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威克岛(完)

  @@@@@@@@
  “解散,全体解散!”威克岛海域,充斥着菲奇少将的叫喊。几乎是刚辨认出大和号战列舰,第七特混舰队的所有战舰就开始转向,如同一窝炸开了的马蜂,四散突围。
  不是我山姆大叔怕死,是实在打不过啊!
  大和号建造之初,全世界都猜测其主炮不会超过长门,因为山东级对外公布的主炮口径是380毫米。加上日本极其严格的保密措施,下水时还将附近十公里的城镇撤空,眼睛看向海面就要被监禁!所以别说美国,连日本国内知道其真实口径的,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其实这种口径欺诈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就是英国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建造之初英国海军决定装八门406毫米主炮,但美国自称北卡罗来纳级将装356毫米主炮,加上德国俾斯麦也保密说要装350毫米,所以英国临时改为356毫米,据说是不想刺激大西洋军备竞赛。作为世界海军老大,英国满心欢喜各国很给面子,但等北卡装好406毫米,俾斯麦装上380毫米,乔治五世都已经造好大半。白厅发现被耍也晚了,因为根本没钱再研制新主炮。
  所以直到大和号服役,中国海军情报部才确信是460毫米,然后根据同盟情报共享原则,懒洋洋的在威克岛海战前三天,通报了英美。根据日本使用长门级战列舰的经验,金梅尔和哈尔西都认为日本海军绝不会出动大和号,顶天了就是两艘长门级。即使没有航母,马里兰和六艘356毫米的大家伙,也能轻松压制住日本战列舰群。
  可现在呢?大和号居然来了,而且自己连攻击机都没有。
  这可是要了命了!
  七万吨的排水量啊!两艘马里兰号也没人家重!且不说主炮是九门可怕的460毫米,光重量就意味着多出几万吨的装甲!一人砍一刀也是自己先死啊!当然,这里面也有个不好说出口的秘密。因为按道理,406毫米和460毫米也能打打,但马里兰号的主炮其实不能使用美国最新的16英寸1200公斤重弹,只能使用970公斤的轻弹。
  何况日本航母还没出现。如果说编队航行能发挥防空火力,那么加上一艘根本打不过的战列舰的堵截,再去保持密集编队,就真是犯傻了!
  所以呢,现在第七特混舰队只有一条路......跑吧!不要犹豫,散开了,撒开脚丫子!
  能回去一艘是一艘!
  几十艘残存的战舰,接到命令后如炸开了锅般。五艘战列舰率先转向,分别向不同方向加速,舰长们一个劲催促全速全速。速度快的重巡洋舰更是一骑绝尘,只有轻巡和驱逐舰(含大型鱼雷艇)最倒霉、因为按照撤退原则,它们需要跟在战列舰身边保护。要知道,没有驱逐舰保护的战列舰,夜晚独自在交战海域晃荡非常危险。
  “八嘎!胆小鬼,应该堂堂正正的决战!”面对四散溃逃的美国舰队,大和号舰长福留繁大佐握紧军刀,恨不能飞过去一刀一个全宰了。旁边的日本军官更是幸灾乐祸,一个两个咒骂美国佬没种。也难怪他们不爽,为调用被誉为“镇国兵器”的大和号,海军这次不知道承担了多大的风险和责任,多少前辈在国内担心受怕。眼看着现在全占优势,正是大显神威的好机会,可、可是......!你有种别跑啊!
  “福留君,一名好舰长,是不会因为敌人而冲动的。”
  “嗨!请将军责罚。”
  南云的声音,让福留繁冷静下来:“追击马里兰号!”要打,当然是找威胁最大的。不过他可不想只打一艘,所以又让横川市平围住其中一艘,再让重巡监视已经跑不动的宾夕法尼亚号,等自己击沉马里兰后再一一对付......。
  想法很好,听起来也很实际,但事实上他高估了大和号吹嘘出来的26节最大航速。事实上,即使现在燃油已经耗费不少,重量减轻后的大和号主机也只能跑25节。此时,他和马里兰号距离是34公里,后者的航速是21节,也就是说要拉近到最佳射程起码要一小时。
  接到命令的横川市平倒是很想立功帮忙,可雾岛号已经受伤,为了保舰已经撤出战斗,剩余三艘薄皮大馅的金刚级,随便包围那一艘重甲风格的美国战列舰,都没有必胜把握。当然,日本还有杀手锏,那就是实施鱼雷突击。但现在是白天,面对动辄几十门的副炮,雷击战术死伤会很大。在胜利到手的情况下,他们已经不想付出代价。
  南云也很清楚,所以看看天,很是气愤!冢原的舰载机呢?
  冢原很窝火,几十架侦察机搜了一个多小时,竟然没有任何企业号的踪迹。还好他也知道不能等了,因为日落后根本无法再进攻,所以下令待命多时的36架零战和56架攻击机出击。为什么这么少呢?除了之前他也损失了57架飞机外,主要还是“企业号阴影”,让他不得不留下大半攻击机以防万一。
  仗打到这里,其实已经无关胜负,完全是心理的拼搏。11架SBD的勇敢,瑞鹤号的意外,始终如一根针刺扎在冢原心头。更主要的是,舰队已经获得一场大胜的情况下,作为赌徒,也会萌生保住筹码的念头。何况,日本还要面对更强的中国海军。
  糟糕的情报、获胜后的心理、保舰思维、中国的巨大威胁......让冢原二四三错失了全歼美国第七特混舰队的最后机会。
  “敌机!”
  “先生们,为了美国,奋勇杀敌!”当冢原的攻击机群终于出现在天边,为保护舰队撤退,37架“野猫”和攻击瑞鹤号的普里斯上尉一样,选择了迎战。
  有人说美国大兵都是贪生怕死的,可事实上美国人只是热爱生命,所以他们喜欢用最简单最粗暴的办法,用海量钢铁砸死对手。但当国家需要牺牲时,他们同样能挺生而出。尤其是美国海军,在过去二十年中,一直是以英日夹击和中英夹击为假想敌进行训练的,战备水平非常高。
  一架架战鹰,从零战身边冲过,顶着日本飞行员密集的弹雨,反复冲击攻击机群。解散后舰队也因为散播在辽阔的海面上,增大了日本攻击机群的难度,往往一边追,还要一边要应付身后发了疯的F4F“野猫”。
  四点四十分,田纳西号战列舰吃到第一枚炸弹。800公斤穿甲弹击中了二号炮塔,整个炮塔都被掀起歪倒一旁。紧接着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和切斯特号重巡也吃到炸弹,然后是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新奥尔良号重巡、布鲁克林号轻巡......。菲奇少将及时解散编队的命令和37架“野猫”全军覆没的代价,成为这场海战最后的一个转折点,所有被击中的舰船都没遭遇连续进攻,所以还能继续突围。
  当然,最大的威胁还在身边,必须有人挺身而出。
  “舰长,它盯住我们了!”
  “32000码,还在拉近!无法甩开!”
  “戴尔号冲上去了!”
  眼看最大航速才21节的马里兰号无法甩开大和号,贴身保护的戴尔号驱逐舰主动转向,舰长布里森奥尔德少校挺身而出,希望能用鱼雷延缓追击速度。但他的5门127毫米舰炮连挠痒资格都不够,还没冲到鱼雷距离,就被大和号右舷的10门双联127毫米速射炮淹没。
  这里要说一下,大和级战列舰历史上安装了最上级淘汰下来的三联装155毫米副炮,但现在日本海军提早退出海军条约,最上级从一开始就是按照重巡标准建造,所以采用的是20门双联127毫米副炮和8门三联装25毫米速射防空炮的搭配。
  两艘朝潮级驱逐舰迅速扑来挡住了满身大火的戴尔号,保护大和号继续追击。舰桥内,南云盯着起火的戴尔号,似乎对美国海军的拼命精神很惊讶,知道一片水柱从远处腾起,才震醒他。
  马里兰号抢先开火了!
  “没有命中!第二轮填装。”赫斯特舰长冰冷着脸,逃不掉了。五艘美国战列舰,航速最快的也只有21节,何况不少都挨了炸弹,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了不起。而且他也明白,为何舰载机一直没主攻自己,因为马里兰号已经成为大和号的猎物。
  在此情况下,他只有一个办法,先开火,迫使大和号减速开火。
  但他还是低估了大和号。作为人类史上,截至目前仅次于山东级战列舰的稳定炮击平台,在九门主炮总后坐力高达八千吨的情况下,全速开火的大和号依然能保持25节的航速。“左舵50度,保持舰艏平行。还击!送他们去地狱!”马里兰号一开火,福留繁也立刻调整航行姿态。与马里兰号保持平行后,九枚1470公斤九一式穿甲弹通过卷扬机,迅速提升到炮塔。软推杆将炮弹填入火炮后,又推入四包大型发射药。
  “轰轰轰!”
  来不及欣赏主炮开火的精彩,八千吨后坐力就生生将七万吨的舰体横推十余米!从舰桥看去,指向右舷的六门主炮炮口,溢出的火球直径足有四十多米,可以将整个炮塔包裹进去!总量十三吨的炮弹,以每秒780米的速度呼啸着飞射而去,每一名见到此情的日本水兵都目眩神迷。
  这才是帝国的骄傲啊!
  但感叹未落,所有人都傻眼了。因为观测塔汇报,最近的一枚炮弹落点距离马里兰号也有两公里......。“八嘎!”福留繁脸上挂不住,要知道为了让大和号迅速形成战斗力,水兵和军官都是他从两艘长门级精心挑选的,海试的半年里也进行了大量训练。这么大偏差,让素来以精准闻名的帝国海军颜面何存?
  “右转11度,第二轮准备!”
  福留繁愤怒地调整舰姿准备第二轮炮击时,马里兰号却已经发了疯般打出第四轮齐射。对日本来说,每一枚主炮炮弹都是昂贵的,所以需要瞄准再打,但美国海军没这个噶概念,所以赫斯特和马里兰号所有官兵此时想的,就是开炮、开炮、再开炮!就算不敌,也要在被击中前打出更多炮弹。在这种心理下,马里兰号的进攻速度极快,第四轮打出后不久,第五轮炮弹就已经塞入炮膛。
  水兵们的奋斗没有白费,第四轮炮弹中,终于有一枚狠狠撞上大和号侧舷的410毫米主装甲带。但倾斜布置的主装甲带完全是按照防御自身460毫米主炮设计的,所以970公斤穿甲弹只撞出一道裂痕,弹头就卡在裂缝中爆炸。穿甲弹的装药极少,表面爆炸除了给大和号添块黑斑外,没起到任何作用,反倒让福留繁和南云暴跳如雷。
  “开火!”
  山崩地裂般的炮击声再次从大和号上传出,舰体猛震的同时,几乎所有官兵都涌到了右舷。不少人嘴里还碎碎默念,希望能击中目标。这一次,炮手没让南云再失望,九枚炮弹形成了完美的跨射,最近的一个着弹点距离马里兰号左舷不足八百米。
  这就意味着,主炮已经瞄准对方,就看运气了。
  随后的两轮虽然还是没命中,但南云和福留繁已经不着急。随着距离越来越近,马里兰号被摧毁只是时间问题。
  但对赫斯特和马里兰号来说,最煎熬的时刻终于来了!
  五点零三分,大和号第六次齐射中,被巨大的水柱和爆炸包围的马里兰号的好运就此结束。幸存的马里兰号桅杆瞭望员这样说道:“对方的炮火异常精确,不断对我舰跨射。我仰着头观察那些炮弹,它们看起来像一个个深蓝色的酒瓶,直直的好像要飞到你的眼睛里去。我一直认为我们很幸运,但那一次我们被击中了!我亲眼看到,大卫他们被火焰吞噬。”瞭望员看到的穿甲弹从27000码外击中舯部主装甲带,1470公斤重弹很轻易地就撕开了主装甲。一阵铛铛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中,炮弹连续穿透四层防护在电气舱发生爆炸。“轰!”三万多吨的舰体猛烈震动着,包括司令塔内的赫斯特等军官全部被震的东倒西歪。
  爆炸从电气舱向外扩散,弹片扯碎了四周的全部钢板和内构,并引燃了电气舱和相邻的居住舱。火焰所到之处,无人幸免,眼看不可收拾,被炸断双腿的梅森少尉奄奄一息的爬到电话旁,下达了切断电路的命令,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拉下了手动喷淋开关。大量水柱从四周冲入电气舱,火焰开始一点点减小。
  但英勇的水兵却无法挽回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就在马里兰号坚持打出第十轮齐射,并再次命中大和号坚硬的主装甲带时,对方的第七轮炮弹也再次击中他们。这一次,九枚炮弹中有两枚“得分”。根据多年后的潜水观察,第二枚炮弹击中的是左舷后舰岛和副炮结合部。炮弹穿透多层隔舱后,不断变换轨迹,并一直深入到轮机舱。70名轮机舱士兵第一时间就被炸死,左侧主机报废!大量重油从液压管内泄露而出,在舰体内部形成一汪流淌的火海。熊熊火焰被憋在“钢铁盒子”内大约30秒,然后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稠密的重油火点和爆炸闪光将整个后舰桥淹没,各式各样的零件被炸到高空,十几条救生艇足足飞起百米高,翻着肚子落在大海上。
  第三枚穿甲弹击中的也是后部,正面撞击上三号炮塔正面。十八英寸厚的斜面装甲挡住了这枚炮弹,但冲击力却折断了全部炮管,炮塔内的七名炮手口鼻出血生生被震死。“长官!”军官们纷纷看向赫斯特:“我们坚持不住了,必须立刻弃舰!”
  “后面,后面完蛋了!”浑身被烧得焦黑,军装几乎看不出样子的管损队长跌跌撞撞冲入舰桥,他的一只眼睛还流着血。这个时候,马里兰号已经毫无生机,从舰艏到舰艉,整个甲板都是浓烟和火苗,撑不住的水兵纷纷往大海里跳。“离开!离开这里!拉警报,让所有人离开!斯科特,稳住船舵!发信号,马里兰再见!”赫斯特舰长下令弃舰,桅灯反反复复发送“马里兰再见”的信号语,向舰队告别。但一边发信号,一边却在向自己射击的举动,看在福留繁和日本海军眼中,却是不折不扣的挑衅!
  “开炮!击沉他们!”福留繁下令继续开火。最致命的炮弹来自第十二轮,24000码射出的炮弹从舰艏二号炮塔鱼贯而入,穿甲弹击穿炮塔地井,弹片破坏弹药卷扬机的同时,火焰还流淌到深处。虽然坚固严密的密封舱保护住了弹药库,但爆炸后的压力却将数百吨的炮塔掀起,浓烟和火焰从裂缝处直冲数百米高!爆炸还撕裂了侧舷隔舱,大量海水开始涌入船体,瞬间就沿着炮塔地井灌入内部。
  陡然增重千余吨的马里兰号终于吃不住了,舰艏在爆炸中先是下沉,然后上涌,紧接着又被海水压得只露出甲板。远远看去,马里兰号就像浑身喷火,吐着黑烟正在往海里开的地狱特快......。
  五点二十三分,第七枚炮弹击中马里兰号后,这艘排水量33000吨的战列舰,终于支撑不住。在甲板全部浸没的情况下,三号炮塔处发生了大爆炸。根据利根号重巡洋舰的瞭望员描述,爆炸在水下发生,先是附近的海水仿佛被煮沸般起伏滚涌,然后一团夹杂着重油和人体的白色水球从三号炮塔处喷出,最终形成一个直径约三百米的巨大水柱,将整艘战舰一折两断。后半部几乎是立刻就消失在海面上,前半部则高高翘起,露出了里面的设施后,以大约四十度角,重新扎入深海再也没出现过。
  1310名官兵,只有517人获救,舰长赫斯特等人在最后的爆炸中被海浪吸入海底。
  一场后来被美国海军视为耻辱的单向屠杀对决,宣告了“海军假期”时代的BIG7们,在超级战列舰前是多么弱小。
  甲板上,日本水兵欢呼跳跃,庆祝击沉BIG7的伟大战绩,舰桥内军官们也击掌相庆。唯独南云脸色不好,因为马里兰号成功拖住他半小时,而冢原派来的攻击机数量又不够,所以其他美国战舰都已经跑出60公里。以大和号的速度,要追上其中一艘,至少要三小时。
  本来他还想追,因为入夜后他还可以发挥自己最拿手的雷击攻势,但横川市平发来的电报,让他退缩了。因为榛名号在和两艘姊妹舰包围内华达号时,被对方连续命中三枚炮弹不说,居然还被人家硬生生冲出包围圈......。
  接到电报后,南云吓得立刻停止进攻,他非常害怕出现损失。
  晚上七点三十分,大和号用四枚炮弹,击沉速度已经不足10节的宾夕法尼亚号,结束了它最精彩的一次演出。
  九点整,四艘日本巡洋舰开始炮击威克岛,3500名日本士兵兵不血刃的完成登陆。但岛上的1500名美军还是顽强坚守并组织多次反击,还有四艘驱逐舰参加了夜间战斗。最后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日军付出一艘驱逐舰沉没的代价后,终于将旭日旗插上了威克岛,正式切断了中美联系,并让美国至少半年内无法威胁日本。
  至此,战争爆发以来,双方投入舰船数量和总吨位最大的一次海战,以日本瑞鹤号航母沉没,两艘驱逐舰沉没,两艘金刚级战列舰受伤,七艘战舰轻伤,损失87架战机的代价,总击沉十五艘美国军舰,击落两百余架战机大获全胜!
  二月二十二日凌晨,海战最后一声余波从中途岛海域传出。舰艏被炸弹击中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和两艘护航驱逐舰在距离中途岛只有370海里的地方,遭日本潜艇偷袭。受伤后速度锐减的亚利桑那号被两枚九三氧气鱼雷近距离击中,挣扎四十分钟后沉没,驱逐舰沃登号同时被击沉。
  消息传出,日本举国欢腾,美国却一片死寂!
  “总统先生,这是损失报告......。”
  美国海军部长斯塔克深吸口气,递上了损失报告。只看了两眼,罗斯福的手就颤抖起来,脸上一片的煞白。
  列克星敦号航母战沉、萨拉托加号航母战沉、马里兰号战列舰战沉、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战沉、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战沉、盐湖城号重巡洋舰战沉、彭萨克号重巡洋舰战沉、明尼阿波利斯号在重巡洋舰战沉、菲尼克斯号轻巡洋舰战沉、火奴鲁鲁号轻巡洋舰战沉、海伦娜号轻巡洋舰战沉、驱逐舰艾尔温、戴尔......。
  内华达号战列舰重伤、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轻伤、田纳西号战列舰轻伤、北安普敦号重巡洋舰重伤、切斯特号重巡洋舰轻伤、路易斯维尔号重巡洋舰重伤、新奥尔良号重巡洋舰重伤、布鲁克林号轻巡洋舰返港后被放弃、费城号轻巡洋舰重伤、里士满号轻巡洋舰轻伤、底特律号轻巡洋舰无法修复被放弃......。
  总计17艘舰船战沉、2艘重伤放弃、14艘不同程度受伤。参战的全部284架各类战机中,只有11架B-17和7架水上飞机在最后时刻逃走,其中13架回到中途岛,还有5架B-17因被日机追击,油料不足以返回,迫降与中国控制的马里亚纳帕甘岛机场。316名精锐飞行员和513名机组成员牺牲或者被俘......
  威克岛,成了美国海军坟墓的代名词!
  从发现到最后袭击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鱼雷爆炸,短短四十多个小时内,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整个西海岸,除了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外,竟然没有一艘主力舰!战前总吨位127万吨的美国海军,已经猛降至101万吨,这还是算上正在维修的约克城号航母的!世界第一海军的宝座,也拱手让给了总计123万吨的中国海军。
  如果说军舰和飞机损失,以美国的工业能力最多一两年就能补充回来,那么11895名葬生大海、6756名被俘(含岛上陆战队)的优秀海军官兵,则彻底打醒了美国政府和国民,告诉他们,面前到底是怎么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整个太平洋,现在只有一艘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可以动用。我们已经将怀俄明号和阿肯色号调往珍珠港。”见到罗斯福脸色发白,马歇尔看看霍普金斯,还是决定告诉他这个消息。“总统......中国海军、开始向帕劳集结!”
  “......我知道了。”罗斯福沉默一会,然后挥挥手驱散众人,还亲自关上了房门。当天晚上,他因为短暂休克,被送入华盛顿医院抢救......。
  威克岛海战的消息,震惊了世界!轴心国欢欣鼓舞,甚至连一向看不起日本的希特勒,都认为日本海军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转折性胜利,轴心赢得战争的机会已经到来。而美国上下却一片悲惨哀嚎。到此时,美国政府和公众才意识到,当他们坐看欧亚互相绞杀,获取无数丰厚订单的同时,美国军队和军队的战术已经悄然和世界主要军事大国拉来差距!在威克岛海战中,无论是战术、还是应变、素质和经验,第七特混舰队竟然全面落于下风。而最最最最难过的人!无疑就是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罗斯福。因为他发现,当年自己还没出任总统时,美滋滋的以退出菲律宾,促成“中日内讧”,准备等两家拼得你死我活后再重返菲律宾,将整个西南太平洋揽入怀中的政策,已经完全被中日的巨大进步破坏!
  五艘主力舰沉没,三艘重伤、即使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和胡蜂号立刻服役,美国太平洋舰队也至少半年无法出动。这就是说,威克岛实际已经丢失,因为杨秋恐怕会连朝鲜都会先摆在一边,全力抢占威克岛和马绍尔群岛,寻求关闭美国通往西南太平洋的第二个大门。
  他现在甚至已经能想象出,杨秋站在国会演讲台上,信誓旦旦表示要为美国盟友报仇,打击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其实私心里是为了抢岛堵门,夺取整个西南太平洋的丑陋嘴脸。
  他码的!
  没有关岛和威克岛,从珍珠港出发的最后一个通往西南太平洋大门,就剩下珊瑚海拉包尔,但......那是比鬼门关还危险的地方啊!
  四天后,罗斯福签署总统令,解除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和第七特混舰队司令哈尔西的职位,并要求对他们进行调查。一周后,海军部长斯特克被调往欧洲。两周后,哈尔西被调往伦敦,约瑟夫金恩取代斯塔克成为美国海军总司令,尼米兹出任太平洋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出任第七特混舰队司令,弗莱彻出任第五特混舰队(大西洋)司令、金凯德出任第15特混舰队司令(大西洋).......。
  一九四一年的腥风血雨,才刚刚拉开大幕。
  。
  。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