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大理寺卿郑善果看着算快面前的王太监,听着他一脸微笑的说出侯君集死了的消息,心里想骂娘。
大理寺是他的衙门,结果侯君集自杀了这消息居然是一个太监来告诉他。这可是内侍监的太监啊,谁不知道他是皇帝身边的宫廷总管。
“侯君集怎么死的?”
“暴毙!”
王太监依然是那副仿佛人畜无害的笑容。
暴毙。郑善果也笑了笑,这个消息真是有意思。
“好的,我明白了。”
“郑国公真的明白了吗?”王太监提醒。
“事已至此,某当然明白了。”
王太监满意的离开了。
郑善果立即叫来了监狱的官吏,一个个的询问。最后明白了一切,侯君集果然不是好死的,事情很清楚,皇帝亲自到牢里见了侯君集,然后赐了一杯金屑酒。
至于为何不明说赐死而是暴毙,老官场的郑善果也是非常明白的。
为了一个侯君集,天下舆论汹汹,甚至前后四位宰相辞职,还捎带一位枢密使。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杀侯的事情了,而是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斗争。
现在皇帝已经骑虎难下,眼看着继续僵持下去,就下不来台。可如果杀侯,皇帝则将威望扫地。
皇帝也不简单啊,关键时候来了个暴毙。
侯君集就这么突然暴毙了。
皇帝也不用被迫打自己脸了。
侯君集这一暴毙,死的最是时候,连方式也最好。
“总算是死了,某也可以轻松些了。”郑善果提起笔,开始写报告。
中书门下。
郑善果的报告很快呈到这里。
“侯君集死了。”
房玄龄惊叹着道。
“死了?怎么死的?”
“郑善果说侯君集突然肠绞痛,暴毙!”
杜如晦沉默了一会。
“死了也好。”
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可能说死就死。早不死晚不死,这个时候死,肯定有内情的。
“奏报陛下吧。”
“郑国公说侯君集暴毙还是王太监通知他的。”这句话就说的非常有内涵了,一下子就把大理寺的责任给摘除了,同时也隐晦的表明了侯君集暴毙的真正内情。
宫中是知情的。
“这样也挺好的。”
一件棘手的事情,以这种方式解决,也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李世民派人去卫国公府请李靖回去,结果李靖拒绝。
“卫国公说旧疾发作,伤痛不能理事。”
“加封李靖太尉!”
旨意送到卫国公府,李靖倒是接下了这太尉的三公衔,可就是不肯继续回枢密院。
一天之内,李世民三次下旨请李靖回去,李靖三次拒绝。
李世民无奈。
“授屈突通为枢密使,以刘弘基、柴绍、段志玄为枢密副使。”
武当山。
李超听说侯君集暴毙狱中时,只是点了点头。侯君集突然暴毙,内情当然瞒不过李超,郑善果可是他丈人呢,再说柯庆手下的那支刺客队伍如今已经带出来了,收集点情报完全没问题。
李超把消息告诉了程咬金。
老程倒是兴奋不已,“狗日的,总算是死了。”
“让他多活了三个月。”李超很平静的道。
候君集肯定活不了的,只是没料到最后是这么一个死法,李世民赐死侯君集,然后对外说是暴毙,这么看来,李世民其实还是不肯认错的。
倒是时报和半月谈遭了池鱼之灾,居然被李世民给封了。
这也是他没料到的,不过又在意料之中。
时报和半月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连朝廷自己办的汉京报都完全比不过。早前这两份报纸,还比较遵照李超的话,尽量别涉政,只做新闻。但现在,李超没有太多精力却管他们的时候,这两份报纸,还是不可避免的涉及了。
民间舆论涉及朝政,早晚会被收拾的。
这次李世民一怒之下,封禁了,他也不意外。只是意外李世民把李靖也给弄的辞职了。
“可惜了。”马周感叹着道。
这两份报纸,在他看来,是民间御史,对于朝廷广开言论,劝谏君王有很大的作用,甚至还能监督朝廷百官呢。
不但如此,报纸还有开启民智,弘扬圣贤道德之好处,但现在却被封了。
“不用担心,封了还可以解禁嘛。我这就比房杜几位宰相去信,时报和半月谈好好的办报,没有触及王法国规,陛下凭什么封禁?这天下总得有讲理的地方,我相信朝廷能给我一个答复的。”
马周笑笑,“这可是陛下封的。”
“确实,但陛下封禁两份报纸,却没经过朝廷。”
马周摇摇头。
他不再说那个,“文远,你对现在朝局怎么看?”
“挺好的啊,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粮价下调,斗米不过二十文钱,已经恢复到了一个很低的价位了。另一方面,朝廷通过佛道整顿和大普查,再加上之前的奴隶放免和赎身,现在朝廷的人口已经达到了近五千万之众。最让人惊叹的还是课户。”
“武德四年,朝廷总户数不过三百万,课户不过百万,课丁更只有一百余万。但现在,朝廷的户数已经达到一千万户,课丁更是多达一千五百万。户籍翻了三倍,课丁翻了十倍。国力大增啊,要不陛下怎么会开始那样瞎折腾呢。”
这几年,朝廷又是整顿佛道,又是借大灾清理豪强的隐户逃丁,又搞户口普查,折大户为小户,搞移民分地,放免奴隶自由等等。基本上把过去隐匿的人口都扫出来了。
加上战争俘虏过来的,还有突厥归附的,当年战乱时落入突厥等地方的汉民,还有西南等地土蛮獠人等归附,使得现在朝廷户籍上的数字,是相当的惊人。
一千万出头的总户数,还有超过一千五百万的课丁。
总人口多达五千万。
这实力,甚至比前朝的开皇盛世时的官方户籍人口还多,李世民也正因此才有些飘飘然。
对外,朝廷数次用兵,屡战屡胜,有点无敌天下的意思了。
突厥也看着要完,高句丽也大败一次。
吐蕃和高句丽先后请降,契丹和奚内附。
这让天可汗李世民飘飘然,才会那么作。
“大唐还没有到那地步吧?”马周当过户部尚书,虽然当的时间不久,可是掌过大唐的家,知道家底的,财政赤字不少呢。
“大唐确实还没有进入盛世,可这局势也是开国以来最好的了,陛下还年轻,一时飘了,也正常。等过些时候,他发现朝廷还是那个空壳子,空虚的家底后,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治国哪有这么简单的。
大唐现在连点积蓄都没有,今年风调雨顺自然是一切都好。可只要一场天灾,或者一次敌人入侵,都可能导致朝廷的困窘。
不但朝廷国库空虚,现在大部份的百姓,都没有积蓄存粮。尤其是各地边疆上的新移民们,要在那些立足开拓,自给自足,还得有不少时间呢。
都说三年风调雨顺,才可能有一年之积。九年风调雨顺,才有三年之粮。而一场大灾,可能就要耗费掉好不容易积攒下好几年的积蓄。
没有个十年的安稳,怎么可能有盛世。
更别说国富民安了。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朝廷现在推行新政,普通百姓不用交两税,倒不怎么反对了,可那些地主豪强们却是实打实的被触犯了利益的,他们能安安心心的?
李世民高兴的太早了。
“老程。”李超叫程咬金,“跟你商量个事,让处默去南诏如何?”
“去南诏干嘛?”
“我打算让处默当镇南都护,去南诏历练历练。”李超笑着道。
朝廷原本是打算让侯君集去的,现在侯君集暴毙了,这个位置还空着呢。
“你有有什么鬼主意,跟我说明白点,要不我可不放心让处默去那么远的地方。”
“其实也没什么,一来让处默出去历练历练,他这些年一直跟着我,本事是学了不少,可缺少独当一面的机会,去南诏正好。再则,南诏那地方不错的,四季如春,气候好,虽然天高路远,地处偏僻,但那里很有商机啊。”
“屁的商机啊,全是些未开化的獠夷。”程咬金不屑的道,要说商机,他现在只对琉求岛有兴趣。上千里的大岛,离中原又近,打下来那就是个聚宝盆啊。
“你啊,什么都不懂。南诏那边虽然远,虽然偏,但他们资源啊。蛮獠多是没错,不开化也没错,但越是这样,这钱就越好赚。种茶、采药、挖矿,甚至直接挑动那些蛮獠们内斗,我们直接跟他们买奴隶,这不好?”
“偏远也不怕,修条路去就好了。”
“你还真打算让我家大郎去南诏啊?真要跟蛮獠们做生意?”
“你以为我吃撑了跟你开玩笑啊,我跟你讲,处默去了那边,顶多三年,就能打开局面,到时晋封一个县公不成问题。而有处默在那边,我们的生意肯定也能打开局面,绝对能赚大钱。”
程咬金还有些犹豫不决。
“老程,云南那边有很多金矿银矿的,随便占一座,到时就能大发啊。”
“嗯,大郎确实需要出去历练历练了。”程咬金笑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