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什么是政治斗争

  曹毓英生前为兵部汉尚书,长期在军机处行走,位置至为关键。
  物色许久,恭亲王终于选定了军机章京胡家玉出任左副都御使,并在军机上学习行走。此时的胡家玉刚刚四十六岁,正可谓年富力强,前途坦荡,借着恭亲王的极力扶植,胡家玉年中就升任了兵部左侍郎。
  胡家玉就是恭亲王为填补曹毓英逝去选定的替补,但偏偏因曾国荃对官文的那一道弹劾,直接被牵累的革职留任,免去了军机行走。
  曾国荃的那一道弹劾可以说是直接搅黄了恭亲王人事安排上的一盘好棋。
  他在弹劾奏折中揭露官文与胡家玉有公款私馈之罪。原来在同治四年,时任大理寺卿的胡家玉奉密旨,查办湖南巡抚恽世临升职而原巡抚毛鸿宾被参各项事情。他查明复旨、上奏,将恽世临降级。自湖南查案归京途中路经过湖北,官文“以胡家玉为贵近之臣,乃从粮台取银四千两,作为馈送之礼”,希冀交好胡家玉,望其帮己掩盖一些不堪之举。绵森、谭廷襄赴湖北调查时,证据确凿,已经坐实了这件事,胡家玉因此交部议处。
  “哈哈哈,曾国荃时运不利,活该他!”
  十二月初的孝感秦军大营,荡漾着刘暹畅快的笑声。他对面的张守炎也面色舒展,感慨着曾国荃的不懂为官之道。
  你弹劾上官,牵连京官,竟还不把对手的底细查看清明了,就一股脑的抵到了金銮殿,这该是有怎样的大无畏啊。
  “钦差大臣沿途接受馈赠,捞点儿灰色外快,该是常情吧?我想整个大清官场都在心照不宣,这当是属于圈内的潜规则。曾国荃这个堂堂一省巡抚竟然这么的爆料,这水平还真是低的无下限。”
  畅快欣喜的刘暹也不管张守炎能不能听懂自己那满口的现代调,调侃着对头的失败,让他就俩字——高兴。
  张守炎确实有些不懂刘暹一些词的意思,但是望文生义,他又知道刘暹的态度,也就明白了话中的主体意思了。
  “胡大人才是时运不利,无妄之灾。曾国荃那是坏规矩。”张守炎不屑的说起湖北前任巡抚,内心里深深的在为刘暹的好运气感到惊奇。
  如果参奏官文这个职任天下要冲的湖广总督的人不是曾国荃,且胡家玉也身处要害位置【候补军机】,朝廷必须有所表示,否则实难服众。胡家玉有恭亲王庇护,还真的很难被扳倒。而扳不倒胡家玉,让这个恭亲王好不容易培养的嫡系就此退出政治中心,又怎么能坏了恭亲王下的那盘好棋,让恭亲王火冒三丈呢。
  曾国荃运气之背,实在不一般,就像他那个一根弦的脑袋一样的不容易。
  督抚对飚虽说是地方之大事件,但恭亲王是什么身份,自不会过分在意。然而痛失一位籍贯、能力、年龄、理念皆与自己心中人选相吻合之候补军机【胡家玉江西人,可与湖南帮一争南国领袖】,确确实实是对恭亲王的重大打击。毕竟运作一名自己看重的官员进入军机处,并非易事。况且恭王是将胡家玉视作未来与倭仁等保守派抗衡的一枚重要棋子。没想到手中这颗卒子尚未渡河,便沦为曾、官争斗的炮灰。
  一番苦心戛然而止,一盘好棋横遭破坏,你说恭王有多恼怒?
  “恭亲王之所以火大,还由于其本已在朝堂占得之先机,一番辛苦也因弹劾案显得毫无意义。”
  张守炎有张家的消息网在沟通,这会儿报谈刘暹,可不仅仅是说曾国荃要走人的。他已然完全透析了这档事的内外之音。今日就是要借此机会来给刘暹上课!让他知道——什么是政治斗争。
  “我所谓之“先机”,指的是恭亲王阵营在李鸿藻“夺情案”上的表现。今年除了三月份走了曹毓英曹大人外,七月,新晋军机李鸿藻之母姚氏去世,按照孝道礼法,也是朝廷制度,李大人当丁忧三年。”
  刘暹在知道李鸿藻这个人的。这个与李鸿章看起来完全亲兄弟的人,实际上跟合肥李氏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绝对外人。他是直隶高阳人氏,就是河北人。嘉庆二十四年生,现今只四十五岁,比恭亲王挑选的胡家玉还小一岁,但已经做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绝对的朝堂核心重臣。更为可贵的是,人家是同治帝六年的老师,是西太后信得过的人,也是清廷钳制洋务派的守旧人物之一。
  后者,是刘暹一人看出来的。
  他在有了张守炎之后,就开启了对北京的视线。对满清高层,再也不是只知三巨头的‘恐怖境界’了。
  这李鸿藻就是张守炎为刘暹重点点出的一批人物中的之一。
  出身名门,直隶高阳李氏,累代仕进通显。祖上李国普,明天启时吏部尚书,大学士,太子太师,谥文正。《明史》有传。李蔚,字景霁,号坦园,自三十四岁任大学士,在内阁凡二十七年。平定三藩之乱,参与机密。收复台湾后,力主设官镇守。清人评价其一生曰:“佐圣主平逆乱,致太平,可谓自认天下之重者”,誉其为“开国宰辅”,谥文勤。祖父李殿图,字桓符,号石渠,官至甘肃、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兵部侍郎,安徽、福建巡抚,闽浙总督,诰受资政大夫,谥文肃。生父李澈通曾任广西贺县知县,李鸿藻生于贺县县署中。
  这么一个堪比无棣张氏的官宦名门,前人的遗萌,李鸿藻自己的争气,上头的赏识,三者结合,就注定了他今后在晚清政坛上居得的那一席之地。
  而且一直以来还被视作两宫嫡系及守旧派阵营的新锐。守旧派,于是刘暹就很一针见血的就点出了他另外的作用——钳制洋务派,也就是改革派。
  因为就他所知的历史中,守旧派与改革派的纠缠,是贯穿整个晚清的。而作为最高的统治者,将来的慈禧太后,现在的两宫太后,却离不了制衡。
  而左都御史又是什么?清流。
  不中用的标签在谁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被刘暹在自己心里重重的打上了李鸿藻的名下。
  他的脑子里,不管是明末还是晚清,清流,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除了沽名钓誉就是喷水啊喷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