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玻璃厂
和马士英谈话很愉快,杨远征也再一次对大明朝的官员有了一个认识,这个时代,也不全是昏庸的官员,马士英还算好,他的一些认识,总是能够让与杨远征认同。
比如马士英现在自己想出了对外通商的方案,他已经在起草文件,准备在沿海地区,大量的通商,反贼四起,朝廷的通商,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过,水路运输,还算安全,毕竟,反贼是没有水军的,鞑子,也没有水军。
如此一来,通过水路运输,就可以让商业继续发展。
另外,建议朝廷招安海盗,海上丝绸之路重启,这里面的利润分成,还大量考虑到了海盗的利益,这个观点,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想的通的。
对付海盗,朝廷历来都是以剿为主,谁会想到跟海盗合伙做生意呢?
马士英现在认为,朝廷必须要尽快的充盈国库,以此作为契机,大力发展经济,让老百姓都能够迅速的从颓废的状态里活过来。
有了钱,还怕买不到粮食吗?
大明没有,海外能没有?
海盗有很多都是大明的普通老百姓或者从军队里面出去的,大多数都是因为跟朝廷不对路,才做了海盗,当然了,里面也有不少亡命之徒。
眼下大明的困境,需要一个变通的途径,如果能给海盗充分的通商自由,他们肯定不会放弃这么大的利润空间,光靠抢,那玩意儿能发多大财?还有,碰到朝廷的军队,那也是有风险的不是?
一旦海盗们意识到了跟朝廷合作的好处,恐怕到时候很多海盗都会摇身一变,变成合法的商人了。
这玩意儿,马士英居然可以想出来,此人绝对不是不懂变通的官员。
马士英还有一个观点更令杨远征赞同,他认为,大明军队的体质不如鞑子,应该大量的补充肉食,朝廷有了钱,可以大量的向游牧民族购买肉食,不出三年,朝廷的军队就可以跟鞑子的体质一般无二,这样一来,朝廷大军就不怕跟鞑子对抗了。
因此,马士英认为,朝廷还要加大跟游牧民族的交易,用大明的物资,去换取大量的肉食回来,改善明人的身体素质,当然了,首先要先考虑军队。
这些观点,马士英都在自己的奏章里面陈述了,只不过,现在崇祯还没有给出答复。
两人的谈话结束,杨远征把自己的玻璃厂营业执照申请书递给了马士英,让他亲自给自己办了。
看了看申请书,马士英笑道:“远征,这个厂子,老夫入点股份可好?”
马士英老奸巨猾,同时,对杨远征也是信心十足。
大多数人不清楚朝廷突然的变化是杨远征造成的,马士英却是知情人,他深知大明突然有了希望,都是杨远征带来的。
这个丘八简直是横空出世,硬生生的给沉入海底的大明拉了起来,已经快要浮出水面了。
这样的人办厂,岂能不参一份?
杨远征原本是不想让人掺和的,不过仔细一想,这马士英掌管商务部,有他入股,这玻璃厂日后还不得顺顺利利的?要什么批文,商务部肯定会批准的,日后的扩张,也自然是有了保障。
想到这儿,杨远征就点了点头,说道:“那就给阁老大人一成干股吧,不用阁老投资一分钱,每年的分红,阁老占一成便是。”
马士英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远征果然够意思,老夫同意了。”
白白的拿一成干股,马士英自然是满意的,因此,他很快就给申请书盖了章,很快,杨远征的玻璃厂执照就办了下来,相关的税务手续也办完了之后,这家名叫【远征玻璃厂】的未来巨无霸企业,就正式成立了。
三日之后,乃是良辰吉日,远征玻璃厂正式破土动工。
地皮是皇家的,所以,只能租用。
而厂子的地皮已经缴纳过了土地使用税,可以放心的使用,每一亩地,杨远征缴纳10两银子。
这些税收名目,也都是杨远征根据自己的记忆,发明出来的。
缴纳了税收,厂子就可以放开了建设。
先把围墙修起来,然后闷在里面建厂。
这下子,京城的闲散人员又高兴起来了,建厂,需要很多劳动力,杨远征给出的待遇依然是每天10文,包吃包住。
京城的人口,现在正在逐步增长,各地的流民,涌入京城之后能够得到善待,并且就地编制入籍,有了籍贯之后,还能找到工作,只要肯出力气,现在在京城是不愁没有工作的。
因此,玻璃厂很快就招满了500人的工人,开始热火朝天的施工了起来。
十天之后,玻璃厂的围墙建了起来,厂房也开始修建。
有水泥这种东西,施工的进度果然快了很多。
地基也变得更加的稳固,水泥的凝固,让地基简直坚如磐石。
现在郊外的石头,是非常多的,杨远征让工人们去郊外运送石头回来,打磨之后,修建厂房,不用砖头。
而现在的京郊,也安全系数高了很多,鞑子不来入侵,流寇也基本上烟消云散。流寇一部分去投靠了李自成等,有的干脆直接改行,混入京城之后,洗白了自己的身份,正式加入了京城的户籍。
所以,现在京郊也在恢复农业生产,种植冬小麦。
另外,也有一些农户分配下去,开始建造起了自己的房屋,安定了下来。
工人去运送石头,也安全,大量的石头,就这样的被运送了回来,然后开始修建玻璃厂的厂房以及职工宿舍、食堂等建筑。
杨远征和冯兰借鉴现代的工厂经营模式,让工人吃住在工厂,可以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也能让工人更加的安心。
又经过十天,工厂的厂房就修建了起来,这些建筑工人,也开始被招聘进玻璃厂当工人,烧制玻璃也需要建造窑炉,而且,是要用坩埚窑炉,因此,工人们又开始按照冯兰的技术要求,开始建造坩埚窑炉。
准备工作,总是很长的,为了质量保证,现在的基础工作,是必须要做好的,杨远征和冯兰也不着急,一旦建成投入生产,到时候的回报肯定是超乎想象的。
这个时候,兵工厂的冶铁高炉也正式建成并投入了使用,这事儿让杨远征和冯兰都非常的高兴。
实验之后,第一批出炉的铁,材质果然比过去好多了,里面的杂质少了很多,可以进行精加工和打造一些工具设备了。
“全力打造武器,现在是时候了!”
杨远征马上就对冯兰说道。
冯兰点了点头,开始设计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