身制作的重围之中。
  而在明明远离战场,与马邑战役毫不相关的河套,却随着天气逐渐微寒,而吹起了一股诡异的风。
  “月氏人究竟打算做什么?”
  听着眼前勇士送回来的情报,奉命前来幕南的左贤王挛鞮稽粥满脸疑惑。
  自从匈奴人拼死一战,彻底掀翻东胡部对草原的绝对统治,草原‘三足鼎立’的局势就被打破,剩下的匈奴、月氏两家,也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局势:匈奴晃晃如日中天,月氏溃如丧家之犬。
  在挛鞮稽粥亲自主导下的步步蚕食、挤压月氏人活动空间的战略之下,月氏人已然是现出败亡之事,草原正式被匈奴部统一,也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在前年,汉室的女单于死去时,河套地区甚至出现了传闻:月氏人内部的几个翁候出了内讧,其中一支已经放出了‘放弃河西,西迁伊犁河’的口风。
  如果一切按部就班,那最早今年,最晚明年,稽粥就有信心荡平挡在匈奴面前的最后一个敌人,让匈奴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完全统一草原的游牧政权!
  但让稽粥感到万般无奈的是:自从汉人的女单于死后,匈奴的运气,就好像受到了那个女人临死前的诅咒一般,糟糕到了极点。
  先是去年草原遭灾,导致今年开春之后,幕北陷入了大混战当中,而后带来的连锁反应,便是韩王部背叛单于庭,举族南迁,回归汉室。
  作为匈奴历史上最具威望的单于,冒顿显然也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发生,自然而然,也就发生了单于鸣镝,万族景从南下的事情。
  但这样一来,匈奴对月氏人的步步蚕食,就出现了一个极为短暂,却又极为关键的空窗期。
  更倒霉的是:一直以来以内讧著称的月氏人,在这次空窗期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迅捷反应,几乎是在稽粥率兵东进的第一时间,就从河西一带跑了出来,开始侵扰匈奴掌控下的河套地区。
  偏偏出于‘彼此监督’的考虑,原本驻守河套的右贤王也和稽粥前去和单于庭汇合,就是的月氏人对河套地区的行动,居然还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虽然月氏人的败亡依旧不可避免,但撑着这一次机会,月氏人时隔三年再度出现在河套地区,无疑是松了好大一口气。
  等明年开春,稽粥要想再把月氏人赶回河西,就需要重新贯彻蚕食、挤压的战略,将过去几年做过的事完完整整重做一遍。
  要说心里没有牢骚,显然不太现实,但要说稽粥心里最为关切的,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马邑战场。
  “但愿单于能从马邑,能抢回足够的物资回幕北······”
  暗自祈祷着,稽粥便面色一沉,唤来了自己的副将。
  “月氏人的小股部队不用管,只要不攻击河套部族,就任由他去。”
  “如果出现大股部队,便让左大当户率一个万骑去驱逐,不必激战。”
  简单做下交代,目送副将领命而去,稽粥不由陷入了漫长的沉思。
  “幕北诸部之间的争斗,也不知道结束了没有······”
  “馆陶阏氏在龙城,只怕也不是很老实吧······”
  “如果马邑战况不利,只怕明年开春,幕北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暗自思虑着,稽粥长叹一口气,不由遥望向北方。
  “父单于,可一定要获胜啊······”
  “一定能胜!”
  又给自己打打气,稽粥轻轻拍了拍脸颊,便走出了王帐。
  ——马邑战役正紧锣密鼓的进行,河套地区,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