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演讲
平阳现在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随着从各地回来的船队,带回来的人是形形色色的,大量非华夏人充斥着东北境内,虽然以朝鲜人居多,但是其他种族也是不少的,苏菲亚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的丈夫在冲绳的海军基地当兵,她也跟着去了冲绳俺家,有三个孩子,生活在当地也算富裕,危险也不大,可以说得上是幸福美满,但是灾变来了,她的大儿子尸变了,要咬小儿子,被她亲手砍下头颅。
然后他就带着两个孩子跑到了军港寻求庇护,天幸她的丈夫没有尸变,遗址保护她至今。
但是半年前,他们所在的军港已经岌岌可危了,所以虽然知道要成为奴隶也搭上了这艘来到东北的船。
在东北,他们干的还真是奴隶的活,但是说实话,就算没有薪水,可是干奴隶得到的食物还是比在冲绳时还要多,至少只要付出了汗水,他们一家四口还是能吃饱饭的,衣服虽然不漂亮,但是一人一身干净的亚麻布衣衫还是可以的。
在东北军法律里明确规定了不得肆意杀害奴隶,赋予奴隶最基本的人权,实际上比他们在冲绳好多了,至少每天不用担惊受怕,不用考虑吃不饱的问题,在这里,只有吃得好跟吃不好的区别。
但是以前在冲绳是没得选,现在来到东北这个恢复一定秩序的闻名世界,他们就不甘于当一个奴隶而已,谁也不想当奴隶,只要有的选择,他们一定会选择一条容易的路。
无名军的出现,让他们看见了希望,丈夫在海军基地也是一个士官长,他当兵理所当然。
所以,丈夫去参加了无名军,为家人搏一个前程,听说现在被困在瓦房子阵地,已经近两个月音信全无了。
但是苏菲亚也只能每天向上帝祷告,别无他法,她还要做工赚取每天仅有的食物呢。
两个女儿,一个七岁,一个五岁,小小年纪都要干活才能得到饭吃,不干活的话,主人不会那么好心的养着他们。
他们的主人对他们还算可以,但是索菲亚知道,这是最低等的待遇了,因为再低的待遇就属于虐待奴隶范畴,他们可以上告的。
女儿们每天要捡足够三百公斤的煤球才能给他们记十个工分啊。
现在东北矿产遍地,是用工量最大的地方,原本还有几个公立矿坑,但随着更廉价的奴隶涌入,公立矿坑也随之转手了,现在东北境内遍地都是小矿坑。
用的就是这些外来的奴隶。
苏菲亚幸运的是,她们是在平阳附近工作,安全得多,接触的机会也多,平时上工聊天时,工友们交谈也都说,参军这种事情,也就是城市附近的有机会,那些在朝鲜深山群里的矿场做工的奴隶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
苏菲亚正在一镐一镐的挖矿,矿工把煤矿装成一筐,放到矿井口,再由搬运工把矿石运走,那些矿工的孩子都是在捡这些箩筐漏出去的废渣。
其实这种工作可做可不做,但是法律上规定,孩子必须养,矿主秉承着废物利用的方式雇用这些孩子,也算压榨劳动力了。
资本家都是逐利的,有本事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可能不会太苛刻员工,但是大半的人都是靠着机会起家的,平庸的资质不会寻找商机,他们对于压榨劳动力省钱乐不知疲。
“苏菲亚,快去看看,你家的两个孩子被矿长的孩子打啊!”一个矿工冲进矿井,冲着里面大吼一声,苏菲亚一听,扔掉背上的箩筐,拎着手里的十字镐就冲出矿井。
“阿多,在哪?莉娜跟妮妮在哪!”
“在第三井堆填区的大道上,说是他们偷东西,哎,快走吧,边走边跟你说!”
苏菲亚有些无助的回头看着一起工作的人,但是他们都目露同情的目光,却没人跟着她,矿长家的孩子,那是矿区小霸王,他们都是奴隶,虽然说打杀奴隶会交罚款,但是矿长那个宠孩子的混蛋打死几个奴隶他还是赔得起的。
穷则独善其身,都是奴隶,他们没资格帮助别人。
苏菲亚一咬牙,就跟着这个叫做阿多的华夏人跑出去了。
在大道上,此时矿长家那个十二岁的小胖子正捏着一个木雕没命的踹地上的两个卷缩一团的两个小女孩,周围还有几个十岁上下的孩子帮闲。
在东北,规定孩子八岁不上学为违法,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认为上学无用,等他们这些孩子长大了,东北局势早就明朗了,还不如在家逍遥几年,等着接手家里的生意才是正理。
有这样想法的一般是有一定土地的农民或者是暴发户一样的商人。
所以矿上才这么多孩子。
这些孩子除了工作的奴隶孩子,就是一群以欺负人为了的小混蛋。
区别他们也很容易,身上干净的就是有学不上的混球,跟煤炭一样黑的就是没机会上学的奴隶孩子。
苏菲亚疯了一样冲散包围的孩子,看到自家孩子已经被打的脸上全是血,嚎叫着播散人群。
“滚,滚啊!谁再打我的孩子,我可怜的孩子,我就让他们死,死!”苏菲亚生硬的汉语说的骇人无比。
但是苏菲亚刚才拨开人群的时候,比较冲动的用指甲划伤了矿长家的孩子,矿长家的小胖子感觉到脸上疼痛,瞬间就嚎了起来。
事情闹大了,有人去叫矿长了。
此时此刻,矿长正头大的跟几个无名军政治部的人按着花名册依次查找立功军人的家眷。
“王老板皱什么眉头,我们从你这里提人又不是不给你钱,双倍购买时的价格,怎么你也有些赚头不是?”
商人都是贪得无厌的,他一边翻着名册,一边嘀咕:“我养着他们不费粮食么。”
“矿长!小少爷在堆填区被苏菲亚打伤了,脸上都出血了!”
“什么!这个婊子,我要废了她!”
政治部的几个人看着自己手里的名单,落在了一个名字上。
“苏菲亚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