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二章 摇旗呐喊的英法
@@@@@@白雪飘飘,呵气成冰。
海面上飘来的雾气将天津城笼罩起来,即使太阳老高都没散去。远方巍峨的大沽口炮台隐约可见,但老天津人面对满山的暗堡青石却总充满了无奈。庚子年的《辛丑条约》让这座扼守京畿门户的要塞解除武装,大清朝用雪花银堆起来的巨炮被拆了个干净。军队没了、官员没了,租界林立,洋兵横行,若非袁世凯弄出支不带枪的军队维持着,或许早已没了现在的天津。
所以天津人对北洋是有特殊感情的,加之满清退位后大批大批的满族清贵逃到天津租界,民国又定都南京,天津反倒成了北方最大的商贸城市。随着日本势力退出大陆,国防军参加欧战,紧接着俄国租界又一股脑被全取消,美国也取消了天津租界,还撤走了驻扎在这里的军队,如今唯一还在撑着的就是英国人。
天津发电厂是英资的,大沽造船厂是英资的,连码头都有英商专用的字样。
但这种特权已经岌岌可危了。随着1月1日日渐临近,大英帝国越来越感觉一种无形压力笼罩过来。在杨秋全面的市场换外交攻势下,身处重建急需资金的法比荷葡等国已经答应发表联合公报,取消对他们已经无堪大用的对华不平等条约,加上美国又积极参与,试图利用欧洲还没回来的机会加深与中国经贸关系,所以大英帝国和还霸占台湾的日本就一下子孤立起来。
杨秋抵达时,惹出麻烦的海字轮已经早早被警卫队拖到昔日的道胜银行专用码头,闻讯赶来的市民和好事者更是将码头围得水泄不通,军警用枪隔开后才勉强让记者们先进去拍照。货舱还保持着交火时的样子,甚至连日本水手丢下的私人物品都没清理。大量从俄国顺手带出来的文件,印有俄文字样的包装箱,还有俄国制式枪支弹药,无一不显示它和昔日北方强邻的关系。信田织长带着手铐和十几位被捕的日本水手站在船上,垂头丧气面色死灰。在特殊审讯手段下招供还写下供词后,最后的心理防线都被摧毁,此刻别说公开审判,他们就连为天皇尽忠的勇气都没了。
“这就是前些日子和水师干仗的小日本?怎么没了当年的精气神呢?”
“精个屁!也不瞅瞅遇上了谁。杨司令也是他们能惹得?!”
“对!这些小日本就是不长记性,前几年刚被收拾惨了,居然还敢回来。我可听说了,蔡大帅,岳大帅还有北洋的冯爵爷,这回全都来了,我看这是又要打起来了。”
“哎,要说如今这日子是好多了,可隔三岔五打仗也不是个事。”
“那是咱要打吗?这回是小日本挑事!我可听说了,水师死了好几百,连前些年买回来的2艘大兵船都被打坏了。”
“啥?就上次来的兵舰打坏了?我操他日本天皇八辈祖宗。”
窃窃私语逐渐演变成叫骂,诱发此次冲突的真凭实据被公开展示后,爱国舆论再次被热情激发起来。记者们的推波助澜下全国上下立刻形成一致口径,必须惩罚日本海军和政府,讨回公道,赢得尊严!
同样赶到这里的芮恩施和汉格尔也看到了这种发自内心的仇恨,这让两人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英日同盟正面临巨大压力,对这个同盟美国早就是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现在有中国跳出来自然高兴。担忧的则是中国会不会借助这次冲突再增强力量呢?相比国土狭小的日本,中国体内蕴藏的力量强大太多,将来会不会威胁美国的太平洋利益呢?当然,这种担心目前来看还是太遥远了,杨秋还不具备与美国争霸海洋的能力。不管他如何努力,时间因素终究是很难立刻缩短的,先不说美国工业能力的强大,单说与能独立制造长门级战列舰的日本比还有不小差距。最起码从目前种种迹象分析,中国只刚刚具备建造305mm舰炮的能力,而欧美却已经在向406mm方向发展。
所以两人查看完码头的情况后立刻前往杨秋下榻的天津大饭店。
抵达饭店后,还没见到杨秋就看到法国驻华大使康德和萨镇冰有说有笑走了出来,看神态似乎还非常亲昵。这让两人非常诧异,不是说这位中国海军掌门人正为损失两艘主力舰茶饭不思吗?难道说汉格尔和芮恩施对视一眼,都想到了一件事战列舰!
现在中国缺什么?肯定是主力舰!虽然中日各自有两艘主力舰损伤,但相比得到四艘战列巡洋舰的日本,中国在海军上的差距实在太大,光是目前日本海军就以6比2领先,等到一月领先数字将达到10比4。更糟糕的是,随着长门级即将下水,日本将拥有6艘主力战列舰,而中国只拥有2艘效能低下的联合力量级,所以此次黄海冲突后第二天中国政府就正式向各国询价希望购买4到6艘主力战列舰。
但是芮恩施不太懂海军,问道:“汉格尔阁下,法国有战列舰可供出售吗?”
汉格尔摇摇头,法国在一战中损失了40%的战舰,自己都不够哪还有主力舰能出售。但要说重新建造的话周期又太长,按照此时中国海军的心情,肯定首先要成品而不是新建,而世界上唯一具备出售成品战列舰能力的只有美国和英国。英国再怎么说现在还是日本盟友,而且日本失败也不符合英国利益,想从英国购买毫无可能,所以两人此次来除了查看情况外,也希望能趁机揽下这笔大生意。
“难道是诺曼底级?”汉格尔忽然想起了四艘1918年就全部下水的未完工战列舰。有过上次安海级的经验,他已经了解一些海军造舰知识。一般来说下水就预示着除舰炮、测距等舾装工作外,其余结构包括装甲、动力等等都基本完工,整体完工率在百分之70%左右。而法国目前缺乏的是资金不是技术,该舰使用的340mm舰炮至少有20门实际上是被制造出来了,因为之前陆地压力太大被挪用,完全可以拿来凑数装上去。要是法国全速行动起来,那么不排除半年内完工交付2艘的可能。
带着狐疑,两人向酒店内走去。其实汉格尔猜的没错,康德就是来推销四艘诺曼底级战列舰的。反正法国已经没资金完工,就一直希望找个冤大头出售掉,毕竟拆掉还要面临赔钱的尴尬。所以康德这次是抱了很大希望来的,甚至许诺只要中国政府支付现金,可以保证半年内提供2艘,一年内4艘全部完工。而且法国政府也乐意看到中日打起来,最好是把英国都拖下水,也把中国耗在北方,最好来场第二次布尔战争,不仅可以缓解法属东印度的压力,法国也能从此独霸欧洲。
两人在小会客厅见到了杨秋时,他刚好送英国驻华大使伯纳德离开。一段时间不见汉格尔发现他似乎非常疲惫,善意关心道:“副总统阁下,您应该适当休息关心自己的身体。”
杨秋感激地点点头,几天来的部队调动,后续事宜安排,南京沟通等等的确让他有些疲倦。让邝煦堃为两人泡咖啡后才说道:“谢谢你,汉格尔先生。两位找我有事吗?难道也是来劝我与日本妥协的吗?”
换在三年前,芮恩施肯定回答是,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美国对老欧洲已经极度失望,尤其是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的惨败,导致借款百亿,出兵四百万的美国连根毛的好处都没拿到。所以国内如今群情激奋,加之退伍军人善后不当,几乎是处处发生骚乱。这个时候英国居然向日本出售四艘战列巡洋舰,对梦想独霸太平洋的美国来说刺激之大可想而知,据说威尔逊总统的中风都和这笔交易有一定关系。
陡然暴涨的国内孤立思想让美国政府也不得不小心处理干涉外部的后果,身为外交官芮恩施当然不能违背国家意志,所以说道:“我们不是来做说客的。当然,美国政府也不希望看到战争,更不愿意远东和平被打破,但我们能理解您和您的国民此刻的心情。我们只希望您能尽量克制,战争终究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办法,身为政治家您应该非常清楚。”
这几句话漂漂亮亮,连刚走到门口的阎锡山都佩服芮恩施的口才,悄悄拉过邝煦堃问道:“今个怎么了?美国人的话怎么听起来像在帮我们呢?”
阎锡山坐镇京津,这几年得了个“京津大总管”的雅号,甚至已经有人把他列入下届南京政府名单。只是与其它新锐相比,他的国际观和大局观还是差了些,这也限制了他更近一步。邝煦堃则因为跟随杨秋,眼界早已非比寻常,就悄悄把美国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说了遍。听说美国发生了退伍士兵大暴动,威尔逊总统因此中风,政府还出动军队镇压,阎锡山顿时大吃一惊。
客厅内的杨秋当然知道这些事情,问道:“我会认真考虑两位和威尔逊总统的意见的,也请带我向他表示由衷的祝福,希望他能早日康复过来,世界需要他这样一位和平斗士。”
“谢谢。”汉格尔道谢后,说道:“副总统阁下,其实今天我和大使阁下是来,是希望和您探讨伊尔库茨克油田项目合作意向的。”
杨秋悄悄皱皱眉。伊尔库茨克油田自从发现后,政府就组建西北石油公司准备开发利用起来,没想到公司才开始组建,美国人就杀到了家门口。而且这个时候提出八竿子打不着的油田项目是什么用意?想想后他试探问道:“我们的确在寻找购买设备的厂商,也希望得到有能力的国际大公司的协助,但这件事需要等1月1日后才能决定,而且两位觉得我现在有心思管这件事情吗?或许你们应该去商业部问问。”
“不不。”
汉格尔端着咖啡摇摇手指。他知道杨秋要等1月1号后再提开发是什么意思,因为那时中国政府肯定会强行单方面结束一切不平等条约。伊尔库茨克本来就《尼布楚条约》中被俄国割走的,宣布作废后就成了中国领土。美国既然承认一切条约作废,那么自然就必须承认中国收复西北国土。
他眯起眼睛,和芮恩施对视一眼后,突然神秘的笑着换了个称呼:“亲爱的杨,开发这样大一座油田,您需要采购至少4000万美元的开采和炼油设备,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完善石油工业的国家,我们不仅非常愿意向您出售这些设备,也愿意帮助您建设大型炼油厂。而且我们认为这么大一笔合同,一定可以附带些其它项目。
比如出售几艘战列舰!”
杨秋立刻明白美国的心思。无论是之前的法国大使康德,还是现在的汉格尔和芮恩施,出售战列舰其实都只是附带利益,就算能买到也肯定是一些老爷货,或者类似诺曼底级那种没谱的东西,他们真正的意思都非常明显。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来说句话:“兄弟,动手吧把大英帝国拉下水,我们给你鼓劲打气。”这就是政治暗示!美国巴黎和会后全无收获,早就对英国恨之入骨,要不然也不会去扶持德国还支持德国减少赔款,甚至还有支持穷党的打算,一切都是为了拆散英日同盟借此向太平洋扩张。法国则希望独霸欧洲最好是有人能干掉英国,而恰好此时英日同盟出现一个大裂痕,日本还被扣上了一个勾结穷党的罪名。就算换做杨秋自己,估计也会扑上去咬几口再说。
所以战列舰要不要根本无所谓,但这个出头鸟他却非常愿意当。端起咖啡,做了个举杯庆祝的手势笑道:“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干一杯,庆祝瓦解一个讨厌的联盟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