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热度
上午,阳光灿烂,利国北,旷野里,大量青壮正在挖沟渠。
工地自西向东绵延数里,无数人挥舞铁锹、铁铲施工,又有大量独轮车来回运泥,现场十分壮观。
参与劳作的人之中,绝大部分是战俘,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工地边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支小队驻守。
远处又有零星骑兵巡弋,如同狱卒巡逻一般,提防‘囚犯’出逃。
一处土丘上,树下,李笠看着舆图,研究着新运渎(运河)的施工进度,许多官吏在一旁候着,聆听李使君的指示。
如今是夏末,打完仗的李笠并未休息太久,便张罗着一件大事: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运渎,将泗水(位置在西)和沂水(位置在东)连接起来。
这条运渎,全长约二百里,西边起点在沛县附近泗水河段,过利国(北边),沿着地势走向往东南方向去,东入下邳地区的沂水河段。
一旦运渎通航,利国铁冶的铁制品就可以走水路外运,路线有二。
路线一,往西五十里入泗水,销往泗水上游沿岸地区,也可以走这条水路,把铁制品运入‘彭城湖’,抵达寒山。
路线二,往东南走一百五十里入沂水,转向北,运抵北徐州、南青州地界。
或者顺着沂水运抵下邳,入泗水,再运到下游各地,甚至入淮。
这是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是在这条运渎的利国段修一条南北走向的支流,全长约六十里,和一期工程构成一个“丁”字。
如此一来,利国和南边的“彭城湖”就有运渎直接连通,这条运渎还会经过露天煤矿区,方便煤炭北运,扩大利国的冶铁产量。
两期工程累计里程将近三百里,施工的主力是齐军战俘,州廨又花钱雇佣青壮,并组织营兵来参与施工,争取入冬前,把‘一期工程’完成。
前提是今年齐军不再进攻。
李笠认为,徐州地界今年不会再有战事了。
“此次齐军伤亡不小,秋后应该不会出动,今年肯定消停。”李笠缓缓说着,给属下吃定心丸。
“就算他们还敢来,本官也会率军将其击退,你们按计划施工,进度不得耽搁。”
众人回答:“是,使君。”
“还有,屯田事宜也要着手布置,运渎两岸地区,河水能灌溉的地方,优先开荒...”
李笠换了一张舆图,布置起来。
齐国接连在军事上遇到惨败,正常情况下,往后一两年都不会对徐州发动进攻,所以李笠要抓紧时间组织军民开荒屯田。
开荒屯田的首要目的不是种粮食自给自足,而是要给立功将士分田地,稳定军心。
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土地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春、夏季节的大战,徐州军许多将士立了战功,但朝廷的实际封赏有限,所以得徐州公廨、军府来想办法解决犒赏问题。
李笠想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分田地。
徐州周边有不少未开垦的旷野,之所以未开垦,无非灌溉不便,或者太过于偏僻。
而连接泗水、沂水的运渎完工,运渎沿岸的大片旷野就成了香饽饽,不仅不会缺水灌溉,交通还很便利。
这是傻子都能看出来的美好前景,把这些前景一片光明的地分给立功将士,再合适不过。
然后以运渎为“主动脉”,再修许多沟渠作为“毛细血管”,让周边更多地区能得到灌溉,那么,徐州军将士们的杀敌立功之心只会越发灼热。
这就是李笠挖运渎的用意之一,但好处不止这些。
他要维持自己在徐州刺史任上的“热度”,免得被人取而代之。
远处空地上,黄?陪着外甥、外甥女们放风筝,做舅舅的当仁不让,牵着风筝不停跑,东南风吹拂,风筝飞得很高。
李家的小家伙们高兴得手舞足蹈,跟在舅舅后面跑着。
黄?镇守利国,妹夫一家过来,他于公于私都要陪着。
旁边,黄姈看着儿女玩得高兴,心里也很高兴。
李笠打了半年的仗,如今看样子齐国不得不消停,那么李笠就有更多时间陪着家人。
儿女一天天长大,若阿耶总是不在家,可不好。
陪同李笠一家出游的庞秋,见黄姈心情不错,笑道:“夫人放心,齐人不会再来袭扰,就算来,也会被新平公赶走,如今寒山城里,许多人都这么想。”
“庞叔,听说新一轮许可经营牌照的竞争,很激烈?”
黄姈问,庞秋回答:“可不是,谁都看出来,这运渎一通,财源滚滚来,那不是争得头破血流?”
“别的不说,就说海盐,沂水通往海州的运渎一开航,海州的海盐西运来徐州,再往各地销售,这可是暴利,谁不眼馋?”
“所以州廨要修运渎,连接泗水、沂水,又连接海州,商贾们踊跃低息借贷给州廨,求的,就是许可经营的牌照。”
“朝廷也知道这几条运渎干系重大,所以沿途州郡军民也调动起来,我看,也就一年,运渎全线通航,徐州可就更兴旺了。”
说着说着,庞秋颇为激动:“到时候,按新平公所说,徐州的制品运到海州,北风起时走海路南下去岭表广州,徐州铁锅的销路,更加不得了了。”
黄姈笑着摇摇头:“岭表广州...唉,那太远了。”
庞秋解释:“商贾逐利,哪里管他远不远,别的不说,从湘州贩卖木材到建康,两千多里路程,大把行商愿意跑。”
“从海州去广州,走沿海航线,这是既有的航线,肯定不缺商贾贩卖铁锅到广州。”
黄姈只是不信,但既然李笠觉得可行,那就一定可行。
虽然她不清楚李笠把海州州治称为“连云港”是何原因,但这一规划“走漏风声”之后,引得许多商贾闻风而动是事实。
因为李笠的表现,愈发让所与人对其有信心。
今年上半年,李笠率军出征,击退齐国三支来犯兵马,打下齐国北徐州、南青州,使得大岘山以南地区为梁国所有,皇帝很高兴,又有封赏。
封赏前几日下来了。
李笠依旧是徐州刺史,由“都督徐州诸军事”,变成“都督徐、北徐、南青、海、武、睢州诸军事”。
含徐州在内,淮北过半的州,都由李笠来“都督诸军事”。
爵位依旧是新平(县)公,加食邑一千户,军号由班秩三十的平北将军,升至班秩三十一的北安将军(八安将军之一)。
毫无疑问,李笠的表现,称得上‘独当一面’,所以皇帝让李笠都督淮北过半州诸军事,就是让李笠成为名副其实的“淮北屏藩”。
李笠以寒微出身,二十七岁年纪,靠着军功坐到这个位置,已经是难能可贵,黄姈不喜反忧,对李笠的未来,忧心忡忡。
李笠当然也知道如今自己处境有些微妙,所以得变着法子经营徐州,要尽可能维持“热度”,创造更多的利益,把更多的人拉进来。
如此,才能坐稳徐州刺史这个位置。
而不是被皇帝用虚位架回建康,当一个醉生梦死的摆设。
不能让辛辛苦苦打下的徐州地盘,轻易被人摘了去。
之所以会有如此顾虑,是因为一旦梁、齐两国交好,化干戈为玉帛,徐州这种重镇,极有可能由皇子或者宗王来镇守。
徐州刺史一职,和李笠再没关系了。
黄姈想着想着,眉头紧锁。
这不是不可能,齐帝来硬的,打不过李笠,搞不好会来个以柔克刚,和梁国交好。
届时徐州局势不再吃紧,说不定,皇帝还真就让一个皇子或宗王来镇守徐州。
毕竟,李笠再有才能,也是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