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柏举之战
齐军将士终是保全了下来,这也难怪,大秦原本要的就只是保证北境的安宁,而不是和齐国不死不休,若是真的是将齐军江陵凌迟处死,一众齐军士卒尽数坑杀,大秦与齐国就真的变成生死之敌了!
这份事情,林玧琰自是不会去做,再者就是因为那位姬周天子的表现的确是让林玧琰起了忌惮之心,那位姬周天子的狠厉虽说是情有可原,但终究是过于戾气了,以至于让林玧琰对这位姬周天子保持了几分距离的原因所在。
至于齐将田璋等人,林玧琰也是尽数扣押了起来,此番洛邑一战齐军的伤亡也是在数千人,至于伊阙、宜阳、孟津渡等地的齐军,皆是见到了情势不对,稍作坚持之后,便是向着大秦军队投降了。
这般一来,倒是让林玧琰盛传的“齐兵好溃逃”的名声,也是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八月二十五日,大秦驻防洛邑的途中,韩悝也是连忙从宛城赶来,因为此番洛邑之战,亦是需要韩悝再一次出使魏国一趟,亦是拿着质控姬周王畿的权力,向着魏国寻求庇护,亦是对魏国表明心思,此番进攻姬周王畿,驱逐齐国军队,乃是对齐不对魏国,更是对徐州会盟没有威胁。
待十日之后,已而是九月初,韩悝回返洛邑,终是点了点头,对着林玧琰也是安心说道“魏国担下了此事”。
林玧琰闻言,虽说是知晓魏国极有可能这般做,但还是怕有什么意外。
并非是魏国好心,为大秦担下了这件事,实则是因为魏国从长久来看,让齐国占据姬周王畿,对魏国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故此魏侯也是嘱咐韩悝,勿要对齐军斩尽杀绝,待徐州会盟之日,将齐国的泰山军驱逐返回齐国境内,再备上一份厚礼前往齐国拜访田氏家主,此事,魏国当时鼎力劝和。
随后,韩悝也是若有若无的说道,此番魏侯之所以没有借此勒索一笔秦国财富,乃是因为往昔魏国的三晋盟友,已经是出了间隙,赵侯因为林胡进犯国内,无意前往徐州会盟,至于韩侯,亦是对此事处于观望的姿态,这个时候,秦国的姿态便是极为重要了。
魏侯也是希望,秦公能够率列国诸侯之先,发声会盟徐州的消息,如此一来,魏侯自然是应下来了劝和秦齐之间此场战事的消息。
韩悝亦是应下来了此事,至于洛邑的归属,魏侯也是顾忌齐国对此事的看法,故此并没有直接应下,而是将洛邑的质控三年之权交给了秦国,看来是打算三年之后,待徐州会盟亦是木已成舟,魏国再取洛邑,便没有后顾之忧了!
如此一来,洛邑之事基本是尘埃落定,林玧琰也是要着手准备前往徐州会盟一事,如今距离前往徐州会盟的消息仅仅是有一个月时间了。
亦是为了答谢魏侯,秦公亦是昭告天下,大秦已经是着手前往徐州会盟一事。
果然,此事也是需要有人先发声的,大秦发声五日之后,韩国、燕国皆是发声,或是君主亲自前赴徐州,或是派遣诸侯国使者,前往徐州会盟。
魏侯听闻此消息,亦是吩咐了翟冲赠予了秦国数万石的粮食,亦是嘉勉秦国率天下之先发声支援魏国的消息。
于是,大秦点兵五万,将会陪秦公前往徐州会盟,驻扎在魏国的河阴一带。
九月二十日,一则消息,又是从中原东南的吴楚之地突然流传到整个中原,甚至是连此时已经是奔赴到魏国境内的林玧琰,亦是不能够不注意此事。
乃是吴国和楚国在柏举大战,且是楚国大败。
原来是在九月之初,在寿郢的楚王极为不满意上柱石景舍面对吴国敌兵采取的保守姿态,便是将自己亲信重用的子常替换了景舍,指挥楚东四十万兵马作战。
原先子常在对吴国一战之中,便是节节败退,但是子常却是不自知此事,认为自己乃是兵力太少,因此子常在得到楚东四十万兵马的统率之权,便是立即调兵遣将,一改上柱国景舍的防守策略,采取了积极进攻的姿态。
其中子常也是深知,驻扎在楚东之地的吴国大军,方才是楚王的心腹之患,毕竟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楚王亦是在寿郢两三百里开外便是有一支吴国驻扎的军队,寝食难安,是故,子常想要先是击溃楚东的吴军。
孰能够料到,就是在子常集齐三十万大军,想要击溃吴国的“伯丕部”五万大军的时候,却是先后遭遇吴将伯丕的攻击,连连输了三场大战,不得以的情况下,子常率领参军退到了柏举一带,想要在此凭借优势兵力,一聚击溃吴国的大军。
孰能够料到,在吴国的大将军孙长卿得到了消息之后,便是立即知会吴王,令王族公子夫概率领三万姑苏王军支援伯丕,而孙长卿本人更是携带三万吴国精卒,翻山越岭,五日之间,日行百里,在柏举大战的前一日秘密到达了柏举附近。
但此时,楚将子常尚且不自知也!
吴军本就是悍不畏死,那公子夫概,虽乃是王族公子,却是作战凶猛异常,柏举大战当日,便是请命吴王,率领五千先锋军凿穿了楚军阵形,直取楚国的中军大营。
那楚将子常也是没有料到吴军居然是如此迅猛,凭借五千人马便是进攻楚军本阵,子常调兵能力有限,且是兵将多不熟悉,居然是被夫概杀到了中军大营面前。
吴王见状,也是知晓,楚军孱弱,便是尽发吴国兵卒,进攻楚军,楚军大乱,互相践踏而死伤者不计其数。
伯丕部和孙长卿所部的人马汇集,亦是配合姑苏王军掩杀,驱逐楚国残兵百余里,柏举之战,吴国也是因此大胜,楚国的三十万楚东精锐或死或伤,溃不成军,这也是意味着,楚东自此之后,再无能够抵挡住吴国大军的兵马。
而楚国的都邑,寿郢,亦是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