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别说十八集团军,是就是国军装备最好的部队,集中十几倍的兵力,即便是配备大量的炮兵提供火力支援。但是别说三天,十三天也不见得能够吃掉日军一个兵力完整,建制健全的常备师团。
  无论是三八年的台儿庄会战、万家岭之战,还是今年三月的上高会战这几次抗战之中有数的真正大捷。作战之中,国民党军集中了精锐部队十几万人,多出当面日军数倍,却都没有能够吃掉一个完整的日军师团。
  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是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最终还是被日军残部突围而出。而且自身伤亡远在日军之上,实际上只能说是一场惨胜。这种伤亡巨大的战斗,按照阻止日军战役企图来说,勉强也算是一场胜利。实际上,也仅此而已。
  而这其中除了兵力、火力等其他因素之外,日军部队在战斗之中表现出的极高军事素养,也不能不说是仅有的几次胜利功败垂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杨震现在却是说只给了王光宇三天的时间,这着实很难让两位老帅相信。
  不是他们看不起谁,也不是不相信杨震。只是自七七事变爆发后与日军交手的经验,让他们不太相信抗联能在兵力相等的情况之下,在三天,也只有三天的时间,吃掉一个建制完整,装备齐全的日军师团,即便是有空中掩护和重炮的配合,恐怕也是很难。
  看着自信满满的杨震,两位老帅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在说大话、盲目自信,还是腰杆子过硬,说话底气也足。三天之内,打垮甚至围歼日军一个师团,这种话除了眼前这个主之外,恐怕将国共上千名将军在内,换了任何一个人也不敢说这种话。
  两位老帅在咂舌之余的一脸不相信,杨震自然看在眼里。但是他没有想去解释,也没有必要解释,还是让战斗结果去说话吧。不过对于王光宇能不能在三日之内,真的打垮这个二十三师团,杨震的底气也并不是很足。
  毕竟二十三师团作战地域,本身就有着相当完备的工事。而且这个二十三师团,是日军扩编后的第一批常备师团。不仅仅战斗力极强,而且其装备就算在关东军内也是数一数二的。与由预备役人员编成的特设师团相比,战斗力要高出一个档次来。
  其真实的战斗力,并不比任何一个老牌日军常备师团差到哪去。甚至比一些暮气十足的老牌师团,还要强的多。在王光宇看来,其真实的战斗力要比第一师团这个日军所谓的王牌师团,也是资格最老的师团,却是徒有虚表实际上却是不咋地的师团要强的多。
  至于第四师团那样的垃圾更是不能比,至少与第二师团、第六师团这样的真正王牌师团相等。再加上这个二十三师团目前采取的龟缩不出的战术,能不能在三天之内歼灭或是打垮这个二十三师团,即便是杨震也没有把握。
  当然在之前,王光宇已经与二十三师团激战数日,按照一向慎重的王光宇保守估计,已经大致歼灭二十三师团近三分之一的实力。而且在苦战之后,王光宇所部攻占了二十三师团固守阵地的相当一部分。
  除了目前实际上已经在抗联炮火控制之内的一条公路之外,王光宇所部已经切断了二十三师团所有的对外联系。正是有这样的前提,杨震才会给王光宇三天的时间。否则,他也不会轻易的下这样的命令。
  但是以日军一贯的韧性来说,越是到最后抵抗越是顽强。尤其在日军极有可能即将发起全线反击的时候,其抵抗将会越来越疯狂。对于一支从来不知道叫做被动死守的军队来说,二十三师团眼下的表现,要说和日军后续作战没有任何联系,杨震打死都不信。
  不过对于王光宇能不能在预定时间之内,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杨震也不是太心里有底。但是只要王光宇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彻底的打垮二十三师团,那么对于抗联来说,这次战役的主动权将会牢牢的掌握在手中,日军将在也没有翻本的可能性。
  当然这对于杨震来说,对于王光宇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作战任务的疑虑,只能埋在心里面,是绝对不能明说的。但是他对面的两位老帅,却是有什么说什么了,毕竟关系到两军配合的问题。
  对于杨震希望挺进军这边加快速度的建议,司令员却摇摇头直接开口道:“杨震同志,目前挺进军的主力虽然已经完全投入到了一线战场。但是能不能在三天之内解决问题,说实在的我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握。”
  “虽然我们的装备已经极大的增强,有了自己一支也算是强大的炮兵。但是你也应该清楚,部队的作战素质不可能一次性提升太多。我们与日军在素质上的差距,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完全得到弥补。”
  说到这里,司令员想起杨震要求三天之内解决掉二十三师团的话,苦笑之余又道:“你们有底气能在三天之内解决日军一个正规的野战师团,我们可没有这样的底气。就是拼火力,我们也很难在三天之内完全、干净、彻底的解决掉当面这万余日伪军的。”
  “这不是对自己有没有信心的问题,差距就是差距,这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至于原因,我已经说过多次,也不用在重复了。杨震同志,我建议你们还是针对挺进军无法在预定时间之内达成作战目标,尽早做好一定的准备为好。”
  对于司令员的顾虑,杨震却没有说什么。两位老帅都是明白人,有些事情点出来,也就差不多。只是道:“老首长,部队和日军在作战素质上有差距这一点我能理解。但是这一点,并非是一点弥补的手段没有。”
  “军事素质上的差距,我看完全可以依靠火力来弥补的。我们不要让日军总说我们采取的人海战术,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也一样会用火海战术来消灭他们。有了炮兵,还有充足的炮弹为什么不用?”
  “在军事素养上,我们不如他们,那我们就用炮弹砸死他们。日军是来扫荡的,不可能有坚固的攻势。而我军又在兵力和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再加上以老首长在指挥上的能力,三天之内打垮这股日伪军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我希望老首长在部署作战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发挥目前我们火力上的优势,不要心疼弹药。以火力来降低伤亡数字,加快战斗进程。老首长,现在不是心疼装备和弹药的时候,只要部队在,就什么都会有的。”
  “请两位老首长放心,你们这次打掉多少弹药,我立即给你们补充多少,保证不会少一发炮弹,一粒子弹的。另外我们正在向林西机场调集作战飞机,以及囤积弹药和油料。将在明天开始,正式为挺进军作战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这个独立第九守备队虽说装备并不次于日军正规野战师团,但是在火力和兵力上都还是与正规野战师团无法相比的。而且他们并不可能全部的出动,除非他们不要承德和赤峰这两大战略要点以及叶赤铁路线了。”
  “除了必要的守备部队之外,综合盘算下来即便是加上伪满军,日军能出动的兵力,也最多不超过他们在热河驻军的七成。而伪满军虽说战斗力比关内伪军要强,而且多以朝鲜人为主,但是这些人是狗。”
  “作为一支伪军,无论他们的构成是什么,但是都是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是一支沙子堆成的军队。他们现在的依靠,是身后的主子。只要打垮了他们可以倚仗的主子,这些人就像被打断脊梁骨的狗一样,掀不起太大的风浪来。”
  “朝鲜人,很了不起吗?他们以为用朝鲜人替换下所谓的满洲人,就能保证那些伪满军会为他们拼死作战?狗到什么时候都是狗,永远都成不了狼的,走到哪里都是吃屎。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就算训练再好,看起来再忠诚,那也只是表面上的。”
  “而日军此次出动的兵力之中,却是恰恰这些没有灵魂的军队占了一半还多,这就是日军最大的一个弱点,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最好战机。两位老首长无论是实战经验,还是指挥能力都在我之上,只要出现战机就不会抓不住。”
  “所以我认为只要我们贯彻兵力、火力集中的战术原则,先以日军为主要作战目标。我想以挺进军在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在三天之内解决问题并非是难以想象的。至于地面火力,如果两位老首长感觉到还有不足的话。只要两位老首长需要,我可以从王光宇那里再抽调一部分的炮兵过来。”
  “同时为了使挺进军加快战斗进程,全力给予挺进军作战支持。我们已经向林西机场空运了一批特种燃烧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种炸弹。总之一句话,挺进军需要什么,我们就将尽力的满足。”
  第1129章 很难改变的作战模式
  杨震的回答,让两位老帅同时无语。人家已经出手这么大方,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之前从来没有敢想象过的空中支援,如今也有了。还答应从目前正在鏖战的王光宇所部,抽调一批地面炮兵支援。甚至就连看家底的东西都要拿出来了,这还能让两位老帅再说什么?
  人家那边的敌军数量更多,战斗力和装备也不是自己面对的这些独立守备队性质的日军可以相比的。要是真的还需要从王光宇那边调集炮兵支援这边作战,那么关内部队可真是白被人家称之为老大哥了。
  两位老帅在对视一眼之后,仔细沉思了起来。在经过短暂的考虑之后,两位老帅感觉如果集中火力,再加上战术如果运用得当,不出现大的失误,敌情也未出现巨大的变化,三天之内击溃眼前的日军独立第九守备队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战术运用得当。
  只是这个伤亡数字?自己的部队自己清楚,火海能不能运用得当目前还不知道,但是这部队的攻击战术恐怕还是老一套。长期的无火力支援的作战环境,让部队早已经养成了一种独特的作战模式。但是这种作战模式,在装备匮乏的情况之下,通常是以伤亡数字来衡量的。
  不过在装备差距过大的情况之下,这种作战模式虽说伤亡不轻,但通常还是很有效的。而这种作战模式,都已经深入到各级干部的脑海之中,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改变的。当然也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唯一的选择。
  一支部队在战场上作战模式,是经过长期的作战养成的。而这种早就已经习惯作战模式,在短时间之内是轻易改变不了的。尤其是攻击方式之中,多年来为了弥补火力与单兵作战能力的不足,只能发起集团式的冲锋的思路更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改变的。
  去年的百团大战之中,关家脑一战之所以损失这么大,就是因为部队采取这种攻击方式,在日军地空火力的夹击之下伤亡惨重。付出了两千多的伤亡数字,却没有能最终歼灭日军的一个大队。
  虽说缺乏有效的支援火力,尤其是缺乏支援炮火,攻击部队无法压制住日军的火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在战斗之中,尤其是攻击模式选择不当的原因,才是造成伤亡数字如此大的主要原因。
  日军说关内部队打冲锋是人海战术,这倒也没有说错。但这是在缺乏支援火力,尤其是缺乏炮火情况之下的一个无奈的选择。关家脑一战失利,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在加上地形的限制,使得攻击部队付出了数十倍的伤亡代价,未能歼灭日军一个大队建制的支队。那一战,对无论是一二九师参战全体部队,还是负责指挥的各级指挥员可谓是刻骨铭心。
  至于现在装备虽然上来了,但是要想在短时间之内改变这种战术模式还是太困难了。部队换装之后,整训的时间太短,各级干部大多数还没有接受过步炮协同作战训练。在作战之中,这种伤亡不轻的作战模式,依旧会是他们的首选。
  而这种冲锋付出的代价,不会是一个小的数字。而恰恰这种作战模式,眼下却是挺进军在攻击战的时候,通常使用最多的。也正是这个原因,两位老帅才会不希望急于求成,不在重蹈关家脑一战的覆辙。还是想利用战术上的部署,一点点的将日伪军之间的间距拉开,在运动之中寻找战机。
  尽管从内心来说,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帅最不愿意打这种战斗,但这一仗却是不可避免的与日军这种军队来一场硬碰硬。多少为在战斗之中可能付出的代价还有些心疼的老帅,在眼下的这种时候,却是知道只能咬牙点头。这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也知道,这是整个战局的需要。
  想了想,司令员开口道:“你都这么说了,我们两个老家伙还能再说什么?一句话吧,全力以赴。至于王光宇那边的炮兵,我们暂时还是不需要。他们那里的压力要比我们这边大的多,还是留给他们使用吧。你这个三天之内打垮二十三师团的命令,估计对他们的压力可不小。”
  “在你的帮助之下,我们目前每个纵队有直属炮兵团,旅有山炮营、步兵炮与速射炮连,团有迫击炮连。而除了这些炮兵之外,总部还直接控制有几个独立炮兵团。炮弹的数量,也相当的充足,打这万余名日伪军来说还是足够用的了。”
  对于老首长的回答,杨震笑了笑刚要说什么,自三个人研究整个东北战场态势的时候,就一直在外围负责警戒的李明博,远远的汇报声打断了杨震的话头:“一号,运输机群已经抵达。他们现在请示,是不是可以开始空降了?”
  听到李明博的报告,杨震在点头同意立即开始空降之后,将手中的地图又收了起来。转身从身边的参谋身上,拿出了两部美制大倍率望远镜,交给两位老帅:“两位老首长,这是我给二位带的礼物。”
  “虽说美制的望远镜在光学性能上和德制的蔡司望远镜还略微有一点差距,但是差距也并不是很明显,而且至少比两位老首长那两部倍率要大的多。用这部望远镜观察的会仔细一些,看的也能更加清楚。”
  对于杨震递过来的两部大功率的望远镜,已经习惯这个家伙时不时弄出一点新花样,以及在自己面前显示出来阔气的两位老帅,也没有和他客气,接过望远镜往天空看去。在两位老帅看来,现在如果在和他客气,倒是显得自己小气了。
  这个土豪不打,去打谁?两位老帅手中的六倍德制蔡司望远镜,还是缴获的德国一战时期的产品。因为使用时间过长,以及缺乏有效的保养条件,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毛病。只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替代品,才一直对付使用。
  杨震递过来的这两部美制八倍望远镜,的确在性能上与德国货还有些差距,但是要比自己原来使用的那两部好的多。作战指挥,望远镜的重要性不比军用地图差。有一部好的望远镜,在指挥上会相当的便利。
  只是当运输机那一闪闪的灯光划过夜空的之后,举起望远镜望向天空的两位老帅却没有看到任何的伞花。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挺进军又没有大功率的对空探照灯。没有硕大的降落伞引导,自然看不到从机舱内挑出的伞兵,究竟在哪里。
  闪烁的灯光告诉地面运输机在这段并不长,宽度也不够的空地上空飞了已经几个来回。但是两位老帅却是并没有看到有什么伞兵。只是看到二十多个拴着降落伞的大箱子,在天上正在悠哉、悠哉的降下。
  除了这二十多个大箱子之外,两位老帅以及地面上担任警戒的挺进军总部警卫团的一个连,所有等着看着从天上跳下来的人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的人,脖子都仰酸了却是什么都没有见到。
  看着两位老帅有些怀疑的眼光,杨震笑着摇了摇头道:“这是我们直属侦察旅专门训练的一种跳伞方式。这种跳伞方式是从一千多米的高空跳下,到距离地面百余米的距离在打开降落伞。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在空中滞留时间过长,减少跳伞人员被地面火力杀伤的概率。”
  “而且运输机飞的越高,也越容易躲避地面的高射炮火。要知道,伞兵在空中被降落伞吊着,武器也无法摘下来,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面对地面火力的杀伤只能硬挺着,能不能活着到地面就看自己命运如何了。”
  “采用这种跳伞方式,可以利用人体的自重,加快下降速度,尽可能的减少滞空时间。而且可以避免伞兵被风向吹的散布面太大,不利于部队的快速集中。距离地面越高,风速也就越大,空投时候被风吹的散布面积也就越大。”
  “而相对于分散的伞兵来说,运输机在空降之前被地面高炮击中则更加致命。一架运输机被击落,损失的就是几十名伞兵。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所以我们特别训练了这种跳伞方式。而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高跳低开。”
  “不过在这里,采取这种方式可并不是因为地面火力威胁。这里周边都是山区,而且除了这些汽车大灯和地面火光之外,没有任何的导航系统和照明系统。运输机飞的高一些,可以减少撞山的危险。”
  “在来的时候,我的作战参谋估计周边的山都在海拔一千米左右,最高的山峰海拔也在一千二百米左右。所以运输机选择空投的高度,也在一千米左右。在这种高度上,采取这种空降方式,还是比较恰当的。”
  对于杨震的解释,两位老帅不约而同的放下手中的望远镜,面色古怪的看了他一眼,随即又举起了望远镜。正如杨震说到那样,这次是终于看到了大量的降落伞漂浮在空中。虽说因为天色的关系,还看不清楚下面挂的究竟是什么,但是从大小判断是人无疑。
  而降落伞打开的高度,正像杨震说的那样,距离地面也就一百余米。看到这里,两位老帅都不约而同的为这些伞兵捏了一把汗,在这个高度跳伞,这要是降落伞打开的稍微晚一些,这人就会像石头一样摔向地面。这种训练与实战的方式,的确有他自己的优点。但是总是让两位老帅感觉到有股子在刀尖上跳舞的感觉。
  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的两位老帅,自见到降落伞下的人后一直悬着的心,直到所有的人都安全着陆,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集结之后这才彻底的放下。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伞兵是什么样子的,也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空降是什么样子的。
  两位老帅,此次也算是大开眼界了。只不过那个年轻的家伙,在抵达热河之后,连续搞出来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已经让两位老帅多少有些麻木。所以对于这些伞兵的抵达,他们虽然也表现出一定的好奇。一句话,就是已经麻木了。
  第1130章 杀人机器
  空降下来的这些人,不仅身上穿着的军装与自己天差地别,与抗联身上的军装也不同。至于颜色更是花花绿绿的,就连钢盔上也包着同样花色的布。脚上的既不是抗联的胶鞋,也不是关内部队的布鞋,更不是日式的皮鞋或是某种靴子,而是一种看起来特别设计的军靴。
  不过他们身上的这种虽说有些过于花哨,而且这身军装在平地上也显得很扎眼。但两位老帅看的出这身衣服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在植被茂密的地方,即便不用进行任何伪装,即使是在很近的地方,也很难让人发现。
  这种全身布满五颜六色花纹,看起来有些凌乱和没有任何的规则,却搭配的如此和谐的军装。就算是两位老帅曾经留洋多年,也算的上见多识广,但却是第一次见到在这种隐蔽效果相当好的军装。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见到过。
  有了这身衣服在夏季作战,尤其是进行潜伏战和伏击战,以及山地丛林作战的时候,可以带来相当的便捷。一旦在山林中潜伏下来,甚至只要有茅草的地方,都用不到刻意伪装,就很难被发现。
  除了这些人身上这款样式别致的军装之外,两位老帅还发现他们身上挂着的武器虽然和杨震警卫排的大部分相似,但也有一些并不同。除了手中的什么自动步枪上边,大部分都挂着一个瞄准镜之外。
  至少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身背后背着的那种奇怪的,虽然短小精悍,不比一支快慢机大多少,但却是有一个长长的套筒的枪械。还有那种长长的,上边带着一个硕大的瞄准镜。像是狙击步枪,但是枪身下却也带着一个弹匣的枪支,就是杨震警卫排中所没有的。
  很明显这武器,与他们普通作战部队装备的什么自动步枪一样,也是一种自动武器。虽说国内的狙击步枪并不多见,但不多见并不是一支都没有。以两位老帅从军多年的经验,也见过各国造的狙击步枪。
  但那都是用现役步枪改装的,为了保证精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手动步枪。用自动武器作为狙击步枪,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并不知道这支狙击步枪上安装的瞄准镜,看起来比一般的瞄准镜要大的多,实际上只有四倍的两位老帅。看着至少在外形上看倍率很大的瞄准镜,放在一支狙击步枪上,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有些可惜。
  除了枪支和军装有些过于另类,身上背着的手榴弹样式多一些之外,这些人还有人背着一根不长,与抗联装备的火箭筒类似。但是在他们身后背着的弹药口径,却是比抗联目前装备的火箭弹口径要大的多。
  而这些兵身上的那种什么战术背心,也与杨震警卫排中不同。不仅外形更加古怪,而且看起来携带的弹药量也要大的多。这些什么战术背心上边多种多样的口袋,以及身上那身花衣服上的口袋,足以将所有的随身携带的备用弹匣和装备,以及必要的物资都装在内。只不过看起来,这分量不会太轻。
  更让两位老帅意外的是,仅仅眼前还不到一个连的兵力之中,居然有将近十部步谈和报务两用电台,以及步谈机。他们携带的电台外形看起来,可谓是娇小玲珑,甚至看起来要比目前挺进军营一级使用的五瓦电台还要轻便一些。
  一个人背着,甚至不影响携带其他的装备。接收与通话设备,也不是熟悉的耳机和话筒,而是一个电话机一样的话筒。至于那种更加袖珍的步谈机,则像一块红砖般大小,轻便的挂在一个人的肩膀上,根本就不会影响到任何的行动。
  这种电台与步谈机配备的密集度,让两位老帅可是相当开了眼界。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那支部队,会为一个连的兵力,配备这么多的电台和步谈机。而他们携带的那种电台,也不是他们见过的任何一种电台。
  与这些身上的装备相比,两位老帅对他们身上的军装和这两种不大的电台,却是兴趣最为浓厚。两位老帅自然不知道,这两种电台一种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军用步话、发报两用机。而那种砖头大小的步谈机,在后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对讲机。这两种通讯设备,都是使用电池作为电源。
  只不过这两种东西连同他们使用的电源,生产工艺难度太大,价格及其昂贵。尤其是其作为电源的电池,制造工艺更是难上加难。如果不是去年从美国人手中搞到了一批设备和原料,恐怕即便是作为原始“设计者”的杨震,能设计出来也生产不出来。
  虽然现在已经开始生产,但是由于工艺复杂,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生产因为工艺、设备和原料的原因,成品的数量太少。虽说在现在还算是划时代的产品,但实际上的使用性能也和二十年后相比也有不少的差距。
  比如后世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第一批量产对讲机,有效通讯距离可以达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而抗联生产的这种,实际有效通讯距离只有不到五公里。进行长途通讯,还需要其他的通讯设备作为中转台。
  最关键的是,可供选择的频率只有三个。通话质量也不是很高,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如果在山区,只要周围有超过一千米的高山,在缺少中转台的情况之下基本上无法使用,甚至在雷雨天都无法使用。
  当然不是没有改进的方法,只是这种改进方法更加昂贵。以抗联目前的经济实力,实在承担不起。最起码很多原料现在压根就进口不到,也进口不起。而且杨震也不想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外人身上。
  对于杨震来说只要能拿下包头地区,原本全部需要进口的原料,主要是一些稀有金属,都可以自行生产。到那个时候,成本才能真正的降下来。升级换代或是改进现有产品,也就方便多了。
  至于目前因为制造这两种通讯设备以及其配件的绝大部分原料需要进口,再加上相对于目前的生产技术来说,过于复杂的生产工艺,使得这两种设备价格异常的昂贵。目前这两种最高端的通讯设备,即便是在抗联,也没有大批量的装备。只是在特种侦察旅装备了一批,作为战术移动通讯设备使用。
  虽说这两种通讯设备与后世的产品,在性能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通讯距离短,信号受地形和天气的影响。最关键的是电池因为加工技术的问题,待电时间短、体积大,每一部步话机在行动的时候,必须要带上多块的备用电池。
  最关键的是价格昂贵,因为生产工艺过于复杂使得成品率极低。即便是在抗联装备的多种电台之中,体积最小的对讲机,一部的价格几乎要抵得上五部一百瓦的大功率电台的价格了。不过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这两种通讯设备,连同他们使用的电源在内无疑还是划时代的产品。
  所以这两种通讯设备,不仅在抗联内部严格保密。除了相关人员之外,就算是一般的师级干部也接触不到。因为通讯方面泄密的事情,不仅仅是几样新式装备泄露的问题。一旦这种东西被日军缴获,那么因为频率过于简单的问题,直属侦察旅的各种通讯将再无密可保。
  在直属侦察旅的名单之中,这两种通讯设备绝对是属于必要时候第一批销毁的装备。在这种两种通讯设备下发到直属侦察旅手中的时候,所有的通讯员和机要员得到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如果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之下哪怕就是武器丢下,也必须要将这两种通讯设备连同他们身上的备用电池一起彻底的销毁。
  而且这种摧毁是必须用手榴弹彻底的炸毁,连一个渣子都不允许剩下。对于杨震来说,通讯安全是第一位的。他了解太多因为通讯设备泄密的事情,所以这种通讯设备在必要的时候,必须销毁。而这件事情作为以分队为主要规模活动的直属侦察旅,必须由分队长亲自抓。
  这些东西不了解内情的两位老帅自然是无法知道的,他们看到的是更多的之前没有见过的东西。等这些人打开先前看到的箱子之中,拿出背囊,又在箱子内拿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装进背囊后,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整理好背囊。并将降落伞快速的整理好放到卡车上后走到杨震面前汇报的时候。
  在近距离观察的更加清晰后,看着这些人满身的肌肉,脖子都快与脑袋一样粗,显得异常粗壮的身体。身上的各种装备,携带的备用弹药,连同身后的已经装满东西的背囊,绝对超过二十五公斤。
  再转过头看看身边自己的警卫部队一脸营养不良的菜色,虽然不能说是豆芽菜,但是却是都很显得苗条的战士。还有连同之前战斗结束后加发的二十发子弹,每人身上背的五十发子弹,四枚手榴弹在内所有装备,也不超过十公斤的负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