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花旗

  仔细收好密钥,黄宣令洛林将电话打给奥布里和迪图瓦。费了这么多精神,都是为了盖伊交出的药物配方,根据洛林的分析,目前的科技状态,在原材料方面并没有难度,只是些单纯的元素与有机物。和目前的药品类似,成品需要由各种繁复的化合物组成,在空间构象上有着独特的要求,诸如旋转度和手性,这些都有成熟或半成熟的方法,真正的难度在于配置纯度方面,相较而言,要求似乎高了一些。
  按照洛林的资料,目前能够以这种纯度进行药品生产的公司屈指可数,很不幸,没有一家属于中国。当中国在破四旧的时候,美国已经积累了世界上最多的物资,欧洲完成了复兴,同样都是20年。所谓的提前完成预期目标,只能说明你的预期太不准确——糟糕的计划书本身就是错误的。
  当然,对于黄宣而言,只要有一家公司能够制造就已经很满足了,他才不理会是哪个国家,但牵扯到医药企业,不仅是他,整个黄家都没有涉足,真要找起来,就有些麻烦了。
  自己做不到的,就请专业人士帮忙。
  已深得老妈0.5成真传的黄宣,立刻想起了花旗。
  “洛林,帮我找奥布里和迪图瓦。”
  “好的。”
  ……
  银行财团是整个资本市场的龙头,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欧洲,银行家永远是商人们的中心,哪怕是有如福特、洛克菲勒这般的商人,也不会轻易得罪这些金融巨头们——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商人已经将脚伸进了银行界。
  在美国,若是想要与产业界打好关系,那么第一步是与银行打好关系——方法很简单,让银行相信你有钱。无论是没有必要的贷款,还是没有必要的存款,都是打交道的好工具,按时还贷会增加银行对你的信用评价,借贷与还贷之间则是增进友谊的绝佳方式,这和在学校与小女生交往是同样的道理,借本小说,拿错课本虽然是很老掉牙的手段,但胜在好用。
  比起沃尔玛这个省出来的世界第一,花旗有着异乎寻常的强悍。在华尔街,屹立不倒的巨头们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而这样的巨头用一只手就可以数的出来:美林、花旗、j.p摩根、高盛、贝尔斯登、大通曼哈顿、摩根斯坦利。毫不夸张的说,这些银行财团占据着资本市场最高的尖峰,独揽众生小。用马克思老先生的话来说,银行家身来就是要求社会平均利润的。而这句话最简单的注解就是:银行家们,是试图以最小的风险,用别人的钱,赚到大多数人所能赚到的利润。
  奥布里和迪图瓦都是这种财团典型的代表。
  看完一部电影,还是迪图瓦先行到达,并带来了另一位高个子的白人。但黄宣对花旗更期待,因此只得请他们稍等一会。
  迪图瓦理解的坐了下来,并通过翻译介绍同事,道:“黄先生,这位是凯利博士,瑞士联合银行私人财富管理公司的专职资产经理人,在我们为您拟定的团队名单中,凯利博士是第二管理人。”说着,他递给了黄宣一张名单。
  “ok。”黄宣结果名单,又向凯利打了个招呼,随意聊了两句。这是个英国式的人物,眼神略显的呆滞,只有谈到他专精的经济问题时才会显的敏锐一些。
  名单上共有8个人,有5个前面加了doctor,乍看起来很是强大。不过,黄宣对于个人资产增值并不怀有很高的期望,同样也就并不很在意这张名单。他将之折叠放在了胸前口袋中,坐在迪图瓦对面,随意抽起几张资料,道:“最近的期货交割怎么样?”
  “很顺利,已经完成一多半了。”
  “很好。”黄宣点点头,道:“furnas公司呢?我看了你的计划书,但老实说,那有点复杂了,如果不麻烦的话,我希望你能向我讲解一番。”
  当然不会麻烦,迪图瓦向旁边看看,道:“凯利博士对此很熟悉,furnas公司的改组是他完成的。”
  “恩哼?”
  凯利推了下鼻梁上的眼睛,稍有些急躁的从包里拿出一叠资料,语速很急促的道:“恩,我对furnas公司进行了实地的考察,我认为它有数个问题是需要亟待解决的,这其中……”
  “凯利博士。”黄宣不得不打断他道:“我们的时间不多,我现在只想知道这家公司是否按照我的要求改组了?”
  “是的。”凯利应该已经三十多岁了,但看起来,他的社会经验还停留在与导师的交流上,他结结巴巴的道:“但我认为这样的改组是错误的,将一个公司分成互不统属的三个部门会造成很多问题,德尔尼教授有一本教程这么说……”
  黄宣长舒了一口气,只能再次抬起一只手,用僵硬的笑容道:“凯利博士!凯利博士?”
  “是的!”
  “告诉我,你是否按照我的要求改组了公司?”
  “是的。但是……”
  “ok。”黄宣示意暂停道:“这就足够了。”在这位博士面前,黄宣觉得两个人的年龄颠倒了。
  看到气氛有些冷场,迪图瓦连忙插话,道:“黄先生,其实这次还有一件事情。”
  “哦?”黄宣为他续了一杯咖啡。
  迪图瓦拿出一个u盘,将之放在桌上道:“您知道约翰•麦利威瑟吗?”
  黄宣微微张开手臂,“不。”
  “这是他的新公司的一些资料。恩,这是一位天才的投资人。”
  就在迪图瓦为如何描述麦利威瑟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奥布里跟在管家身后走了进来,并插话道:“也是一位天才的亏损者。”
  比起黄宣父子在圣保罗的小别墅,在南京的这处宅院足可冠之以“豪”字,不仅拥有欧美人喜欢的大片草坪,而且有自己的后花园和中国式的凉亭,看起来,奥布里先生很喜欢这种布置。
  他经过常青藤走廊,跟在周廉身后东看西看,却是刚走进客厅,就听到了“麦利威瑟”这个名字。
  黄宣起身迎了一下他,道:“咖啡还是茶?”
  “咖啡,谢谢。”奥布里走进来坐下,却问迪图瓦道:“你不会想介绍黄先生进入jwm公司的基金吧。”
  “你认为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奥布里脸色泛红,粗着脖子道:“麦利威瑟两年前差点亏掉整个华尔街,今天就有一个瑞士人对我的客户说,你应该入股jwm,我没有听错吧。”
  “麦利威瑟的投资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那只是一次意外。”
  “一场价值100亿美元的意外?”奥布里摇头晃脑的说着。
  凯利也加入了讨论,三个人的英语愈发的叽里咕噜起来,黄宣已经放弃听明白他们说什么,而是靠在沙发上,问洛林道:“他们在说什么。”
  “应该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创始人,麦利威瑟,大约在四年前,他的公司每年可以得到25%的利润,是整个华尔街对冲基金中获利最丰的,在他的团队中,有美联储的前副主席,还有一伙包括诺贝尔得主的经济学家,他们募集了12.5亿美元的资金,并在随后的两年里将之提高了三倍。”
  “后来亏损了?”黄宣听着三个人的讨论猜测道。
  “是的,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是由于财务杠杆过高,他们最多时通过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控制了1000亿美元的资产——全部是从银行借来的,同时这些合约又在华尔街的几乎每家银行,并无休止的扩散出无穷尽的合约,最终涉及的金额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大约1万亿美元。”
  “都亏了?”黄宣很惊讶,1万亿差不多是进入世界前10的gdp总量了。
  “当然没有都亏掉,只是涉及到了1万亿,最终的亏损额在100亿美元左右,但他吓坏了华尔街,因为这个公司牵扯到了华尔街几乎所有人的利益,总值1万亿。如果不是当时各大银行联合——这在华尔街是少有的——最大亏损就有可能逼近1000亿这个数字。”
  黄宣还在诧异间,奥布里也开始向他解释了起来。
  其实,这只是一个很美国味的故事,当然,它真实发生了,比故事还要离奇。
  约翰•麦利威瑟的对冲基金前景很好,原本会成为华尔街传奇的一部分,在最后的一段时间,人们几乎以为他就是传奇了。但是在俄罗斯的债务危机冲击下,长期资本基金亏损了,最多的一天,它亏掉了5.4亿美金,这让整个华尔街震惊不已。到了危机的最后几天,长期资本基金的净值只剩下了10亿美元,但它却通过财务杠杆管理着1000亿美元的资产,只要亏损1%,银行就会对它强行平仓,到了那个时候,危机也许会席卷华尔街。最终,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华尔街各大银行不得不共同介入这家公司。
  同一时间,当大多数中国人的目光还放在克林顿的拉链上,关注着莱温斯基的每句话时,一场恐慌就悄然发生,悄然结束了。
  时至今日,麦利威瑟希望再次验证他,或者是另外两位合伙人的理论,于是再次向各大银行与其他有钱的投资者募集资金,当他找到瑞士联合银行时,迪图瓦认为黄宣是一个愿意承担危险并追求利润的人。
  对于双方的争辩,黄宣不置可否,而是问凯利道:“博士,能不能先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对冲基金?”
  “哦,当然。”凯利还是有些慌张,道:“您瞧,实际上,从证券法的角度来讲,是不存在对冲基金这种形式或机构的。但从现实来看,对冲基金实际就是以有限合伙人形式组成的机构投资者,它的风险很大,在法律上讲,基金投资者不得多于99人,每个人的投资额不能少于100万美元。如果扩大,投资者可以增加到500人,但每人需要至少500万美元。”
  “但它做什么?我是说,对冲是什么?”
  凯利托起眼镜架,定了定神,道:“这个,对冲基金这句话是从‘从输赢两方面对同一个人下注’这句话中衍生出来的,它主要就是通过向对手下注,将可能发生的投机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简单说,就是卖出高估的股票或期货或任何什么东西,然后同时买进低估的这些金融产品。”
  “那怎么赚钱?”
  “比如我卖出10亿美元的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同时我买入10亿美元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那么如果石油价格上涨,只要12月份上涨的幅度高于8月份,我就会赚钱,又或者8月份的下跌幅度大于12月份,我也一样赚钱,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只关心利差的缩小,而不关心实际的涨跌。如此就相应降低了风险,同时利用财务杠杆,以资本金的10倍以上运作,收益同样很高。”
  黄宣耸耸肩,随意问道:“能赚钱吗?”
  “也很能亏钱。”奥布里接口道:“黄先生,如果您有意投资对冲基金,我可以向您介绍不少有名的对冲基金经理,比如索罗斯先生,麦利威瑟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默顿教授和斯科尔斯教授的模型本身没有错,那次失败是一次偶然。”凯利忍不住辩解道。
  黄宣问道:“他们是谁?”
  凯利想了半天不知道如何解释,迪图瓦插嘴道:“是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奖。”
  听起来似乎很厉害的样子,但看奥布里面红耳赤的样子,黄宣笑笑,道:“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吧,今天找你们来,实际是需要你们的帮助。”
  “当然。”大宗客户寻找银行,进行业务以外的帮助是银行的服务之一,虽然这种服务并没有写在其条款中,但很显然,能够帮助客户获得更多生财之道,认识更多商界人士的银行更受欢迎,换句话说,越是势力强大的公司,才越能获得有钱人的青睐。
  黄宣微笑着,道:“我想要投资一家医疗研究机构或者生物科技公司,恩,希望他们拥有比较先进的生物制剂的能力,有什么好介绍?”
  “您是想要入股,还是自己生产药品?”
  “我希望能够小批量的研究生产一些药品,恩,数量很少,至于投资就无所谓了。”
  奥布里抱歉的摇摇头,道:“您知道,美国政府对于中国的……,恩,高科技产业并不很支持。”他显然以为黄宣是想要介入医疗产业,就像是他在电力业所作的那样。
  当然不支持了。黄宣莞尔,但还是听的明白其中的意思,无非是禁运一类的烂糟事情。
  迪图瓦同样摇头,道:“黄先生,入股高科技公司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
  他正在考虑措辞,黄宣连连摆手,道:“我无意让这家公司和中国扯上什么关系。”他斟酌着词句,道:“我也没有兴趣入主某家公司,我只是希望通过一些投资,获得一些医疗方面的帮助。”
  “您的爷爷?”迪图瓦反应的很快。
  “是的。”
  “对此很抱歉。但是,政府总是让人尴尬。”
  黄宣抿嘴表示没关系,然后道:“我无意挑战华盛顿,但是,先生们,我只是想要投资一家医药公司,然后获得优先获得少量的医药产品,这有什么问题吗?”
  迪图瓦不得不皱眉道:“很抱歉,但黄先生,实际上新式药品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投资市场,在这方面,与一家公司有所联系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我想你没有听明白我的意思。”黄宣虽然这样说,脑子里却在忙忙的转着,一边撒谎道:“我有一些配方,希望能够借助一个较好的实验室生产,最好能获得临床实验。”
  “其实我们不用投资。”凯利突然道。
  “说来听听。”黄宣对博士这个头衔还是很有敬畏感的。老爹努力了那么久,最后还是因为老妈没能出国,一直耿耿于怀的。
  “其实单纯的赞助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如果您只需要一个人的药物的话,只要有足够的赞助,我想应该没有问题。”
  迪图瓦拍拍手,道:“很好的主意,我们刚才都有些发昏。”
  吵成那样能不昏吗。黄宣无所谓的一笑,道:“哪家公司?”
  “也许我们可以帮您问问专业人士,您准备赞助多少钱呢?”
  “让他们发昏就足够了。”黄宣说着站了起来,两人都知道他的习惯,今天的谈话到此结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