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暴怒

  第919章暴怒
  西伯利亚的夏季上演着炎热风暴,通古斯卡河的天空下有一场惊心动魄的征战,河畔一带,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几乎将所有东征大军调到了通古斯卡河,仗打到这个份上,不分出个胜负,谁也不会甘心的。尤其是维雅切,通过几个时辰的鏖战,已经看出东方人有些无法支撑下去了,直到现在东方人还没有援兵到来,便能说明他们后续力量不足。这是拿下西伯利亚最好的机会,只要打赢这一仗,在叶尼塞河以东,联军将再无对手。罗伟德诺夫号令铁锤骑兵团重新集结,他们下一个攻击方向就是叶琳娜所部驻守的西面防线,多尔勒和柏腾恩休整后也随着罗伟德诺夫一同向西面移动。
  多尔勒贵为腓特烈家族的继承人,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其中斯拉夫语也是其中一门,所以多尔勒与罗伟德诺夫交流起来并不存在什么障碍。战局明显朝着联军倾斜,可多尔勒眉宇间一直凝聚着化不开的愁容,罗伟德诺夫对这位来自腓特烈家族的贵族是非常尊敬的,出声问道,“腓特烈大人,你在担心什么?”
  “罗伟德大人,你觉得我们推进速度如此快,真的是好事么?到现在为止,我们对这个东方帝国根本缺少足够的了解,急着推进,贸然深入叶尼塞河以东,很可能会让我们陷入泥潭之中。维雅切大公太急切了,通古斯卡河这一仗不应该发展到这一步,在这里耗损严重,很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多尔勒秉承着敏捷的思维,他对兵法颇有研究,纵观几百年的战争史,想要赢取最后的胜利,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对手。在毫无所知的情况下,最稳妥的方法就是稳扎稳打,攻守兼顾。可联军的行军速度就过于快了,攻打泰梅尔高地没有问题,完全可以退回叶尼塞河西面向北推进后再行渡河拿下泰梅尔高原。反而直接从通古斯卡河进入泰梅尔高地,风险就大多了。多尔勒并不反对试探性打一下通古斯卡河,只是愚蠢的斯拉夫人硬生生把试探性进攻弄成了混战。洛泰尔国王下令发兵救援,毫不意外,因为他多尔勒可是腓特烈家族的继承人,生死存亡关系到洛泰尔国王和萨克森王国的前途和命运。但是维雅切的反应,就有些出人意料了,竟然将所有步骑全部投入到通古斯卡河,导致日耳曼人无法独自撤退。
  罗伟德诺夫轻轻的点了点头,他是非常同意多尔勒的看法的,至少,罗伟德诺夫也觉得迅速推进到通古斯卡河非常冒险,“腓特烈大人所言极是,可惜你我都无法主导维雅切大公的想法,维雅切大公太渴望这片土地了。其实去年兵败泰梅尔高原后,回到图罗夫,便多方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帝国。从波斯人口中才得知,这个神秘的东方帝国富饶强大,广阔的西伯利亚不过是最近才占据的,他们在这里投入的力量并不大。东方帝国的精锐大军大都集中在南方几百里外的地方,那里要比西伯利亚繁华一百倍,而且人口众多。近十年,东方帝国皇室出现一位伟大的亲王,在他的带领下东方帝国的军队相继打败了几个强大的邻国,领土不断扩张。这位皇室亲王文韬武略,战功赫赫,被波斯人称为东方的凯撒大帝。”
  东方的凯撒大帝?遥远的东方永远无法明白凯撒二字意味着什么,长时间以来,每一个西方人对罗马帝国拥有着一种别样的崇敬,而那位缔造了罗马帝国的凯撒,成了很多西方人心中的神。凯撒一生,文治武功让人慨叹,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罗马帝国,他不是帝王,却胜似帝王,凯撒大帝当之无愧。如今东方出现了一个凯撒大帝,那惹怒这样的帝国,真的很好么?快速深入叶尼塞河以东,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可惜战场形势没有给多尔勒太多时间去考虑,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加入到混战之中。
  林冲走出临时大营,冒着箭矢来到了西线,找了好久才找到领兵作战的叶琳娜,叶琳娜的身份是林冲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也许叶琳娜在王宫里地位并不算多高,可是她对西伯利亚的意义是无人能代替的,“叶琳娜,你速速后撤,这里有林某在。”
  “林将军,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是怕殿下怪罪对么?哼,到这个时候了,还想那么多做什么,我做这些事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殿下,是为了身后的族人,通古斯卡河一战要是败了,我的族人还能剩下多少,这个时候让我撤下去,做梦!”叶琳娜瞪着杏核眼,腮帮子鼓鼓的,那个叫赵有恭的家伙,关中刚稳下来,就把她发配到西伯利亚来,自己还得尽心尽力替他开拓西伯利亚,想想都觉得来气。
  叶琳娜对赵有恭有怨言,林冲早就知道,他可不愿意掺和殿下的家事,还不为了殿下,要是不为殿下,叶琳娜早跑回关中过清闲日子了。要说殿下这么多女人,谁最渴望生孩子,可不是萧芷韵,而是眼前这位叶琳娜。叶琳娜死活不撤,林冲只能陪着她顶在前线,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的进攻越来越凶猛,随着罗伟德诺夫和腓特烈的到来,在西面,联军已经形成了绝对的优势,叶琳娜所部被打的只能收缩防守,中路虽然有猎豹营帮助,但反攻之势也已经荡然无存,如果还没有援兵到来,恐怕通古斯卡河一战,西伯利亚驻军就要损失惨重了。
  耶律沙身先士卒,率部不断反击,奈何联军兵马众多,从三个方向围困猎豹营,缩小骑兵活动范围,渐渐地通古斯卡河附近已经被联军主导。厮杀这么久,耶律沙疲累不堪,麾下猎豹营已经折损过半,其中铁浮屠由于参战时间过多,战马无法坚持,导致铁浮屠已经无力再战。一名亲兵从东面跑来,神情狼狈不堪,“耶律将军,蛮军突破左翼防区,姜笑磊将军已经率部向我部收缩,姜笑磊将军希望耶律将军速速收缩防御,蛮军骑兵已经扑了过来。”
  左翼阵地被破,耶律沙只能仰天长叹一声了,蛮军骑兵如果再加入战局,恐怕中路防区也会很难撑得住。难道,这一战真的要败了?耶律沙不想承认这个现实,可事实总是残酷的,西伯利亚驻军纵横北地多年,终于要在通古斯卡河遭遇惨重的打击了,这一败,不知道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联军在各处高歌猛进,胜利似乎近在眼前。落日的余晖残影长长,通古斯卡河的水依旧流淌,血液深入山峦大地,灌溉着这片蛮荒之地。
  “咚...咚....咚....”隆隆的鼓声响起,就在西伯利亚驻军陷入绝望的时候,伴随着阵阵鼓声,在东南方出现一片黑影,黑影越来越近,竟然是一支人数众多的骑兵,这些人身着异服,手持弯刀,他们的冲锋很散漫,可是此起彼伏的呼喝声,众多的人数,给人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奔跑中,这些骑兵手持长弓,箭矢纷纷飞出,他们的骑射功夫非常高明。助攻左翼的联军被突如其来的箭雨打蒙了,面对着人数众多的弯刀骑兵,每个人都生出了恐惧之心。
  海东珠所率领的蒙古人终于来了,来的虽然晚,却救了西伯利亚驻军的生命。通古斯卡河之战打了如此久,其实双方都已经是在咬牙坚持了,不愿意放弃,是因为谁都不甘心,这个时候只要出现一点变数,就有可能阻止这场战斗继续下去。而蒙古人的出现,成了最关键的变数。蒙古人远道而来,可谓是人困马乏,但是维雅切和洛泰尔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只知道对方骑兵人数众多,又是新来的援军,而己方打了这么久,已经累得够呛,继续打下去,很可能会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维雅切很不甘心,但为了大局,还是下令道,“撤吧,传令罗伟德诺夫、柏腾恩,率部向南努科城撤退。”
  在将要胜利的时候,联军潮水般退去,由于蒙古人的到来,一场恶战以不可思议的方式结束,当联军纷纷撤走,那些还在坚持的定****士兵大多瘫倒在地,也不管地上有多污秽,顾不上身边有多少残肢断臂,努力的呼吸着,享受着活下来的欣喜。每个人都渴望活着,即使最强大的战士也对死亡充满畏惧。蒙古人同样无法主动追击,因为他们为了赶到通古斯卡河,跑的苦胆都快吐出来了,一个个从马上翻下来,坐地上呼哧呼哧喘粗气,战马也是各自寻找休息的地方。事实上,刚刚蒙古人的凶悍都是装出来的,可惜联军不晓得内情,如果真的继续打下去,后果真不好说。
  海东珠骑着马沿着河边观察战场,越是看下去,越是心凉,这一战打下去,西伯利亚驻军可真是损伤惨重了,河边到处是战士的尸首,甚至还看到了几个指挥使也惨死战场。经此一战,西伯利亚驻军恐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了。
  太康四年八月二十一,大宋汴梁城,夏日的风潮没有退去,百姓还在感受着那份湿热,可是在皇宫里,人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寒冬的冰冷。御书房内,赵有恭神情凝重的站在书案前,唐淼等人也站在厅中,大气不敢喘。赵有恭呼吸粗重,最终还是没忍住,像头雄师一样暴怒起来,抓着那份来自西伯利亚的军报砸到了唐淼脸上,“本王去年就知会情报处和暗堂,无论用什么办法盯好了斯拉夫人,可是你们做到了么?斯拉夫人一统基普罗斯,维雅切转头天主教,并与日耳曼人勾搭在一起。如果你们不了解宗教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不了解什么是日耳曼人,本王不怪你们。可是对方结盟到发兵挺进叶尼塞河,至少需要六天时间,如此长的时间,西伯利亚方面竟然对此毫无所知,情报处和暗堂就是这么做事的么?唐淼,这些年本王对你非常满意,将暗堂尽数交于你,你就是这么回报本王的?”
  赵有恭实在是气到了极点,就因为情报不利,本来就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军民活活葬送了十几万人,对西伯利亚的建设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破坏。两天之内,十几万军民惨遭屠戮,大宋朝这些年兵戈不止,可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惨事?两天之内十几万军民啊,他们完全可以免遭屠戮的。唐淼脸色森冷,咬着牙头也不敢抬,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似乎有什么话想说,最终却没说出口。章亿、东方瑾等人也不敢劝诫,因为南努科城发生的事情实在太让人震惊了,大宋朝立国这么多年,什么时候发生过如此惨事。发生这种事,必须有人负责,在汴梁城内,唐淼这个暗堂负责人是难辞其咎的,当然情报处的崔念奴也逃不了,只不过崔念奴远在长安,殿下无法责罚罢了。
  此时的赵有恭就像一头暴怒的狮子,随时都可能撕碎眼前的人,每个人都胆战心惊的,这时房门被人推开,萧芷韵手持马鞭迈步走了进来。看了看书房内神情畏惧的众人,她对章亿等人说道,“章学士,你和诸位先退下去吧,本妃和殿下说会儿话。”
  这个时候能劝诫赵有恭的,恐怕也只有萧芷韵了,希望萧妃能平复殿下的心情。章亿等人行过礼,一起退出了御书房,只不过大家没有走远,因为过一会儿还得重新商量西伯利亚的事情。
  捡起地上的军报,萧芷韵脸上一丝震惊的神情都没有,将军报放在书案上,慢慢来到赵有恭眼前。可是萧芷韵接下来的话,却给人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赵有恭也颓然的跌坐在椅子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