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占领
伊戈尔的办法还真管用,在苏联士兵们的努力下他们用最快的速度造好了一个个木筏,然后漂向海里。
虽然它速度慢要在海漂很久,但至少不需要在塞瓦斯托波尔等死或是被俘。
但其它人没有那么幸运了……
苏军高级指挥官撤走的消息像瘟疫一样在塞瓦斯托波尔传开,这严重打击了苏军的士气,于是战斗很快一边倒的朝德军倾斜,炮台一个接着一个的被德军攻陷,接着德军从防线的缺口蜂涌而入。
第一步兵团赶在所有部队前进入了塞瓦斯托波尔。
当然,他们是在三营赶到并补充完弹药时才进入的。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进入塞瓦斯托波尔会有一场惨烈的巷战,但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实并非如此……第一步兵团的士兵们只是朝建筑里开了几枪,然后有一群群苏军士兵举着手从建筑里走出来投降。
偶尔还能听到城内传来几声稀稀啦啦的枪响,这似乎有些怪,因为第一步兵团是最先赶到的,那么城里不应该有战斗才对。
后来秦川才知道,这是苏军士兵在做投降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几个人会愿意继续打这场仗了,但苏军士兵却明白一点,政委、指导员这些政工人员是不会让他们投降的,尽管政委、指导员同样也被高级军官所抛弃。
这并不是说这些政工人员的思想先进、立场坚定,而是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算投降德国人也不会有活路,所有人都知道德国人俘虏政工人员后会将他们枪毙。
所以,算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他们也会希望把苏军士兵跟自己绑在一起战斗到最后一刻。
但苏军士兵却不愿意陪着他们一起等死,于是在德军赶到前起了冲突……苏军士兵发动暴动打死了这些政工人员或者将他们俘虏,有些政工人员则是绝望的自杀了。
于是,你可以在墙角处看到一具具手里抓着手枪脑袋一个弹孔的尸体,有些人选择用手榴弹自杀,但这显然是个笨方法,因为苏式木柄手榴弹有不确定性,有时炸开的弹片正好避开要害部位只伤不死,其痛苦的哀嚎声让人听了都觉得有些不忍,直到几名德军走前去帮他解决了这个痛苦。
半个多小时后,几支德军陆续赶到塞瓦斯托波尔结束了战斗。
当秦川和斯莱因校返回指挥部向曼施泰因报告的时候,曼施泰因兴奋的对两人说:“知道吗?至少有十个炮台是完好无损的,一部份只需要稍加修复可以使用。另外还有弹药库,里头有数千枚大口径炮弹,更重要的还是电站,它竟然完好无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些炮台属于我们了!”
秦川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那可是射程44公里的巨炮,有了它们,一方面可以直接炮击另一面的刻赤半岛,另一方面可以封锁海面苏军军舰……算苏军将黑海舰队的战列舰派来也济于事。
(注:黑海舰队拥有一艘战列舰“巴黎公社号”,拥有四座三联装的305主炮,但海发射命率很低,无法与岸数十门305主炮对抗)
“另外!”说着曼施泰因压低声音对两人说道:“我把你们所做的向冯.博克元帅报告了,知道他怎么回答吗?”
说着曼施泰因学着冯.博克略带嘶哑的声音和表情说道:“哦,是吗?他们居然做到了?”
曼施泰因朝两人扬了扬头,说道:“我想你们一定很想看到他这时的表情!”
“当然!”秦川和斯莱因回答,然后三人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此时的冯.博克的确有点难堪,因为第一步兵团的表现是如此引人注目同时也证明了他之前的看法是错误的。
不过冯.博克毕竟是个职业军人,他很快让曼施泰因针对整个战斗过程尤其是新步枪在战斗发挥的作用做个详细的报告……他想知道这场胜利是第一步兵团的原因还是新步枪的原因。
报告很快送到了冯.博克手里,他一边翻着报告一边连连点头。
有时候,他都有些分不清是第一步兵团还是步枪更重要,或者可以说两者都重要。
看完之后,冯.博克发了一会儿呆,然后给康拉德校打了电话,说道:“我听说你们有一款新步枪?”
“是的,元帅阁下!”康拉德回答:“43!”
“很好!”冯.博克说:“你们有多少把?”
“还有七千把左右!”康拉德回答。
第一步兵团装备了两千多把,还有一些留给第一步兵团备用。
“我全要了!”冯.博克说:“另外,希望你们能大批量生产!”
“能说得详细些吗,元帅阁下!”康拉德问:“具体是多大的数量?”
“如果可能的话!”冯.博克说:“我的意思是,试用一段时间没有问题的话,我可能会用它替换所有的步枪!”
康拉德闻言不由张大了嘴巴半天也说不出话来,这几乎意味着k98k要被淘汰而43要海量生产了。
其实这一点都不怪,尤其是在冯.博克在报告里看到了第一步兵团居然能在半小时内能将苏军138旅两个团击溃……这虽说有第一步兵团的军事素质以及以有备打不备的因素在其,但显然43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短时间内要做到大规模换装是很困难的,这其涉及到产量少而部队规模大,以及装备后的训练问题,所以暂时还只能用43替换冲锋枪。
冯.博克当然不会把这些事跟曼施泰因说,如果这么做的话实际是变相的认输了。
所以,他在随后给曼施泰因打电话时,带着严厉的口气说道:“将军,塞瓦斯托波尔这一仗打得很漂亮,但是……我们的目标是整个克里半岛,苏联人在刻赤半岛还有四个集团军,你们不能掉以轻心,而且必须在短时间内歼灭他们,明白吗?”
“是,元帅阁下!”曼施泰因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