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高似眼光掠过张子厚,露出一个难得的笑容:“张大人,后会有期!”
  张子厚面无表情,莫名地觉得高似笑得十分诡异。
  山脚下,被方绍朴包扎好伤口的高似,换了一身短打,披了凉衫,戴了竹笠,马侧的长弓引得赵栩多看了几眼。
  高似拱了拱手:“多谢殿下不杀之恩!”
  赵栩哈哈一笑:“我心里有数,最多只能伤到你而已。你多保重!”
  高似看着意气飞扬的他被一众随从簇拥着打马而去,他身上的玄色披风迎风鼓起,更显得英姿勃发。山路两边的树叶,深深浅浅的红橙金黄,宛如一条锦绣彩带。秋天的黄叶,不同于夏日的飞鸟,被少年的绝世容颜所惊,没什么可唱,叹息一声,飞落下来,想坠入他怀中,却最终飘无定向,有些落在马蹄下,连叹息都没有了。
  高似眼眶微红,摸了摸长弓,忽地扬声长啸起来,挥鞭策马,再不停留,一路向北。
  赵栩放慢了马速,侧耳聆听,山下的啸声并无怨愤,也无不甘,只有无尽的傲然。是,高似的身手,足以笑傲天下。
  啸声渐低,宛如那夜汴河东水门的一曲《楚汉》完毕,透出了悲怆和苍凉,更有无限惆怅。
  ***
  临近重阳节,因玉郎谋逆案、蔡佑贪腐案牵涉到的文武官员已近四十多人。幸亏在吏部挂名翘首以盼等着职位空缺的官员不下两百人。中书门下尚书省各部都忙得团团转。
  过了重阳节,前线传来喜报,永兴军承宣使孟在会合青涧城种家军,在原州大败西夏军,降服西夏大将韦名山,收服他旗下兵士一万人,正往渭州驰援。官家大喜,下诏表彰。
  九月底的汴京霜重秋寒,菊花待谢。孟府众人和陈太初母子再次相约去苏家探望苏昕的时候,百家巷苏府门上的白纸和白幡已经撤了。苏昉亲自在角门迎了众人入内。
  到了二门,王璎、史氏和魏氏、杜氏三妯娌相互见了礼。九娘看着史氏穿着素净,两鬓已有白发,行完礼就默默跟在她后头。
  王璎见程氏竟没给自己行礼,全然没把自己这个首相夫人兼表嫂放在眼里,心底越发恼怒,只是人多也不便说破。倒是吕氏上前笑着问她何时又要晋升品级,她就笑着谦让了一番。
  苏府正院里,万龄菊、金铃菊堆成的菊山正盛放着,侍女们也都身着素服。
  苏老夫人穿了深紫色联珠纹锦的褙子,在正屋罗汉榻上和魏氏程氏几个说着家常。
  程氏这次特地将十一郎带上了,见他言行举止十分得体,很是高兴。苏老夫人早听程氏说了要将孟羽记为嫡子,看他半大不小还有些胖乎乎,说话却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忍不住牵着他的手问了好一会儿话。
  苏昕的两个哥哥得知妹妹受伤,也都从书院赶回了汴京,正好留在家中,准备参加明年二月的礼部试,当下由苏昉介绍和几个表兄弟表姐妹相识。
  苏老夫人看着一屋子的人,想起孙女,落下泪来,握了九娘的手叹道:“你和阿昕素日是最要好的,有空常来陪陪她才好。”
  众人拜见过苏老夫人,史氏带着魏氏、程氏和孩子们去苏昕的院子,杜氏和吕氏和王璎留着陪苏老夫人说话。
  百家巷苏府本就不大,从正院走到苏昕院子里,不过短短半盏茶的时候。一路穿行来,秋意浓浓,枫叶红,菊花黄,有两株高大的银杏被日头晒得足,最上面的叶子已经转了微微的金黄。
  陈太初记得,上回月中来探望的时候,那银杏叶还是全绿的。那次娘亲陪他送了些御药的外敷药来,他在屏风外头问候了几句。苏昕笑着答了,又问了问赵栩和赵浅予可好,再无他话。后来史氏亲自送他们出二门,千感万谢,又让人送了好几坛菊酒和不少咸味的百事糕。没想到这次来,那叶子都黄了。
  侍女们打起帘子,众人鱼贯进了苏昕的屋子。郎君们在外间坐了。娘子们进了里屋。
  苏昕正躺在床上,让女使给她读时下最新的话本,听到外面的人声就高兴起来,扬声问:“是阿妧来了吗?”
  六娘和九娘绕过屏风,到了她床前,看到她的女使正将话本收起来。
  “好啊,趁我们不在,你又偷偷看什么好东西?”九娘笑着抢过女使手里的话本。却是一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讲那高僧玄奘与白衣秀才猴行者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到达天竺取经的故事。九娘不由得心里一个咯噔,看看苏昕。苏昕却神色自若,微笑着答:“玄奘取经的故事,瞎看看的而已。”
  程氏轻轻拍了九娘一巴掌:“你苏姐姐最乖不过的,这个话本好,常来我们家的那位法瑞师傅都看呢。哪像你和阿姗什么乱七八糟的都看!”
  魏氏坐到床边细细打量苏昕,见她面色比上次好了许多,笑容清亮,精神不错,心里也为她高兴。拉过她的手细细问了问伤势恢复的情况。
  等她们都坐定了,侍女们奉上茶来。外面苏昕的大哥苏时就带着人进屋,一一轮番在屏风外头问候她。
  孟彦弼问候完了又笑着喊:“妹妹,你快些好起来,趁着赵六不在,咱们桃源社要多吃点好的,多喝些酒,将他的份子钱早日花了才是!”
  苏昕却朗声道:“不要紧,六郎一贯是个大方的,也是个有钱的。倒是二哥你放心,误不了参加你的亲事!我可是早就备好礼了,响当当的铜钱一整箱呢!”
  孟彦弼一怔,听到里面三个小娘子笑成了一团。他这才明白过来,叫道:“哎?我是这么小气这么穷酸的人吗?”
  “你就是!”里面三个妹妹笑着高声喊道。
  稍后,陈太初温声问候了苏昕,苏昕笑着谢过了,又谢了他带来的御药。
  十一郎上前问安,一口一个姐姐,叫得甜糯糯。苏昕好久不见十一郎,问过了史氏,让女使领着十一郎进来屏风里头说话。一见到他,苏昕噗嗤笑出声来:“这是十一郎?不和阿妧七八岁的时候一个样?就是大了一号!”
  九娘瞪起眼:“你莫胡说八道!我哪有十一郎这么胖!”
  十一郎笑嘻嘻地团团作揖道:“有其姊必有其弟。我长成这样,就能时时提醒九姐少吃点。”
  连程氏都笑了:“阿昕没说错!可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当年阿妧啊,七岁了,还胖得那手臂一圈圈的,滚滚圆,跟个黄胖似的。我吓得一天只敢给她吃两餐饭呢。”
  这时,外间匆匆来了个管家娘子模样的妇人,朝苏昉苏时行了礼,进了屏风里,福了福,凑在史氏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史氏有些疑惑,对那娘子道:“家里这些日子何曾发过帖子请人上门。你去回了她,就算是大嫂的妹妹,要来的话,也得先送帖子过来再说。”
  “砰”的一声脆响,程氏重重放下茶盏,站了起来,拿帕子印了印唇角,笑道:“二嫂别急。这帖子呢,是我送的。以前表哥常让我过府里帮忙设宴招待什么的,多了几张请帖,我擅自用了一张。这剩下的,今日正好交还给二嫂。”她挥了挥手,身后的梅姑上前,恭恭敬敬地将一叠苏府的请帖送到了史氏手上。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程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史氏刚放下帖子要问她,程氏已拉了魏氏和她手就往外走:“走走走,两位表嫂,我带你们去见一见了不起的青神王氏女!荣国夫人王九娘的好堂妹,也是我现今这位大表嫂王十七娘的好妹妹!”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高似下山目送赵栩离开那段“秋天的黄叶……”引用了郑振铎老师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原文:“stray birds of summer 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我们这一代的读者,可能大多读的是郑振铎所翻译的版本,以直译为主。冰心的翻译也不错。目前网友们可能更推崇徐翰林的译本,因为豆瓣的推荐,我也买了来看,的确更加诗意。个人对冯唐的翻译接受无能。户主一度很好奇冯唐,颇有好感,每次去香港总要在铜锣湾那家著名书店买几本冯唐的书。我们也剧烈争论过他所谓的“金线”。在冯唐翻译的《飞鸟集》中,我感受不到文字的美感。这个也是见仁见智。
  2、原州大捷,借用种谔降服绥州西夏嵬名山部落史实。种家军、杨家军、(对,杨家将的那个杨家军,天波杨府至今还是开封的旅游名地,一门英烈,可叹可敬。)折家军,是北宋西军的主力部队。但种谔此人比较没有道德底线。在《宋史列传94》里可以看到他的残暴和无底线。比起他爸爸种世衡,相差甚远。
  3、在过常宝老师所著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里,说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明代《西游记》最早的依据,不过没有孙行者,是猴行者。该书的写作年代当在北宋,甚至更早一些。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名卷分若干段,数量不等,凡17段。每段均有标题;其末尾必有诗一首或二、三首,总括该段故事内容,揭示佛法无边、信佛则逢凶化吉的宗旨。在书中,猴行者神通广大,已成为取经故事的主角。各段故事有详有略,其中不乏精彩的片段。如“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写师徒一行进入树人国,唐僧命小行者去买菜,小行者被人用妖法变作驴子,猴行者前往解救,将作法者的妻子变作“一束青草,放在驴子口伴”。两相斗法,结果,作法者不敌猴行者。但该书说教意味较重,如“入香山寺第四”,称蛇子国的大蛇小蛇皆有佛性,故它们“见法师七人前来,其蛇尽皆避路,闭目低头,人过一无所伤。”元朝的《西游记平话》里已经有了猪八戒沙和尚了。元代磁州窑瓷枕(藏广东省博物馆)和元代甘谷县华盖寺壁画《取经归来图》上,也都有猪八戒、沙和尚。
  祝大家看文开心。明天见。
  第113章
  屏风内外的人都一惊。魏氏下意识拉住程氏:“等等,阿程!今日是阿昕的好日子——”
  上个月,赵浅予听了陈青的话,在官家和圣人面前哭了半天。官家感叹苏昕赤胆义勇为赵浅予挡了一箭,封了苏昕为昭华县君,还破例赐了一县封地。礼部特事特办,一个月不到就办妥了,今日要来宣诏。苏家因为刚办完忠仆们的落葬,不想张扬,所以只说苏昕伤势渐愈,由苏昉下帖子请了桃源社的兄弟姊妹来探望相聚。众人心中有数才来得这么齐全,哪里想到半途杀出程氏这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