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不参战【5400字】

  他欣慰于猎户臂人类当前拥有的庞大规模,失望于并未看到更高的科技发展。
  帝国疆域的扩张主要来自五百年前冲出太阳系的部分奋进者号在不同的地方生根发芽。
  除量子折跃星门之外,人类创造的全新科技大体也都在陈锋的想象和推理的范围内。
  他现在能看懂,就说明程度还不够。
  目前人类总人口数量大约为三十五万亿,平均每个行星系的人口规模为二十四亿三千万。
  人类建成的恒星级戴森膜数量为十万余座。
  人口数量看似很庞大,调动的能源总量很惊人,但依然是量变,不是质变。
  假如敌人依然只是球型战舰,或许陈锋已经可以提前宣告胜利了。
  但现在陈锋的假想敌已经从球形战舰变成了复眼文明位于银河疆域内的百万棱舰,甚至他还考虑到了位于室女座本星系群中的复眼母星的潜在威胁,此时显然没到提前庆祝的时候。
  他的失望还有另外一层。
  他没想到竟连一个熟悉的名字都没看到。
  唐天心、丁虎、林布、斯科特、欧阳正华、欧青岚、董山、卢先锋、庞德、叶路明等人一个都没有,甚至连拿威纶、马蒂尔德、盖乌斯、夏尔、劳伦斯、贝恩斯塔这些也都一个没见着。
  这次人类文明的发展变动如此之大,太阳系内更惨遭族灭,陈锋有想过肯定会损失一些人。
  这些熟人的先祖完全可能部分留在太阳系内,然后阵亡在zs末日浩劫中。
  但一个都没,也太过分了。
  “薇星,重新搜索这些人……”
  他又添加了更多人选名单。
  陈锋的记忆力非常好,也很刻意的在努力记住更多有用的人,他脑子里起码装着上千个名字与上千人的音容笑貌。
  他一股脑儿把名字先全报了出去,同时他也通过在脑海中构建画面的方式,以每张图片近百张人脸的强度输出容貌照片。
  当初人类最后一波离开太阳系时,可是370亿人走掉210亿,占比超过一半。
  即便只考虑最基本的概率统计学,那么多熟人的先祖总也该走出去一些的。
  两个小时后,薇星:“先生,已经完成初步搜索,并未发现对应人物,是否继续?”
  陈锋:“啊?”
  真一个熟人都没有!
  这不符合他长久以来在持续的穿越中用经验总结出来的看似谬论,实则真理的个人逻辑。
  总不能我在乎的所有人的先祖都留在太阳系内,又或者乘坐的奋进号都翻了船吧?
  这得倒霉成什么样,才会发生这种综合型小概率事件?
  陈锋白眼狂翻。
  搞我呢!
  简直闯鬼。
  他不想接受这事实,但现实不因他的个人意志而转移。
  “分出百分之十的算力,开启长效检索,有消息就通知我,没消息就一直找。其他算力继续重点分析科技和晨风帝国的状况。”
  重新吩咐下去后,陈锋用整整两个小时完成心理建设,勉强走了出来。
  他又简单看了些别的重要史料。
  比如太阳穹顶自2589年于太阳系消失之后,在2599年又出现在了比邻星系。
  从太阳系迁入比邻星系的基础人口规模接近五千万,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到2599年时,比邻星系内已然拥有超过百亿的人口规模。
  当时人类已在比邻星系上率先完成第五代戴森膜,并且还是三个,将半人马座α星a、半人马座α星b和比邻星这三个恒星全利用了起来。
  包含了比邻星的南门二星系是繁荣程度仅次于母星太阳系的人类文明第二极,且由于三星系统的存在,具备充足能源,被认为拥有极高潜力。
  但这一切在2599年后戛然而止。
  太阳穹顶变成了比邻星穹顶,并故技重施投放zs菌。
  这次人类有了准备,从一开始就执行严格隔离,并快速清剿行星,彻底湮灭被感染的太空站与舰船,所以比邻星人类在付出少量牺牲后便迅速扑灭了zs菌的威胁,前后跨度不足五年。
  结果看起来还不错,但比邻星穹顶为维持zs菌存在而篡改规则的时间太短,能源似乎并未耗尽。
  此后比邻星穹顶也并未消失,将这三星系统一直笼罩到了现在。
  比邻星里系的人类无法再接收外部信息,潜力被压制,发展骤然放缓。
  这般处境与上条时间线里的太阳系稍有差别。
  第八条时间线里的太阳系人类领导者压根就不确定离开的人类是否成功建成了殖民地,同时也不愿意暴露这些殖民地的存在,所以从未对外公布过自有科技。
  这条时间线里,比邻星却依然坚持通过射电信号对外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期帮助外面的猎户臂人类。
  但在不知不觉间,比邻星文明早已落后猎户臂人类数个科技代差,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严重落后了。
  比邻星人类依然孜孜不倦的平均每隔十年集中向外公布一次信息。
  最近一次公布发生在3015年。
  然而比邻星提供的科技信息库中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外面的猎户臂人类早在2900年前便全部攻克了。
  但没人嘲笑比邻星人类的“无知与落后”,只是觉得心疼。
  他们本该是最有潜力的族人,只是替全人类承受了最大的压力,变成了笼中鸟而已。
  猎户臂人类也在比邻星穹顶上看到了入侵者的强大,从未停止过对破解穹顶的尝试,只是一直找不到头绪,拿穹顶依然毫无办法。
  这穹顶显然是一种超出人类对大统一理论认知的宇宙奇迹般的存在。
  陈锋倒是从这段仿佛细枝末节的情报中得到了重要提示。
  这证明了谢尔盖关于太阳穹顶的第二个猜想。
  维持不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异化规则,的确会持续快速消耗穹顶的储备能量。
  当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后,穹顶会短暂失效,瞬间消失。
  之前陈锋也曾怀疑过复眼者是将穹顶直接挪走,转移到了别的星系。
  现在既然暴露出10年的空白时间,那说明在这十年里,太阳穹顶应该是召回充能了。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
  这暴露出了恒星穹顶的能力上限,应该不会出现比zs菌更强的手段了。
  同时这也部分暴露出复眼文明掌握的手段上限。
  人类建立了如此之多的殖民地,比邻星只是当时比较出众的那个而已。
  但复眼者却始终只投放了一个比邻星穹顶。
  是他们不想要更多?
  显然不可能,这么好使的东西,肯定多多益善。
  陈锋大胆假设,再果断猜想。
  只投放一个,那是因为他们手中压根就只有一个。
  陈锋甚至推测到了这次棱舰舰队发动攻击的模式。
  复眼文明预设的远程航线必然直指比邻星。
  在抵达后,复眼文明应该会采取分兵策略。
  仅派遣少量棱舰进入比邻星穹顶,用数年时间完成收割,并在差不多的时候将穹顶转移至下一个行星系进行封锁。
  其他大部分的棱舰,则会分散开来,分别扑向不同的人类殖民地,利用超长的战线制造出个庞大的绞肉机,快速消磨人类的有生力量,并利用其超强机动力与搜查能力,先在猎户臂内完成清剿,再去追击那些逃往猎户臂外的人类。
  这种模式与当初复眼者与迷族之间的战争如出一辙。
  只不过复眼者的战舰又经历了更新换代,变成了如今的棱舰。
  现在陈锋已经足够了解双方各自的科技水平。
  以他对战争的理解,他认为猎户臂内的人类大约能坚持一百到一百五十年。
  人类的主要活动范围只有五千光年直径,比当初遍布全银河系的迷族疆域小很多,人口数量也少很多。
  这一仗,肯定打不了几千年,也必输。
  只要人类无法摧毁棱形战舰,最后人类便必然败亡。
  或许真正的恒星炮亦或是大量黑洞炸弹集群可以对棱舰造成威胁,但这有点想当然了。
  在以前的时间线中,人类之所以总能轻易困住球型战舰,成功克制其瞬间折跃能力,那是因为操控该球型战舰的复眼个体做出了很私人性质的判断,坚定的认为人类无法攻破球舰防护,判断失误了。
  并且球舰的主要功能只是巡逻,并非复眼者的主战装备。
  当人类提前冲出太阳系,并快速发展成如今的类三级文明后,复眼者显然不可能再掉以轻心。
  对方必然从一开始就全力防备,拿出真正的战争态度,再想轻易将其困住狂揍,不太可能了。
  必须面对更认真的敌人,这是人类快速发展必须承受的代价。
  陈锋也认为,在宇宙级的战争中,想玩什么假装自己很弱,其实超强的扮猪吃虎,是没有意义且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陈锋依然认定人类必败。
  作为一个几乎每次都站到最后的战士,内心却是个坚定的败亡主义者,他着实扭曲,但这也是支撑他一路走到今天的独门绝学。
  看完所有重要信息用了陈锋接近一整天,略累。
  他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来,开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问题。
  到底要不要与这条时间线里的殖民地人类深度接触,并亲自加入到战争里,是时候做出决定了。
  坦白讲,他之前膨胀时也曾产生过一个幻觉。
  那就是自己对人类很重要,自己不参战的话人类看不到希望。
  但现在他慢慢改了主意。
  人类的战争理念已从单兵战力为主变成了以战舰或者战机为主的集群式作战。
  就算他重新回去参战,亲自登上前线,也只不过是万亿士兵中的一个。
  哪怕自己比较出众,算个兵王,但在如此规模的战争中,也依然只是沧海一粟。
  他可没膨胀到以为自己一个人就能比肩一个庞大的军团。
  至于他的那些战争经验,看似重要,但早已被他留在了《狂人猜想集》的“扉页密码”中,也被发掘了出来,再被历代学者、军事领袖、政治领袖与智囊团等等反复推敲研究透彻了。
  所以,现在陈锋意识到自己似乎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如果人类最尖端的武器不是单兵装备,那么有他没他,其实都差不多意思。
  现在距离复眼者抵达比邻星没多少天了。
  甚至复眼者的舰队可能已经进入猎户臂,只是还没从远距离折跃的状态脱离出来,人类监测不到而已。
  哪怕他当场自爆身份成功,逼着科学家们专门为他个人开发单兵武器,时间也来不及了。
  工程学特别讲究经验积累。
  这种经验并非简单的技术运用,也包括很多创意上的积累。
  工程学的核心正在于如何将当前时代的尖端技术,用既科学又合理的方式组合到一起,稳定且可靠的达到某种功能,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
  组合科技的过程看似乏味枯燥,其实充满了创意与灵感,不是艺术却仿佛艺术,就如当年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等等。
  每一次工程学上的发明创造,看似充满机油的气息,却又无一不是顶级工程师们艺术才华的具现。
  量子智慧可以通过模拟积累一些技术运用方面的经验,帮助人类少走弯路,但要想实现符合人类需求的创新,却还是得人来。
  现在人类对战甲的设计理念还停留在五百年前。
  不同时代的科技水平却已经出现巨大代差。
  零部件的作用机理都不一样,过去的经验无法沿用,陈锋要别人给他设计单兵甲,那又得从零基础重新开始。
  一个月的样子,要补完五百年的科技停滞,让单兵武器追上甚至超过其他类型的兵种,实在不现实。
  没有最趁手最完美的装备,他即便去了,也发挥不出实力。
  如果他退而求其次,选择登上战舰成为一名舰载兵,那更没意义了。
  以他的指挥才能,倒是能勉强胜任舰队指挥官的职务。
  但他很有自知之明,自己没有唐天心那样的才能与天赋,干得未必比别人好。
  他冒险登上前线,看起来很有气势,可万一不留神提前战死,又或者干脆被活捉,那才是真的惨。
  经过深思熟虑,陈锋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决定不亲自参战,只躲藏在暗处,通过薇星的共鸣信道悄悄窃取信息,持续收集资料,以期得到更多讯息。
  这次人类和棱舰舰队之间的战争会持续很久。
  这么多不同种类的战舰与战机,不同的枪炮与导弹,哪怕不能打碎棱舰,每次造成的爆炸与能量冲击总会有些区别。
  科学家们也会持续分析,尽可能找到更有效的杀伤手段。
  比如万一某种来自某行星系中的特殊材料爆炸造成的冲击波,可以让棱舰的聚能护盾剧烈震荡呢?
  又比如某种低级文明星球里某生物的分泌物,在经过持续提纯与强化后,可以腐蚀棱舰表壳呢?
  虽然这是极小概率事件,但陈锋总得保持期待。
  总之,他的存在可以让这条时间线里的败亡变得有意义。
  他能记住这些重要的事项,并将其线索埋进下一条时间线的历史中,让人类发展有所侧重。
  他的存在可以将人类的一点小小突破无限放大。
  可如果他提前死了,他都不知道这条时间线里的人类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如果成功了,他又不知道,那么他下次的改动就可能导致失败。
  如果失败了,他又没看到,又没办法总结经验教训,等于白白牺牲。
  所以,他是人类抗争的价值底线。
  只要他还活着,就能让失败也变得有意义,下次他也能想办法怎么维持住成功态势。
  以前陈锋是没得选,所以不上不行。
  现在有得选了,他在做决定之前就能多琢磨一下。
  他已经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成功说服了自己。
  所以他改了主意,决定更功利一些,当个潜藏在暗处的“冷漠观察者”。
  陈锋重新打开了星图,再度看着信息变得更全面的投影。
  此时一千零二十四个星门与14358个殖民星系都已经被标注了出来。
  每个殖民星系的命名后方还出现了一个扩展栏,点开之后可以看到薇星加权计算出来的发展综合参数,包括人口估算、人口比例分布估算、工业生产能力指数、科学研究能力指数、成果转化能力指数、艺术文化指数、现有军事力量指数、军事潜力综合评估等等等。
  每个评估指数还能继续细化,比如现有军事力量指数又由不同等级规模的舰船数量、舰船科技水平含量、兵员综合素质、特种武器加权、指挥官综合评分加权等等方面的细化指数组成。
  虽然薇星现在做的这些评估准确度还不够高,谬误很多,但随着时间推移,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全面,结论会越来越趋近于现实。
  陈锋随手点开一个繁荣的行星系统,星图比例尺自动缩小,视界聚焦到这行星系附近。
  “总人口规模:55.65454……亿人。工人:37.1551……亿人。工人行业分布为……”
  一个庞大的行星系文明,被这样一长串数字简单的总结了出来。
  陈锋再退出行星系统,画面又回到庞大的晨风帝国疆土中。
  他的目光凝聚如星火,带着股难以言喻的感伤与愧疚,以及期待。
  他又想起当年人类被困死在太阳系里的时间线。
  他长吸口气,暗想道。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当我凝望夜空,总会幻想每个人的脸孔。
  我导致了太阳系的覆灭,换来个全新的晨风帝国。
  但我并不会以为这只是我一人的功劳。
  功就是功。
  过就是过。
  我不管后人如何评说,只问自己能不能做得更好。
  如果有可能,我还是希望保住太阳系。
  我将正视自己的功与过,真正重新负起领袖的责任来。
  我再不会有丝毫被赶鸭子上架的念头。
  我将尊重自己的选择,我将不再畏惧责任,不再畏惧痛苦,不再畏惧错误,不再彷徨。
  这一次,我就袖手旁观了!
  3020年10月17日,由999999艘棱形战舰组成的舰队出现在距离比邻星一光年处,比上条时间线里抵达太阳系提前了10天。
  战争打响。
  陈锋的晨风二号,就在距离战场不足五光年的漆黑宇宙中,背离比邻星去往前方一个看似空旷的行星系。
  那里有一个无人值守的太空垃圾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