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撒网
刘胤率中军团渡过渭水之后,便赶往临晋与罗宪的右军团进行了汇合。
临晋和临晋关并不是一个地方,临晋关在黄河边上,隔着黄河与蒲津关相对,而临晋城则是冯翊郡的郡治,不过两者相隔并不太远,罗宪驻防临晋城,就有兼顾北地和蒲坂津的双重任务。
郝散起兵叛乱之后,罗宪第一时间就派邓朴率青龙骑军赶往夏阳去平叛,匈奴人没有经过长期的准备,仓促起兵,完全跟一群乌合之众一样,青龙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很快就打得郝散溃不成军。
不过郝散甚是奸滑,一看到形势不利,便化整为零,主动地向西逃窜,逃往麟城、定阳方向。陕北高原一带沟壑纵横,并不利于骑兵作战,匈奴人又采用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策略,青龙军虽然歼敌不少,但始终未能根除到祸患。
郝散这一支胡军虽然起兵最早,但北地的形势变化很快,胡人的反叛浪潮在极短的时候内席卷了整个的北地四郡,摧城拨寨,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北地民众纷纷地向南逃亡,以寻求官军的辟护。其中实力最为强悍的一支,就是氐人齐万年率领的氐族叛军,目前正在围攻泥阳,整个北地郡的形势芨芨可危。
留给傅佥的任务也不轻松,整个渭河以南的郡县都是傅佥的防区,傅佥在接纳从北地逃亡南下的难民的同时,还要沿河布防,以确保胡人不会侵扰到渭南诸郡。
至于平叛的重任,自然要落到刘胤的肩上,和罗宪汇合之后,刘胤便开始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
正是因为刘胤先期解决掉了秃发树机能的河西鲜卑和大小榆谷的烧当羌,使得在这一次的动乱之中凉州那边反倒是比较平静,否则雍凉皆反,会让刘胤感到真正地头痛不已。
不过仅仅是北地诸胡,刘胤也不敢生出任何的懈怠之心,胡人的可怕之处就是全民皆兵,只要是年满十五的胡人男子,没有一个不会骑马打仗的,北地胡上百万的人口,除去妇女老弱,至少可以给胡人提供二十万以上的兵源,也难怪北地胡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席卷关中北部四郡。
唯一让刘胤听到比较利用的消息就是,北部诸胡之间并无统一的指挥,完全属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而且随着战局的发展,为了争夺地盘,诸胡之间还不断地发生摩擦,这就为刘胤的各个击破提供了机会。
刘胤将首选的目标锁定了匈奴人郝散这一部上,匈奴人郝散是北地诸胡中第一个起兵作乱的,如果能顺利地将其剪除的话,对整个北地胡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震慑,同时郝散的实力也并非在诸胡之中是最强的,青龙一军就追击地他丢盔弃甲,如果刘胤主力出击的话,灭掉郝散自不在话下。
略微难办一点的就是郝散为人甚是奸滑,一看到形势不利,绝对不会硬抗,仗着对北地地形熟悉的缘故,立刻是逃之夭夭。
青龙军撤离之后,郝散又复猖狂起来,在冯翊郡北部烧杀劫掠,强暴妇女,惹得是天怒人怨。
刘胤派斥侯打探清楚了郝散的具体位置之后,决定动用四个骑兵军对其实施围剿,现在郝散大致在粟邑一带活动,刘胤和罗宪商议之后,决定派遣青龙军由东向西、白虎军由南向北,玄武军由西向东、虎骑军则迂回到定阳方向由北向南,四个骑兵军从四个方向上分进合击,给郝散致命一击。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刘胤命令四个军在行动之前要隐藏行踪,尤其是虎骑军需要迂回到敌人的背后,距离长行程远,如果暴露行踪的话,很可能郝散会选择再次逃之夭夭,刘胤的重拳出击则会落空。
为了迷惑郝散,刘胤率虎步军和麒麟骑军向北地郡方向移动,对正在围攻泥阳的齐万年部摆出一付进攻的姿势,同时令准备合围赦散的虎骑军和玄武骑军也尽可能地靠近北地郡一侧,让郝散误以为蜀军的攻击目标是齐万年部。待进入到指定的攻击位置之后,四个骑军再同时发起收网攻击,务必一举全歼河西匈奴部。
郝散再正率军攻打粟邑,听到刘胤在临晋集结人马,不禁吓了一大跳,本能地又生出了逃跑的念头,不过从南面传过来的消息,刘胤的主力部队似乎正在向北地郡方向移动,郝散不禁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北地郡目前已经成为了氐人齐万年的地盘,郝散根本就插手不进去,只能在冯翊郡一带活动。齐万年部实力雄厚,居北地诸胡之首,此番被刘胤首先盯上,郝散禁是兴灾乐祸,该!谁让你树大招风,换作我是汉人,也第一个先灭你丫的。
郝散遂不以为备,只是挥军急切地攻打粟邑县,北地诸郡本来就是汉胡杂居之地,除了县城之外,大部分地方汉人很少,郝散前一段时间被蜀军追击地相当狼狈,虽然侥幸逃得了性命,但粮草辎重全都落到了蜀军的手中,眼看着寒冬将近,整个匈奴军队还衣食无着,仅凭着在周围地区的劫掠尚不足以维持其所需,所以郝散必须要攻打下几座县城,才有可能筹措到足够的粮草,以应付冬日的苦寒。
而粟邑县便是郝散最先盯上的目标,不过粟邑县的县令拒绝投降,在本县士家大族的支持之下,坚闭城门,坚守不出,匈奴人的残暴令城中的百姓也感到恐惶,一旦城破,所有的人很可能都会尸骨无存,所以虽然粟邑县基本上没有多少兵士把守,但士家大族的家兵再加上百姓自发地前来守城,众志成城之下,粟邑县坚守了多日竟然没有失守。
这让郝散相当地郁闷,只能是催促匈奴兵加大进攻的力度,他可不想让嘴边的肥肉给溜走了。
但郝散不知道的是,一张大网已经在冯翊郡范围之内铺开了,他已经成为了网中之鱼,在劫难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