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我已经见过他了。他是个举止有度的端方君子,应当不会做出什么失礼之事。”李遐玉失笑,她对谢璞的印象倒是不错,看起来性情宽和,似乎也并非那等随意轻鄙寒门之辈。于是,她便宽慰道:“你不必多想,兴许你之前终于告诉他自己身在何处,他实在是太思念你了,所以特地来见你呢?”
谢琰神色微松,勾起唇角:“希望一切如你所说的那般罢。方才我甚至有些后悔,为何要将眼下的情况尽数告知于他——或许,因为之前的书信往来,他的态度有些缓和的关系,我心里又生出了不必要的奢望罢。”他亦是直到如今才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仍是隐隐期望家人也能祝福这桩婚事,接受他心爱的女子与恩重如山的亲人们。
“长兄如父,我对他确实仍有孺慕之思,只是,到底不信任他。”谢璞只比他大四岁,说来确实担不起长兄如父的沉重责任。他当年寻求他的支持时,他分明理解他的想法,却仍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孝顺。现在想来,也只因那时他亦不过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罢了,身为长兄,更不适合支持阿弟与母亲公然对立。是他当时对他的期望太高,故而也太过失望。
“无论如何,三郎,你且去见他,听听他想说什么。”李遐玉轻轻地牵住他干燥粗糙的掌心,将自己的温暖传递给他,“也让他看看,你这些年都付出了什么。在他们只顾着埋首苦读、日日安稳的时候,你冒着性命的危险,给自己挣下了多少功勋。我不信,他看着你身上的伤痕,知道你做下的那些事之后,还会责备于你。若当真如此,连我都会替你觉得不值了。”他愤而出走,是为了重振家门。这些年他为这个目标做成了多少事,又冒了多少险,只要是有心人都能瞧得出来。若是心怀善意的兄长,怎么忍心再责备他?无视他的所有付出和努力?甚至将他对家族的贡献都视为一场空?
谢琰目光微动,突然很想将她揽入怀中。然而,眼下还不是时候。很快,他便能等到那一日了。他捏了捏她的手心,摩挲着里头微硬的茧子,笑起来:“你去陪祖母罢,我去见他。你说得是,分别八年,或许他也已经变了。至少,我该与他见上一面才是。”
李家待客十分周到,谢璞所在的客院打扫得十分干净,所需之物一应俱全。他匆匆洗浴过后,便有几个中年仆妇过来听命伺候,举止皆十分规矩。不久之后,又有小管事前来传话,请他去谢琰的院子中稍候片刻。
谢琰居然也住在外院,有些出乎谢璞的意料。他原以为,李家人将他当成自家儿郎般照顾,定是让他久居内院。不过,细细一想,他立刻就要成婚了,在内院中出入也颇为不妥,便释怀了。便是谢琰暂居的院落,亦比之其他客院更宽阔些,正房与东西厢房都门扉紧闭,似乎寻常并无任何人出入。
谢璞的目光投向东厢房时,便有小厮上前开门:“这是谢郎君的书房,平日里因忙于公事,也并不怎么常用。”在陈郡阳夏老宅中,谢琰的院子便是这般格局,东厢房作书房,西厢房放置杂物,而正房严禁随意出入。谢璞想到此,微微一笑,走入书房随意地打量。
书架上堆满了各种书籍,最多的是兵书,其次便是各种书体法帖,角落里放着十三经。书并不少,似乎也经常查阅。谢璞随意取出一轴兵书展开查看,便发现旁边密密麻麻写了许多注释。注释共有两种不同的字体,一种是谢琰的笔迹,行书已经完全练成了,另一种却是相当漂亮的飞白书。二人互相答对,各有不同的见解,对于用兵之道的天分与灵慧跃然纸上,令人不由得赞叹不已。
“大兄。”一声呼唤从后头传来,有些出神的谢璞掩卷回首,就见一位身量比他还高挑的少年郎立在门边,朝他瞧过来。八年不见,那个平时冷静非常,激动时却仿佛烈焰蒸腾的小少年,如今已经长成了翩翩男儿。看上去,他仍是不折不扣的谢家子,仅仅只是行走几步,亦带着优雅潇洒的风度。然而,在温润如玉底下,却透出血腥杀伐之气。仿佛一柄带着玉鞘的长剑,便是剑鞘再如何珍贵美丽,也遮不住内中饱饮鲜血的锋锐利刃。
“三郎。”谢璞有些怅惘,觉得眼前的少年郎既熟悉而又陌生,“八年不见,你果然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郎。先祖若地下有知,定会为你感到骄傲。”一位没有家族荫蔽的少年郎,在短短几年之内便能屡立功勋,得了九转护军,成为从七品下的折冲府校尉,实在太过难得。从信件当中,他感受不到他曾受过的苦、冒过的险,却完全能想象出来。一路行来,阿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文武之道并无高下之分,皆是立身之道,皆是为国为民之道。”谢琰在书案边盘腿趺坐下来,随意地指了指身边的位置,“当年我与冯四师傅浪迹到夏州,遇上薛延陀攻打长泽县,便彻底下定了决心,定要投军报效大唐。如今看来,这个决定确实非常适合我。”
谢璞在他所指的位置坐下,轻轻一叹:“确实适合你。当年你对无休无止的课业已经毫无耐心,从军反倒是将你的脾性打磨出来了。我的眼光太过狭隘,险些将你的前途毁去。你能这般有出息,作为长兄,我真是又惭愧又欢喜。”
“眼光狭隘的并不是你。”谢琰直言道,“你我一直都很清楚,不必再辩解什么了。”提到母亲,他们俩便会产生分歧,故而他并不想主动提起。“大兄自长安远道而来,是为了恭贺我么?再过十来日,便是我的亲迎礼。若是那时候,你能当我的傧相,我便不必四处去请人帮我做催妆诗了。”他的态度十分自然,丝毫瞧不出片刻之前仍是对自家大兄此行之意充满了怀疑与揣测。
“……”谢璞怔了怔,坦然道,“你先前好不容易在信件中说起近事,我心中惦念着,故而特意来看一看你,此其一也。你又暗示自己即将成婚,我认为李折冲都尉家确实对你有恩,但你也不必以成婚来回报他们,此其二也。我匆匆忙忙地过来,并未告知母亲与二郎,这你大可放心,此其三也。” 谢琰离家时,只带了教他武艺的部曲冯四,能过上如今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李家自是恩重如山。然而,报恩有许多种方式,婚姻乃人生大事,不可因回报恩情而错付。这对李家人而言,也实在算不得公平。
谢琰略松了口气。事情尚未传到母亲那里去,那便生不出什么变化了。“我并非想以婚事来报恩,而是确实心悦元娘,想娶她为妻。而且我确信,她也是最适合我的小娘子。若能娶得她为妻,此生便再无憾恨。”
谢璞想起方才那位落落大方的小娘子,垂下双目:“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底没有你自己做主的道理。按理来说,你应当将此事禀明母亲,让母亲遣人提亲才是。你如此自作主张,终归是落人口实。”
“既无私相授受,又有贵人出面,官媒提亲,会落下什么口实?”谢琰淡淡地道,“大兄实在是多虑了。何况按大唐律,我所做之事很合规矩。至于谢家的规矩,横竖我已经离家八年之久,许多规矩都破了,再多破一个亦无妨。”
“你这脾气……”谢璞不由得失笑,“原以为确实磨出来了,却仍是这般冲。都已经八年了,你这口气还要生到什么时候?人生能有多少个八年?你如今已经靠着自己的能力出头,便是回去服个软又如何?母亲虽嘴上不说什么,到底仍是惦记你的。之前你让人传了那么多奇怪的消息,她又气又恼又担忧,命我查一查你的行踪,确定你是否安好。到底是嫡亲的母子,她怎么能不牵念你呢?”
“我若回到她身边,只会惹她气恼,倒不如离得远些,彼此安宁。”谢琰接道,“我原本打算给她写信,却仍无法确定,她会不会逼着我放弃眼下的一切,回去继续科举。在她眼里,进士贡举是咱们唯一的晋升之道,不考出个进士便无法证明谢家人的能力。”
“母亲她——”谢璞喟叹一声,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以他心中所想,评价长辈的行为到底是大不敬,故而他心底存了许多话,都实在说不出口,只能闷在胸臆之中苦苦煎熬。
“看,你心中其实很清楚,所以并不敢替她保证什么。”谢琰流露出轻讽之色,“连大兄你,不也被逼得每年去考进士么?分明若换了是明经,也照样能够出仕,她却始终转不过弯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大兄当真想考到五十岁?呵,我却不想如此蹉跎时光。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几年对我而言尤为重要,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沉默良久,谢璞方有些艰难地道,“你放心,我不会将此事说出去,只等你亲口告知母亲。”许下这个诺言,于他来说实在有些艰难。然而说出口之后,不知为何却轻松了许多。仿佛背负在肩上的沉重压力,瞬间便消失了一半。他是孝子,同时也是长兄。昔日因孝顺而不顾阿弟,逼得他四面楚歌无人能信任,如今也该为他想一想了。
谢琰扬起眉,亲手替他斟了一杯酒:“多谢大兄。这是我与元娘亲手酿的葡萄酒,试一试滋味如何?按我说,应当比得过西域那些葡萄酒了。还有,咱们也别光顾着说话,席面都快凉了。试一试这塞北的驼峰炙和驼蹄羹罢?比之长安如何?”
“若非我向你如此许诺,你恐怕连这葡萄酒也不会让我喝罢。”谢璞似笑非笑,接过来抿了一口,“别的不说,你在此处过得倒是很快活。”然而,到底还有一个近在眼前的话题,兄弟俩并没有继续说下去。当然,此事也迟早要说明白的。
☆、第一百一十六章 姻亲见面
一同用过丰盛的夕食,谢氏兄弟自是宾主尽欢。在谢琰态度自若的招待之下,谢璞也十分放松,与他畅饮了美酒,品评了美食。两人还借着酒兴,敲着杯盘,纵情高歌了一回。逍遥大笑之时,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年幼时偷偷躲在角落里喝酒的过往。然而,那般惬意的时光终究是太短暂,也太久远了。
而后,谢琰带着谢璞来到院子中,吹着寒风醒一醒酒意,顺便也观赏一番夜空中的冷弦月。两人在院落中仰首而望,心绪皆宁静许多。与高悬寒夜中的冷月相比,那些纷纷扰扰之事仿佛离得远了,又仿佛再也没有多少顾忌。
“你之前命人胡乱传消息,我初时以为是真的,焦灼得整夜都睡不着。”谢璞道,轻轻叹息一声,“派人去查,却越查越疑惑。传消息的人也警觉,便是寻得踪迹,也迟迟抓不住。渐渐地,众人都似乎信了,我却越发断定,那就是你自己传的。你的目的,便是让母亲不再理会你的婚事,也好自己做主?”
果然又提起此事了,谢琰心中暗道。然而,看上去他的神色却淡然如旧:“原来大兄早已知道,那些消息是我传的。只不过,那个时候,我尚未察觉自己已经对元娘动心。我只是教人打听一番,家中眼下是什么情形罢了。大兄也该知道,当我得知二兄的婚事是怎么得来的时候,到底有多恼怒了。”
谢璞微微动容,欲言又止,双目骤然黯淡了许多,一时间竟又生出几分羞愧之意。
谢琰似是并未注意到他的神情,接着道:“财货婚姻——啧,若是再来一遭,咱们谢氏的家底恐怕都会被母亲掏空了,我们一家在世族间也会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母亲掩耳盗铃,以为拐弯抹角地做成此事,便没有人知晓内情么?只是咱们家早已没落,没有人与我们往来,所以懒得提起而已。我自然不能容许,自己的婚事被母亲这般拿捏,最终在旁人眼里都成了一桩买卖一桩交易。谢家男儿何患无妻?何须如此?!”
好半晌,谢璞方皱眉应道:“当时,我与二郎都劝过,母亲却执意如此。她觉得,颜氏女品性确实很不错,值得聘来为妇。不过是聘资重了些,只要二郎婚姻美满便值得了。谁知道,那颜家的主母竟然真能做得出不给多少嫁妆的事来?此事于我们是颜面有损,于他们却更是声名大伤。眼下来看,虽不能得一门得力的姻亲,但弟妇与二郎琴瑟和鸣,侍奉阿娘十分尽心尽力,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女子。”
“若二嫂没有琅琊颜氏的出身,母亲又如何会看到她的品性?在母亲眼里,门第才是一等一的要事,其余皆可为其次。”谢琰道,“大兄应当已经见过阿玉了。公允地说,比之大嫂与二嫂,她可有不如之处?
“除了门第,确实没有如何不如之处。小小年纪,态度从容,举止优雅,见识过人,担得起一个家族的重任,已经很是难得。”谢璞到底是君子,不会说出违心之言。然而同时他也有些疑惑,以李家的出身来历,又如何能教得出这般出众的小娘子。李都尉与柴郡君或许皆非寻常之人,但那位小娘子的教养,确实并非寒门女子所有,反倒是隐约带着比寻常世家更高出几分的尊贵之气。
谢琰望向他:“在我看来,她千般万般好,天底下没有女子比她更适合我。而在母亲看来,若是没有门第出身,便是毫无价值。大兄劝我很该将此事禀明母亲,请她为我做主。但若是我真告知了她,她会怎么做?来信斥责我受人蒙蔽?指责李家挟恩图报痴心妄想?或是,干脆拿出家里剩下的产业,赶紧给我再换一个世族的小娘子家来?大兄,你应该比我更了解母亲,你觉得她会怎么做?”
谢璞长叹一声,晦涩难言。经过阿弟的分解,他已经明白,有些话随口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仔细想想也很讽刺,他们两个留在家中的儿子,时时孝顺事事听话,如今成就却远远不能比过离家出走的三郎。遵从母亲所言,究竟能不能重振陈郡谢氏声威,他早便已经开始怀疑。然而,到底仍无法像三郎这般,能如此干脆地抛下所有,用尽气力闯出一条荆棘之路来。
“罢了,不提此事了。”谢琰摇了摇首,“如今五礼已经过了,元娘便是咱们谢家的人。就算是母亲不承认,大唐律在前,三媒六聘为证,她也是我唯一的妻子。”将婚事坐实了,通婚书交给官府报备之后,他们便是谁都拆不散的夫妇了。
“至于回陈郡阳夏老宅拜祭祠堂、告慰先祖、入族谱之类的事,待过几年再说。”待他登得足够高,面对母亲“不孝”的责备,也会有足够的底气。在家族利益面前,便是母亲再如何固执,也不得不考虑伤及他的后果,不得不权衡得失暂退一步。
“由你决定罢。”谢璞闭上双目,“我不能庇佑你已是失职,便不给你添什么麻烦了。”
谢琰有些动容,神情软和许多:“阿兄果然变了。变得足够通融,之前我险些想岔了,以为你千里迢迢而来,是给我找麻烦的。毕竟无论是投军从武,或是婚姻大事,都是我自作主张。而你自幼时,便是站在母亲那一边的,从来没有向着我。”
“你我兄弟已经八年不见,我不希望再有一个八年,甚至将你生生逼走,再也不相见。”谢璞道,“你自小就很有想法,让你自在些也好。说来,你在李家待得这般从容,在自家反倒处处受制,也是我这长兄的过错。”
“你还是那样,什么过错都往自己身上揽。你是长兄,却不是父亲,有些过错也揽不住。”
“揽不住也须得揽着。谁教……母亲含辛茹苦将我们兄弟三人养大,实在不忍心拂逆她。”
两人正说着话,便见大管事李胜走入院内,行礼道:“谢郎君,三郎君,阿郎已经回来了,请两位去内堂说话。”
闻言,谢琰怔了怔:“祖父何时回来的?”
“娘子特地遣人又去了军营一遭。”李胜回道,看了他一眼,“娘子说,谢郎君到底是李家的姻亲,没得只让三郎君招待的道理。”此话中显然含着柴氏的责备之意,谢琰自知一时心急做错了,只得领受:“是我鲁莽了,立刻便去向祖母请罪。”
“冒昧前来拜访,确实应该拜见李都尉才是。”谢璞道,“有请大管事引路。”
正院内堂当中,此刻正是一片灯火通明。李和匆匆用过夕食,换了身精神的衣裳出来,便见一屋子人仍然都坐在席上。孙夏目光炯炯,盯着他不放;李遐龄则难掩好奇地时不时往外头张望。茉纱丽与孙秋娘看似正逗孙小郎站起来,实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李遐玉倒是很淡定,在柴氏的叮嘱下,慢慢地修改着大婚之日用的食帐。
“你们都留在此处作甚?晨昏定省的时辰已经过了,都给我回去!”李和面不改色地赶人。这谢大郎也不知是什么性情,当然须得由他来见一见,才能安心放他与晚辈们交往。若是个眼睛长在天上的,须得尽早送走了方可,不能教他坏了几日之后的大喜事。
“不是说有客人来了?是谢家的人?正好认一认人。”孙夏接过话。
“有什么好认的?不都是一双眼睛一张嘴?”李和道,“既然是兄弟,肯定生得也相像。你和三郎几乎每日都见,肯定早就眼熟得很了,暂时没什么见面的必要了!”
孙夏觉得他说的似乎也有道理,一时想不到该如何反驳。李遐龄立刻出声辩驳:“祖父此言差矣。阿兄的大兄,都是一家子亲戚,怎么不能见一面?”说到此,他眸子转了转,又道:“听闻这位谢家大兄也是考贡举的,孩儿正好可以向他请教课业呢!说不得能向他讨教些得用的经验,日后也方便考试呢。”
“听说他考了几年也没考上,能传授什么经验?”李和不假思索地大声驳斥道。
话音未落,行至门口的脚步声停了停,谢家兄弟二人便推门而入。谢琰自不必说,谢璞看起来是位光风霁月的翩翩君子,俊美的脸庞上含着优雅浅笑,仿佛什么也不曾听见,态度十分和悦。
“……”一时间,李家众人有些无言以对。不慎口出失礼之言的李和讪讪地看向柴氏,得到懒得搭理的反应之后,立即假装方才什么也不曾说过,朗声笑道:“不愧是陈郡谢氏子弟,果然好相貌!好风度!好气度!”他好生夸赞了一番,话中也有委婉地让谢璞不必计较之意。
谢璞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况且他也并未说错,考了好几年都未能过省试的他,又有什么能传授给他家子弟的呢?他不动声色地环视着内堂中的众人,躬身朝着李和与柴氏行礼:“见过李都尉与柴郡君。多年以来,舍弟蒙受两位悉心照料,谢某感激不尽。两位长辈的慈爱之心,谢家亦无比感念。”
他是谢家阳夏大房的族长,所言既是代表着一家之主的身份,亦是陈郡谢氏这一房的态度。这说明,他认可了这桩婚事,也认下了李家这门姻亲。李和心中大悦,上前将他扶起来:“谢郎君太过客气了。三郎这样的好孩子,如同蒙尘的良才美质,谁见着都会心里欢喜。”
“便是千里马,也须得有伯乐相中方可。”谢璞顺着李和之意坐下,微微笑道,“三郎能取得如今之功勋,李都尉与柴郡君功不可没,谢某实在又惭愧又骄傲。而且,三郎在信中与某说明,即将与令孙女结成婚姻。如此喜事,我们谢氏怎可无人在场?方才三郎还与某提起,正好缺了傧相,让某给他救一救场呢。”
李家众人听他主动提起婚事,都在心底松了口气,越发觉得这位谢大郎十分不错。陈郡谢氏这般的顶级门阀的族长,竟如此平易近人,着实令人印象颇佳。有这样的姻亲,让柴氏与李和对李遐玉、谢琰未来的生活也更有信心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筹备婚礼
虽说谢璞的远道而来,多少给李家众人带来了些许新鲜之感。然而,距离亲迎礼不过数日,几乎所有人都须得投入到婚礼的筹备当中去,难免有些忽视了这位客人。为此,李和特地给谢琰放了几日假,令他去招待自家兄长,务必让他宾至如归才好。谢琰亦有心说服谢璞摆脱母亲的控制,成为一位真正能担当起陈郡谢氏阳夏房振兴重任的宗子,便欣然答应了。
“可惜如今已经大雪封山,不然咱们去贺兰山行猎赏景,亦是人生一大快事。”茶室当中,袅袅茶香弥漫。谢琰举止飘逸地用茶筅击打着茶杯一侧,茶沫如雪峰若隐若现,宛如远山雪景图。谢璞仔细端详着,赞叹道:“想不到你分茶的手艺也如此高明。我在长安时也参加过几回茶会,那些声名鹊起的茶道高手亦不过如此而已。”
“大兄要试一试么?”谢琰微微一笑,“不过是熟能生巧,且眼明手快耳。想好要分出什么茶画来,琢磨上数日也便渐渐能成形了。我如今已经练了三四年,不过是略有小成而已。这里还有好些不错的茶饼,大兄尽管尝试。若学得茶艺,平时可自斟自饮,茶会文会时亦能小试身手,两相得宜。”
谢璞禁不住笑道:“好端端的风雅之事,你却偏偏将后头的功利都说得一清二楚,弄得这风雅事也沾上了俗气。不过,生在俗世便是俗人,如何能不沾染俗气呢?这么明明白白地道出来,总比故作风雅好些。”
“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谢琰抬首,瞧见外头漫步行来的李遐龄,“玉郎,过来分茶。”这些时日家中有些吵闹,也难为李遐龄还每日坚持念书进学。按他所想,偶尔放松一二也无不可,故而便特意唤他一声。
李遐龄双目微亮,笑着加快脚步走入茶室中:“听闻阿兄……不,姊夫这几日放了假?我便想着,你一定不是在书房就是在茶室呢。”他唤兄长已经习惯了,如今正在艰难地适应新称呼。谢琰倒是丝毫不在意,不过既然谢璞在场,这些细节或许便会放在心上。“谢家大兄也会茶艺?我能不能尝一尝你分的茶?”
“我不会分茶,煎茶倒是勉强可试上一试。”谢璞道,挽起袖口,不紧不慢地将茶饼放入铜釜内烤制。李遐龄仔细地看着他的动作,忍不住道:“姊夫,谢家大兄的茶艺似乎与你不同。你们是向不同的人学的?”举手投足之间,似是各有韵味,谢璞更飘逸一些,谢琰则更随性一些。
“茶道拜师学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成一体。每一位茶道小成者皆各有风格,与性情相合。不必强求相似,亦不必强求相同,自己觉得舒适便可。”谢琰指点他道,“大兄的性情比我更清高些,故而有飘飘似仙之感。至于你,莫觉得这些姿态漂亮便跟着学,当心画虎不成反类犬。”
“是,是,是。姊夫说的道理我都懂。”李遐龄道,“接下来,是不是该说我性情未定,不必强求?我一点也不强求,只是觉得性情未定这说法没有什么道理而已。不是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么?性情或许是生而有之的,不过是自己尚未发觉罢了。”
“有时候,一件事便能改变一人的性情。生而有之的脾性,未必会持续终生。当然,那样的蜕变犹如化蝶,相当不容易。”谢琰道,意味深长地瞥了谢璞一眼。两人说话间,谢璞已经煮好了茶,斟出几杯让他们尝了尝。苦涩之中只隐约得一丝甘味,却似有似无,引得人回味不已。
李遐龄赞道:“好茶!”说罢,也动手煮起茶来。谢璞看着他已经渐有气度的动作,若有所思地望向谢琰。不得不说,阿弟的眼光确实非常不错。不仅李家小娘子品性气度上佳,两位长辈亦是知情达理之人,连这位尚且年幼的小舅郎亦绝非池中之物。孙家兄妹作为能够互相依仗的表兄妹亦是无可挑剔。
仔细说来,这门姻亲不仅比名声衰败且不愿与他们来往的颜氏娘家好,恐怕论起官场上的支持手段,比他们的母家太原王氏二房嫡支亦强上几分。他们的舅父如今顶多做了七八品的小官,都在任上苦苦熬着呢。至于表兄弟们,也与他和二郎相似,都盯着贡举那条路苦读。若非如此,母亲也不至于对进士及第生出贪嗔痴的执念来。
是夜,谢璞敲开谢琰的门,端正神色与他讨论起了婚礼筹备之事:“此行来得有些急,并未给你筹备什么。眼下咱们尚未分家,按理来说,你大婚,咱们家中至少应该出聘资并准备婚礼才对。我与二郎成婚时,聘资都很厚重,总不能轮到你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谢琰挑起眉,轻笑一声:“大兄求娶表姊,当年也不顺利?莫非舅母将母亲的嫁妆要走了不少?”他对家中的产业毫无兴趣——虽说按理作为嫡支嫡子,总该有他的一份,但他已经挣下了些许浅薄家业,算起来也足够交给元娘日后仔细打理了,又何必将目光拘在家中?不出三年,他相信自己的产业出息便能超过家中的余财。至于元娘的嫁妆,又是另一回事了,总归养得起数百女兵部曲。
毫不意外地见他的关注重点歪了,谢璞叹了口气:“绝大部分又充作你阿嫂的嫁妆送了回来。外祖家中过得也不宽裕,舅母不愿她没有伴身的嫁资,便只得出此下策了。不过,这桩婚事也是母亲与她说了许久,才求回来的。不然,舅母可能宁愿她嫁去娘家赵郡李氏。此话说得远了,家中眼下已经没有什么余财珠玉之物,庄田店铺亦不能给你,我改日回阳夏老宅后,将那些珍藏孤本古书法帖送给你一半。”
“我投军行武,要那些孤本古书法帖又有何用?”谢琰很清楚,那数千卷孤本古书法帖皆是无价之宝,亦是陈郡谢氏阳夏大房最重要的根基。这些宝贝,一向都是留给嫡脉宗房继承的,亦须得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种时候,大兄莫忘了家规与家法,这些宝贝还是留给侄儿守着罢。”
谢璞垂下首,半晌方艰难道:“你成婚,难不成我就站在一旁干看着?我们陈郡谢氏又不是将你送入李家作赘婿,哪有什么都不准备的道理?其余的我不能做主,这些孤本古书法帖给了你,倒是比一直放在家里安心。待两三代之后,说不得他们什么都守不住——陷于贫困之中,世家气节又算得了什么?”
“阿兄何必妄自菲薄?进士考不上,就没有其他的出路?咱们还远远不到山穷水复的境地,只要你愿意,柳暗花明并不是难事。孝顺,自是孝在前顺在后。重振家门让祖先含笑九泉,让母亲得以安享晚年,才是真孝顺。”谢琰收起笑意,郑重地回道,“至于我的婚事,阿兄的心意我领了,其余大可不必。或者,待日后阿兄登上青云路,再与我补上就是。”
两兄弟相视无言,次日谢璞便突然闭门不出。谢琰几次去见他,他都托词不见。于是,谢三郎便寻机会“巧遇”李遐玉,将她从忙碌的事务中解救出来。两人坐在茶室里煮茶解闷,谢琰无奈道:“我说的可有错?本便对那些古书孤本没有兴趣,且好端端地将那些分了也不合适。何况,日后若是教母亲与阿嫂知晓,家中定是吵吵闹闹、永无宁日。”
“你顾虑得是。”李遐玉抿着他亲自分的茶,精致的眉眼在袅袅茶雾中若隐若现,“只是,兄长一片好意却教你回绝了,他又愧疚又难过,所以索性不见你罢了。说来,也是当局者迷的缘故,分明转身便可另走一条道,他却偏偏要在一条陡峭小径上走到底。你明示暗示那么多回,他难不成毫不动心?”
“……若论固执,他与二兄也是固执得很,与母亲不相上下。明知有错,也因愚孝一路前行。光是这些时日,我并没有把握让他的脑筋转过弯来。”谢琰叹了口气,“况且如今他不愿见我,我大概也没有机会再劝了。”
“咱们再过去瞧一瞧。”李遐玉道,“你方才并未说清楚,如今已经有职田俸禄,手头有些产业的事罢。他恐怕满心以为,你的聘礼都是我们家置办的,你这阿弟不是赘婿胜似赘婿,正懊恼后悔呢。”谢家大兄看起来是个对庶务并非一窍不通,却并不知该如何打理的人。故而便推己及人,以为自家阿弟亦是如此罢。却不知,这些经济庶务,谢家三郎虽未亲自安排,却也熟稔得很。
谢琰点头称是。他在李家过得安稳,谢璞心中滋味复杂难言,可能不经意之间便伤及了他的痛处。有些事,倒是说清楚也好些,免得他以为自家阿弟只懂得行军打战之道,不懂得别的。啧,曾经沦落到风餐露宿的境地,见识过各种艰难的生活,他早已不是昔日那个愤而出走不通世事的少年了。
两人来到谢璞暂居的客院前时,却见院门虚掩,不似之前那般紧紧闭着。谢琰尚有几分犹豫,李遐玉径直推门而入,牵着他走入院中。客院到底狭小些,立在院中时,便能清楚地听见东厢房中传来的说话声。谢璞自不必言,另外一人,竟是不知何时寻过来的李遐龄。
“谢家大兄恐怕不是练字罢?分明在默写,字写得真是又快又漂亮。咦,这究竟是什么书?我似乎不曾读过,这些句子品起来真有意思。谢家大兄真是下笔如流水,恐怕早已是倒背如流罢!当真是厉害得很!”
“我唯一的长处,也不过是记性好些罢了。家中数千卷书都看过,皆能记诵下来。只是,仅仅如此,却依旧考不上进士。作那些时政策论,绝不是拥有好记性便足够了。”
“那为何不考取明经科呢?我若有谢家大兄这般渊博的学识,纵览了那么多书籍,早便去考明经了。虽说姊夫与阿姊都觉得我小小年纪,不必太过着急。但我也想早些担起家业,教祖父祖母能够早日卸下重担,安度晚年。李家只得我一个郎君,阿姊将父母之仇报了,我若不能尽早入仕,便什么也帮不得她。”
“……你说得是,到底是作宗子重要,还是作孝子重要,我竟没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郎看得明白些……”
“我年纪小,或许将这些事想得太简单了。不过,只要心中信念不变,想来日后所作所为也不会生出偏差。”
“信念……不错,信念很重要,然而在其位谋其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