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大婚

  道家讲生,佛家谈死。
  道家求的是长生不死,而佛家讲的却是死后进入西天极乐世界,说的是来世轮回、因果报应。
  李超不求长生,也不信轮回,他心中自有一套人生哲学。
  活在当下。
  人生短暂,百岁都已经是极致,因此努力的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将来后悔遗憾就行。
  在汉京一呆就是七年。
  李超已经七年没有离开过汉京了,也不管李世民这次是真的因丧妻而伤心欲绝到想要退位,还是想借机试探下太子或者试探下他,都不重要。
  反正就算李世民真退位,那也是太上皇。他那太上皇也与李渊那个太上皇不同,朝政依然是他想插手就能插手,甚至他当了太上皇,朝廷也依然是由他控制的,根本不会改变什么。
  因此李超提议监国,其实也是早明白这些。
  “可怜晋阳和新城两个公主,才一两岁。”
  家里,崔莺莺也叹惜着道。
  这段时间,皇后丧事期间,她也与许多命妇一样入宫帮忙。
  皇后所生的四位公主之中,长乐公主年纪最大,今年已经虚岁十五。李璟今年十二,比公主小三岁。本来公主已经到了能出嫁的年龄,只是李璟较小,原来还打算明年先把公主娶回家。
  可现在,皇后一崩,公主得为皇后守孝三年。
  虽然守孝三年实际上为二十七个月,但也是两年多,到时公主也快十八了。
  “再过三年,太平郎也不过十五,那时也还刚好。”李超说道。
  跟十三娘说起要回灞上,也去长安、陇右等地看看。崔莺莺倒觉得这想法也不错,“我也快有十年没回长安了,这次我们也能一起去吗?”
  “当然可以。”
  “那就一起去,把孩子们都带上。”
  如今李超有二十一个儿子,二十七个女儿。因为妻妾多,而又没夭折过孩子,因此李家现在是人丁兴旺。大的孩子已经十二,小的还在吃奶。
  “等年后就走吧。”
  带上全家回灞上老家,对于李家的儿女们也很重要,有好些儿女,甚至还没有见过灞上见过长安。
  灞上李家,李家的根可是在长安灞上,总不能儿女们连灞上都没去过。
  李世民说摞挑子就摞挑子。
  贞观十二年末,太子承乾再次监国摄政,李世民不理政事,甚至直接搬去了原来太上皇李渊的北宫。
  太子入住紫微宫。
  “赵王,殿下召见。”
  李超接到旨意来到宫里,御书房中,承乾和宰辅们都在。
  “文远,有一件事情要与你商议。”房玄龄见面便说道。
  眼看着新年将至,今天皇帝却突然派人传了一道旨出来。皇帝让宰辅们做准备,册立李超之女李芳华为太子妃,明年正月迎娶太子妃,举行大婚。
  皇后去世,做为子女的要守丧。百姓是守丧三年,实际二十七个月。但承乾不但是皇后之子,如今也是监国太子,做为监国摄政之太子,国不可一日无君。
  因此监国太子的丧期很短,以日易月,守孝二十七天就可以。
  承乾今年十八,李芳华也十二。
  李世民下旨要册立太子妃,并明年迎娶太子妃大婚,也并没有什么问题。这一次的太子监国,并不同于以往。
  “是否三年之后再大婚?”李超皱眉问房玄龄。
  不过房玄龄却觉得还是明年大婚的好,正式迎娶太子妃后,也意味着承乾真正的成年,肩挑日月,统摄国政了。
  当然,这按民间的习俗,也可以算是冲喜了。民间守孝,也有不守三年的,那就是成亲冲喜。
  其它宰辅也认为现在册封太子妃比较合适。
  太子妃已经十二岁了,明年就十三,不算小。长皇皇后当初嫁给皇帝,不就是十二岁吗。
  “殿下的意思呢?”李超问承乾。
  “这是父皇的旨意,孤没意见。”
  这个事情就算这样说定了,朝廷开始负责册立事宜,并选好明年迎娶大婚吉日。
  御前会议结束,李超留下与承乾说话。
  承乾有些憔悴,消瘦了些。
  “太师,封臣领地增兵和减税折,孤已经仔细思虑过,准备正式采纳推行。诸侯封臣可按爵位拥有不同兵额,子男可领兵额一千,侯伯两千、县公郡公三千、国公五千、郡王八千、亲王一万。”
  承乾似乎更加成熟了。
  “封臣可以统领指挥领地内民兵,朝廷驻扎在领地内的兵马既接受领主指挥,也接受朝廷枢密院和兵部指挥。”
  “领主享有领地内一半的税收,另一半则要上缴朝廷。”
  李超的提案,李世民一直没给答复。
  而现在承乾再次监国摄政后,处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这个。在承乾的坚持之下,也有一些宰相的支持下,承乾有了现在这个决定。
  “太师,兵马国之重器,如今朝廷增加领主的兵额,也是为大唐边疆的安全考虑,同时也考虑到封臣们的安全。但同时,也有几条严令。诸侯之兵,需全部自给军费。其二,诸侯之兵不得出领地边界。其三,诸侯军队同样要接受朝廷的统辖。”
  “还有一个,诸侯不得自制武器装备,所有装备,皆须向朝廷采购,并且数量不能超过所有兵额之需。”
  朝廷不承担半点领主们的军费,而且领主们不得自己制造军械装备,只能从朝廷采购。仅这两条,也让大多数领主难以真的如额拥兵了。
  就算是李超这样有钱的领主,但军械制造权不在手,只能从朝廷买,也会大受限制。
  领地的行政和财税、司法三个大权,依旧归朝廷。朝廷派遣官员管理地方上的行政、司法和财税。
  领主们争取到的,只有统兵权。
  还有领地税收,领主们能拿到一半了,这也算是极大进步了。
  但可以预见,朝廷以后肯定会减少对边疆领地的兵马派驻的,以后领主们真的只能靠自己了。
  李超却挺高兴的。
  好事。
  能拿到兵权,已经非常重要了,起码诸侯在领地上更有安全感了。
  兵额上也挺让李超满意的,子男一千,侯伯两千,县公郡公三千,国公五千,郡王八千,亲王一万。
  这比过去的领主卫队的限额,都是数倍的提升了。
  何况还有民兵呢,民兵与封臣军队的最大区别,也就是装备和训练上的了,但却没有数量限制,真发生战争,可以成为领地军队最好的补充军。
  “此事陛下同意了吗?”李超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承乾道,“孤已经奏报给陛下了,但陛下依然是没有回复。”
  “太师真不留下吗?”
  “准备出京转转。”李超道。
  爷俩就这样一对一答,都有些漫不经心。
  承乾刚接过皇帝抛下的朝廷,肩头沉重。而李超却是在想着,该离京巡视一番了。
  “既然如此,孤也无法挽留。孤为太师加巡抚关陇河朔青藏西域衔,太师代朝廷巡抚长安以西诸地,体察民情,按察百官。”
  李超推辞。
  去长安等地一趟后,他还打算再去东南呢。
  “太师不要推辞,这又不是什么封赏,是一项差使。”
  “也罢,不过我可能会不太负责。”
  爷俩说了好一会话,最后承乾亲自送李超出宫。
  吉日选定,宫中使者和礼部的官员来李家宣读册封太子妃诏书。
  十二岁的长女芳华接诏,李超站在一边看着年少的女儿,很心疼。还这么小呢,原本他还打算等再过四年的。
  贞观十二年末,各地朝集使云集。
  藩属国和外邦使者也八方来朝。
  但今年的正旦大朝却是由太子主持,皇帝根本没有露面,这让人十分惊讶,不免多了许多猜测和流言。
  正月初八,由太史丞李淳风亲自选定的吉日。
  太子迎娶太子妃。
  大婚。
  婚礼极为盛大隆重,整个汉京都见证了这个大婚。
  李超也正式成为了太子的老丈人。
  许多人猜测赵王必然权势更上一层楼,可就在二月,李超却带着全家出京。
  太师、赵王李超奉旨钦差,巡抚关陇河朔青藏西域诸道!
  在人人都以为李超肯定会在朝中辅佐女婿太子的时候,李超却突然离京了。
  皇帝久不露面,太子监国,而此前汉京留守、首辅太子监国四年的赵王,却也突然离京。许多人,都感觉扑朔迷离。
  李超出京后,坐船沿丹水而上。
  这几年,承乾主持修了丹灞运河。引丹江水通漕到商州,然后接灞水入长安。
  山南的丹水和关中的灞水,其实仅隔着不到十里的一道分水岭,这也是汉江水系与渭河支流最接近的地方,此处山势较低,丹江的通航条件又远比后世好的多,特别是在修了丹江水库之后,更是可以直接通航到商州。
  而在商州上游,通过修水闸之后,还能再往上通航。
  而在山岭另一边,疏通石门至长安的灞河水道,也使得蓝田到长安有了可通漕运的河道。
  虽然中间有十里不到的山岭无法挖通汇合,但经过挖低修整之后,在这一段采用陆路转运,联通丹灞两河,也效率大大提升。尤其是在这段不足十里的陆路上,首次采用了轨道马车来转运之后,效率更是大大提升。
  采用双向轨道马车,大大提升运力,完全能满足船运的货物转运。
  丹灞道的通航运输虽还达不到西运河那么的便利,马车轨道转运,也不如方城山垭口挖通通航这样了得,但也依然让山南和关中的运输更加便利。
  特别是使得中京汉京和西京长安之间,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
  李超看着轨道上,数匹马拉着一长串的四轮车厢很轻松的走在轨道上,也不由的惊叹连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