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分析 一
院长对阿暖说:“你的情况学校都知道。之前你的户籍一直是在孤儿院,后来你去女子中学读书的六年孤儿院也一直帮你保留户籍。今年你被细胞学院录取后,你的户籍被转到我们学校。
“现在你已经年满18岁,孤儿院对你已经没有监护权和抚养义务,所以今年你不用回孤儿院去过年了。今年寒假留下的学生还有另外五人,你可以留在细胞学院和他们五个一起过寒假。
院长将寒假留校申请表发到阿暖手表上说:“你现在填一下这个表格,表上提供了十个住宿地点,你可以从中任选最多不超过三个地方过寒假。不过我建议你不要三个都选满,因为搬家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阿暖抽出全息屏幕,她愣愣地看着表格问:“圣诞节和春节学校会有活动吗?”
“当然有。”院长说,“有超过一千名教职工寒假会留在细胞学院,三号基地整个假期都会很热闹。”
“哦!”阿暖应一声,然后点开地图看十个住宿地点分别在哪里。
还没看上十秒钟,一直大手突然遮住了阿暖的视线。martin理所应当地说:“我现在是阿暖的监护人,这个假期阿暖可以和我一起回加拿大。”
院长耸耸肩,很随意地说:“如果阿暖愿意我没意见。”
“嗯?加拿大吗?”阿暖对这个offer是很向往的,她只在虚拟屏幕上见过那个被枫叶染红的国家。虽然现在是冬天,整个加拿大只有冰封万里,但是那个完全由冰雪覆盖的国度一定美得像仙境一样。
然而幻想再是美好,阿暖也必须认清现实。她幼小的心灵早已千疮百孔,血淋淋的教训告诉她不要对生活抱有太大希望。
“我还是留在细胞学院吧。”阿暖的声音柔弱得像是被冰霜打残的蝴蝶翅膀,在雪风里微微扇动着,再也飞不起来。
“阿暖。”martin把阿暖的脸埋进自己胸口,“坐飞机去加拿大很快的,从北京到魁北克只要12小时。我妈妈做的松仁饼特别好吃,我还想带你去看极光,去滑雪。我们可以一起过圣诞节,一起为新年倒计时。”
===============
其他董事都已经相继离开,只有唐•杰森放心不下,眼看圣诞节快到了他还没有走。正好唐•杰森没走,院长把这个又倔强脾气又火爆的老头一并请来开会。
圆桌会议上,朱啸林将他目前掌握的所有情况向其他董事汇报:“在公安机关协助下,我们回看了沈一嘉离开细胞学院后的所有录像资料。直到沈一嘉失踪前的一周时间,沈一嘉的表现都很正常。
“沈一嘉失踪前7天,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同时去找过沈一嘉,之后的一周时间里她们三人见面频繁。在第七天的时候沈一嘉向学校提出退学申请,学校还没有给出答复沈一嘉就和找她的两个人离开了学校。
“后来沈一嘉的退学手续是前去找她的这个女人帮她办理的,这个女人持有沈一嘉的身份证和委托书,并冒充沈一嘉表姐的身份替沈一嘉办完所有离校手续。”
唐•杰森急着发问:“后来沈一嘉去了哪里?”
朱啸林将监控画面调出来给所有人看:“从天眼系统的记录上看,沈一嘉离开学校当天就随另外两人坐飞机前往泰国。经核实,沈一嘉在泰国的入境签证是在泰国机场办的落地签,入境泰国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追踪到她的下落。”
“把沈一嘉带走的四个人是谁?”唐•杰森又问。
朱啸林无奈地说:“目前还不能确认这四人的身份,他们使用的护照都是偷来的。他们不仅偷了别人的护照,还获取了别人的掌纹信息。他们过境的时候应该是带了掌纹手套,用别人的生物学信息通过安全审核。”
唐•杰森难得显现出颓废的状态,“这么说沈一嘉的案子还是成了一个悬案?”
朱啸林看向院长说:“从沈一嘉退学到失踪,监控录像显示整个过程中她的情绪都非常平和。单论沈一嘉退学这件事,很大程度上有她自己的意愿在里面。院长对沈一嘉做了一个心理画像,我们可以从沈一嘉的性格寻找突破。”
院长将她对沈一嘉的心理画像放到投影墙上,所有人便将目光全部看向了投影墙。
院长将将她的分析结果一一汇报:“我专门派人去调查过沈一嘉的成长环境。她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授。从小她父母对她管教很严,但是是有分寸的严格,她父母一直在鼓励拥有自己的创新思路。
“按照常理,沈一嘉出生在一个有教养、经济条件宽裕、且思想开明的家庭,她应该对自己的出生感到骄傲,至少不应该讨厌。但是我从侧面了解到,沈一嘉对她父母的成就并不满意。
“这是我和阿暖的部分谈话内容笔录,沈一嘉从小性格孤僻,很少主动与人交流。但是进到细胞学院后她在四天内和阿暖说话的时间超过36个小时,平均每天9小时。这样的社交行为对沈一嘉来说非常反常。
“可以推断,在与阿暖交谈时沈一嘉有非常强烈的倾诉欲望,有很多她以前敢想不敢说的话在那段时间和阿暖说了。所以我对阿暖进行过一次突击性问话,并尝试给沈一嘉描绘一个心理画像。”
院长勾出其中两条说:“沈一嘉喜欢的音乐是咏叹调,但是她并不喜欢看纸质版的书籍。这两条乍一看很矛盾,喜欢听咏叹调的人大多都有收纳情节,越是复古的东西越是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
“而沈一嘉不喜欢纸质版的书籍,原因是纸张放久了以后会发黄。所以沈一嘉从咏叹调中得到的东西不是复古,而是奢华。
“咏叹调的特点是华丽的交响乐伴奏加复杂多变的美声唱腔。咏叹调起源于17世纪贵族阶级,之后几百年里一直受贵族追捧。
“这一点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沈一嘉会对自己的家庭不满意,因为她所向往的生活不是中产阶级,而是上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