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刘未似笑非笑地问道。
“是,为臣已经清醒了。”魏乾对皇帝躬了躬身子,“陛下适才问臣,究竟是战是和,臣的意见,自然是战!”
“蛮人生性倔强强硬,且不知变通,这让他们能保持自己的传统上千年不变,也使得他们很难接受外界的一切,加之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皆不相同,所以更难沟通。”
他侃侃而谈,“不止是对外族如此,他们本族之内,也极少有‘一言九鼎’的情况发生,同族、同胞之间意见不合怒而出手都是常事,要想彻底让对方弄清楚你的意思,只有一个字——‘打’!”
“打完了,然后再跟你说清楚,你输在我手上,就得听我的。这便是蛮族人根深蒂固的习俗。”
“荆州蛮受楚文化影响颇深,文字、习惯已经和汉人无异,依旧保持着这样的习性,其他诸蛮部族如何,众位可想而知。陛下若想先以抚为主,那是没有用的,此时已经造反的蛮人,不会接受任何安抚,也听不进去任何言论。反倒让蛮人们以为朝廷怕了他们,激起的血气更盛。”
魏乾对此似乎感触很深。
“但如果你打赢了他们,还对他们抱有该有的敬重和优待,这些直性子的蛮子就会从此心甘情愿的拜服与你,对你敬如天神。”他顿了顿,“当然,虽然要赢,却要赢得漂亮,大获全胜,且不能引起太多的杀戮,否则哪怕你再怎么优待他们,他们也会存着血仇之心,就如对待荆州蛮一般……”
“听起来,对蛮族用兵的方法,和对其他地方用兵也没有什么不同。”御史台一位御史不以为然道:“这不都是废话么!”
“正因为他们坚守传统和信义,又是一根筋,所以一旦他们对你信服,可能是世世代代都矢志不移。”
魏乾的眼神十分坚定,“昔年大汉代楚而起,楚国三壁皆失,各郡各府闻风而降,大汉得了大半的天下,唯有南壁这些蛮族依旧奉楚国为主,战至十不存一,最后躲入深山之中,血脉才得以保存。”
“即便如此,这些蛮部在日后数百年中都不奉篡楚者为君,直到汉末大乱,他们甚至还起兵跟着反汉,打的是‘为主复仇’的名义,可见他们的忠诚和恒心。”
“诸位同僚可能觉得这些人简直就是头脑僵化的傻子,但臣要说的是,正是因为他们这种性格,东南的蛮族生事决不可姑息。我代国历来对这些异族都十分宽厚,如果这次南蛮的事情处理的漂亮,一劳永逸也许不太可能,但数代之内不起争端却是可能的。”
魏乾看着刘未若有所思的表情,继续乘胜追击:“此外,商人最是敏锐,我国缺粮,连朝廷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却能另辟蹊径。虽说现在起了大乱,但未必不是给我们一种启发,南方大片土地空旷无人耕种,等安定下来,或迁罪户去安置,或给予政策鼓励迁徙,说不定可解粮荒。”
“好一个魏典客,果然是思维敏捷,头脑清醒!”刘未听得最后一句,重展笑颜,“鸿胪寺有你这等人才,何愁蛮族不定!”
魏乾被这么一夸,竟似有些心中不安,他平日里善言,此时却茫然地像是个孩子,呐呐着连客气的话都憋不出来。
但刘未最喜欢这种看似精明实际上没什么花花心思的,于是乎对这魏乾大为欣赏,不但赐了锦衣玉帛,还给了他在蛮族事务上入宫参赞的权利。
这便是等于御前行走了,大大的美差,足称得上是一步登天。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在讨论这仗怎么打,派谁去打,发多少兵。按照魏乾和几个了解蛮族事务的官员的说法,这仗要赢,而且要赢得漂亮,赢得争取人心,不但不能多生杀戮,还得做好安抚工作。
朝中多年不打仗了,京中荣养的武官皆是宿将,但年纪已经老迈,经验是有的,论起兵法和大局也是头头是道,但现在到那山高水远的地方领军,未免有些鞭长莫及,体力不支。
而南方驻军的各地守将虽正在身强力壮之年,可要想打的漂亮,还是在那种穷山恶水之间,能力又都差了点。
一时间,刚刚决定是打是和的事情,反倒变成一件简单的事了。
更重要的是,这领军之人不但得有能,还必须有德,对待异族不能抱有成见,否则若打起仗来把蛮部当做猪狗,结下了不解之恨,就算时候再好好安抚,也是无力回天。
刘未的生性多疑在这时候又表现了出来。
事关军权,现在是在方党全面发难的时候,京官推荐的所有人选刘未都不置可否,生怕被方党钻了空子,掌握住一支军队,日后有力发难,然而地方上的守军刘未既不熟悉又不能肯定能力,左看右看之后,竟定不下人选。
皇帝定不下人选,百官们就轮流推荐,兵部也好、军中武官也罢,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想着夺下这个主将之位。
天下承平已久,武将们无仗可打,都恨不得以一战立下威名,更进一步。
武将们不似文臣,晋升更加艰难,皇帝把军权捏在手上,一直荣养着他们,却无法凭空从天上给他们送军功,没有军功,武将就不能封侯拜相,到了这个时候,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平日的同僚情义,一个个在朝上争得面红脖子粗,就差没有大打出手了。
此事虽事关紧急,刘未也不愿意把精兵强将全派出解决东南一隅作乱之事,到最后,还是点了军中颇有人望的一位宿将领军出征,又命了魏乾作为参赞,带了鸿胪寺五位精通蛮族语言的译官,一起随军出征。
为了担心士卒水土不服,刘凌只给了他一万精兵,又给了兵符一道,可在南方四州中调拨人马和随军的将领五万,六万兵甲齐整的大军对上一万的乌合之众,刘未思忖着怎么样人都够了。
刘凌和刘祁都对这位将军不太熟悉,但等候上朝时也经常能见到他和其他武将相谈甚欢,显然是个人缘很好的将军,料想心性也不会太差,心中总算是有了些数,父皇选他,大概是不用担心他会得罪人。
东南战事确定之后,百官们以为皇帝会说起明年年初开恩科的事情,谁料刘未手指在御座上摩挲了片刻,丢下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东南之事,让朕越发觉得如今对待商人有所轻放。朕欲重新选拔皇商,约束天下商人,平抑物价,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意见?”
什么?
开皇商?
一时间,朝中炸开了锅,其讨论之热烈,甚至更甚之前对于东南战事的。
东南战事虽然十万紧急,但南方蛮部兵甲落后,人数又不多,起不了大乱,王师一至,收服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但皇商就不一样了,皇商就是国家聘用选□□的最优秀的商人,也许并非一开始就富甲天下,可有了官府的助力,但凡有些能力的,最终都能如当年王、林等数家皇商一般富可敌国。
最重要的是,皇商对朝中大臣们的“孝敬”,远远要比地方官员们孝敬的多,而且拿着还不烧手,但凡皇商存在的时候,官员们都过的很是滋润。
不过,总是有人不愿意重开皇商之路的,还没有等其他官员发表什么意见,吏部就已经跳出来反对了。
“陛下,如今已经不是恵帝之时,重新选拔皇商,绝非一日两日能够成事的,现在东南有战事,来年又有恩科,可否暂缓一段时日?”
“朕只是问问爱卿们的意见,自然不是马上就办。”刘未甚至还能挤出一丝笑容,“好在皇商之事早有前例,户部近期最好上个表,参照前朝时皇商选拔和罢免、惩罚的规矩,定下一个章程。”
“陛下,此事……”
“嗯,此事现在还只是提议,具体的事务,等户部章程出来了再行讨论。”刘未轻飘飘地将此事回了过去。
“户部尚书,这件事你先记下!工部尚书,你协助户部尚书订立章程!”
“是!”
“臣遵旨!”
最近吏部闹罢朝,礼部从中得了便宜,皇帝为了拉拢礼部,加开了恩科。户部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却没有得到什么重视,原本已经已经有些不满,最近罢朝的官员也有许多没有回朝。
可就在这个时候,皇帝居然要重开皇商了!
历来管理皇商的都是户部,皇帝要重新选拔皇商,根本绕不过户部。昔年天下的商人为了赢得盐铁专营的权利,挤破头要走户部的路子,那时候的户部简直是横着走,吃的撑,谁人不羡慕?
至于让工部协助,是因为交由皇商经营的盐、铁、铜等矿产和井田都归于工部之下,由什么样规模的皇商获取哪几座矿产和盐田的经营权,则是工部进行审查,看这家商号有没有开采的能力。
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将原本如同铁板一块的吏部和户部就分了开来,人都有私心,户部的官员们但凡有点脑子,都要争破头促成此事,别说罢朝回家了,这个时候你让他休沐他都不会干的。
听到父皇一句话就重新把户部拉拢到了手里,刘祁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情。
这便是王权,这便是能使人一言生,一言死的权利!
就如同下棋一开始就执了黑子,又坐拥了天下,哪怕你手眼通天,布局数十载,一旦天子警醒,哪怕你再深思熟虑,可能伸手间,便满盘皆覆。
他不知道他曾外祖父最终想要什么,但他真的就敌得过父皇的帝王心术吗?
刘祁精神恍惚,竟没有发现一旁的刘凌长长地呼出了一口大气,脸上也浮现出兴奋的神采。
待下了朝,刘祁还有些神思不宁,刚刚走出宣政殿,就被一位宦官请了回去,说是父皇要见他。
待入了殿,那宦官将他引入了一间偏室,只见父皇已经换了一身常服,在屋子的一角逗着几只鸟儿,见他进来,皇帝丢下手中的鸟食,笑着接过岱山递过来的热帕子,擦了擦手,问道:“在礼部历练的如何?”
刘祁脸色一红,他知道自己被人考问后愤而离开的事情父皇一定是知道了,只能羞惭地道:“儿臣不及礼部的大人们多矣,唯有勤奋向学,方能不让父皇失望了。”
“勤奋向学是好事,但朕把你送到礼部去,不是让你去做一个合格的礼部官员的。有些迂腐的酸东西,不学也罢。”
看的出刘未的心情很好,连语气都带着几分轻快:“明年要开恩科,礼部肯定事忙,没人顾得上你。你若真要晚上宿在礼部,最好多添几件衣服。”
“是……”
虽知道父皇恐怕会同意他住在宫外,但他这么轻易的就同意了,还是让刘祁有些受宠若惊。
等寒暄的差不多了,刘未才像是不经意般问道:“听说你昨日下午,去方府看望方尚书了?”
刘祁知道总避不过去的,心中叹了口气,点了头道:“是,去陪方尚书下了盘棋。”
“哦,下了盘棋?谁输谁赢?”
刘未挑了挑眉。
“儿臣棋力不及方尚书,……大败。”
刘祁闷声道。
“朕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也下不赢方尚书。”刘未意有所指道:“不过下棋只是下棋而已,赢了输了,也不能代表什么。”
刘祁不好说自己被赢得差点丧失了斗志,只能低着头受教。
“既然方尚书在府中待着清闲,你便经常去陪他下下棋吧。”
刘未似乎无所谓地说着。
刘未的话让刘祁一震,几乎站不稳身子。
“不过正如朕所说,下棋只是下棋,你也别太认真,真当一回事。”刘未笑着看了儿子一眼。“谁输谁赢,那是在既定的规则上下,你若成了制定规则之人,你想赢就赢,想输就输,你可明白?”
刘未的话比曾外祖父的话不知深奥多少,刘祁似懂非懂,心中一片乱麻,再见父皇对他挥了挥手,又重新逗起了鸟儿,只能半退着身子,在岱山的相送下离开宫室。
父皇的话是什么意思?
是放弃他了吗?
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更进一步?
他心头一片苍茫空白,表情迷惑的像是个无助的孩子。
见到他这个样子,一旁的总管岱山在心中叹了口气,好心地开口:“二殿下,历来还没有哪位皇子能长宿宫外的,陛下对您如此宽爱,定是希望您能早日成才,为陛下分忧,您可千万不要让陛下失望才是啊!”
岱山如此一说,刘祁立刻清醒了过来,连忙对岱山的提点道谢,脸上的迷茫之色也退去了一些。
怎可又被他人的言语所迷惑!
你不是已经决定了该走的路了吗?
刘祁甩了甩头,看着眼前层楼叠榭的宫阙,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
下了朝,刘祁先回了趟东宫,让庄扬波和身边伺候的宦官收拾了些随身的衣物,并一些日常所用之物,当他得知父皇已经派人来过,礼部早已经安排妥当,也差了听用的宫人过去,心中不由得一暖。
徐枫是他曾外祖父的人,以往他对他多为重用,但现在肯定是不如往时了,除了庄扬波,刘祁不准备再亲近身边的任何人。
他回了东宫安排好一切,想要和刘凌打个招呼,却得之他根本没有回来休息,领了功课就去了兵部,更是不敢浪费一点时间,也学着他领着功课就准备出宫。
刘祁出了宫,直入礼部,因为有皇帝派来的人送了不少物件,前些日子还对刘祁有些轻慢的礼部官员们竟热络多了,连带着负责仪制司档库的两位文书都水涨船高,让上官叫去耳提面命了一番。
刘祁回到礼部,进了档库,让庄扬波先休息一会儿,自己却整理起昨日的所闻所感,开始伏案疾书。
“‘三千索,直入流;五百贯,得京官。’昨日尝与小吏闲谈,得知有官无缺之怪状,乃惊骇……”
***
半月后。
正如刘凌所言,一旦皇帝想要重新选拔皇商,全天下的商人都挤破了头想要登堂入室。
昔年选拔皇商,是按经营之专项划分,有粮、马、铁、盐、铜、牲畜、官造器、珍货等十几项,由商人自己呈报资格,想要经营的项目,最多不能超过三项,得到每一项的经营权后,都要在户部留下巨额的“保金”,一旦经营国家资产出现亏损的情况,就在“保金”里扣除相应亏损的部分。
但凡做生意,没有只赚不亏的,这条规矩看起来简直霸道至极,国家只赚不赔,商人却要承担所有的风险,照理说商人好利,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款,其实却不然。
一旦握有“专营”之权利,以粮食为例,官仓之中的陈粮从此就由负责经营粮草的皇商售出,再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重新购置新粮填充官仓,这其中的差价,由户部负责弥补,此曰“收储”。
粮价是有波动的,陈粮购入之时,可能价格十分便宜,抛售到市场上时,陈粮和新粮价格却相差不大,商人却可以按之前陈粮购入的价格和如今购入的价格进行增补,获取差价,得到国家的补偿,这便是一笔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