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士林(5)
碧峰山披雪洞是桐城附近的名胜,距离城市不远,而风景却很是不错,一直以来,也是桐城的文人雅士们喜欢去的地方。郑森和顾绛跟着方以智乘着马车出了城,没走多远就到了一处村庄。就见有一群人已经抬着几个轿子在路边等着了。原来这村里的人,大多都是方以智家里的佃户,方家在这村中还有一处小小的别院。
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颤颤巍巍的(这个时代的人的营养状况普遍不好,所以五十多岁的人就已经是两鬓花白,显得很老了。)迎来上来。
方以智赶紧下了车,这老者便道:“听说公子要来,小老儿已经吩咐人连夜把别院都打扫好了,公子和列位公子都可以先进到别院里喝杯茶,然后再上山。”
“忠伯,有劳了。”方以智也回答道。
这处别院方以智也和郑森提到过。其实在这村子里,真真正正的是方家的产业,也就是这个别院,至于其他的佃农以及他们的土地,其实都不过是来归附他家的而已。
在我大明,士绅乃是特权阶级。当初明太祖定鼎的时候,给予了读书人一些特权,比如说,若是考上了功名,家中就可以有多少土地免除各种捐税。如果只是考了个秀才,那所得倒也有限。但是如果能中个举人甚至中一个进士,那能够得到的优惠就非常多了。明朝初年,太祖成祖那会儿,税负总的来说还算轻,但是到了后来正税之外的各种赋各种费却迅速的增加了起来,依照黄宗羲后来的研究,每一次为了降低百姓赋税压力的改革的结果都是赋税水平在短时回落之后,又迅速的上升到比原来的水平更高的位置上。这也就是后世所谓的黄宗羲定律。郑森有时候甚至都会觉得,这简直就像是“任何试图增加一定范围内的负熵的做法,都将在更大范围内导致整体熵值的上升”的这一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推导在社会领域的一个变形了。
随着赋税的增加,普通人家越来越难以承担这样的压力,于是一种奇怪的避税方式就产生了,那就是自耕农们带着自己的土地,以及自己一家,投身到那些中了举人,进士的人家的名下去,在法律意义上将土地,乃至自己全家都赠送给这些士大夫。以求得躲避税负。(其实就是改变向朝廷缴税为向士绅交租,只要租子比赋税低就行了。)而那些士绅当然也要大发慈悲的收容他们,将他们算作自己的的奴仆,让他们享受免税的待遇。在郑森上辈子看到的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之后,立刻就有人自己带着土地田产,自己跑来求着范进接受他们,让他们做他的奴仆,也就是这个原因。于是在这样的变化中,士绅和这些自耕农就完成了“双赢”,自耕农“心甘情愿”的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士绅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大片土地和财富,而朝廷也就失去了税源,但是原有的开支却是减不下来的,只好在还能收税的土地上,收取更高的赋税,然后就有更多的自耕农……如今这个村子里的长期佃户,其实都是这样的人。
“忠伯,山上可准备好了?”方以智上了轿子,却掀开轿帘,向在一边跟着的“忠伯”问道。
“回少爷的话,山上都准备好了。”“忠伯”赶忙低头回答道。
一行人就都上了轿子,进了村子,一直到村子东头,就远远看到了方家的那座别院,虽然不算太大,也算不上华丽,但是粉墙黛瓦依着山脚,掩映在绿柳桃花之中,却也极为雅致。
轿夫们把轿子抬进了前院,就赶忙退了出去。这一行人中虽然没有女子,(李香君扮成了书生,而环儿则扮成了书童)但是这里依旧不是他们这样的下等人能长呆着的地方。
几个人下了轿子,方以智道:“其他朋友还要一阵子才能来,我们且在这里喝些茶,等他们到了,再一起上山。其实本来清早上山,到山上观日出倒是另有一番味道。只是清晨山路上都是露水,极为湿滑,不少地方怕是坐不得肩舆,要自己下来走,颇为不便。所以还是在这里等等,休息一下比较好。”
郑森知道他所谓的不便指的是什么,其实无论是郑森还是顾绛或者是方以智自己,爬上这座算不得太高的山,其实都算不得什么,只有李香君裹了小脚,平底里走走倒也罢了,要爬山却是不能。
“多谢方公子体恤。”李香君也低声道谢。
在别院里略等了一下,就有人来报,说是归德侯公子并其他的几位公子都来了。几人赶忙迎了出去。却见几顶小轿已经远远的过来了,不一会儿就到了门口。轿子落了下来,几位身着儒服的年轻公子从轿子上下来。当先一人手持一柄湘妃竹的折扇,俊眼修眉,顾盼神飞,却着实有一番浊世翩翩佳公子的味道。
“朝宗贤弟。”方以智迎上去道。
“密之兄。”那人也向方以智行礼道。
“朝宗,我这里有几位朋友,真要向你引见一下。”方以智便拉住了侯方域的手,向他介绍起了郑森等人。
“这是晋江郑大木,大木乃是虞山先生的门生,为人最是热忱,正是我辈中人。这位……”方以智望着一身儒服的李香君,一时却不知该如何说,倒是李香君主动一揖道:“江宁府李香,见过侯公子。”
侯方域听了这名字,眼光猛地一闪。他乃是在花丛中打惯了滚的,如何看不出李香君乃是女扮男装。如今听到了“李香”这个名字,自然知道,这就是前一段时间在“媚香楼”给自己吃了闭门羹的那个李香君了。不过他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只是还了一揖道:“郑兄弟,李兄弟,小可在南京时,就久仰二位之名!只可惜当时两位都不在,未能一见。今日一见二位,果然是人中龙凤,珠联璧合,幸会幸会!”
“弟等亦常闻先生之名,今日一见,幸何如哉。”郑森也道。他自然听出了“珠联璧合”里头的意思,而李香君则微微的低下头,轻轻的向着郑森这边横移了半步。
郑森也知道侯方域吃了李香君的闭门羹的事情,考虑到自己搅散了《桃花扇》里的传奇,再加上上辈子看的那些争风吃醋的低智商电视剧的影响,倒是很想看看侯方域见了李香君之后,有没有什么精.虫上脑的表现。但如今看来,这人对此似乎一点芥蒂都没有的样子,到让他隐隐的有些意外
这其实并不奇怪,其实在这种在花丛中打惯了滚的人,见过的美女多了,哪有那么容易一见钟情的?在他看来李香君多半也只是一件很让人赏心悦目的玩意儿罢了。相比之下,郑森是东林领袖钱谦益的弟子,家里又是有钱有兵。为了这么一个女子和他交恶,实在是并不值得。甚至于,对于他来说,此前和顾绛的争论,乃至关系紧张,其实也未必不是获得声望的一种办法。因为虽然他和方以智都算是“复社四公子”之一,但如今方以智因为上血书为父辨冤,以及学术上的成就而获得了更大的名气,而他却还只是以文笔和所谓的“操节”出名。但侯方域也知道,这种名声和方以智的孝行之名,学问之名一比,都不过是虚名而已,实在是算不得什么。甚至就是年纪比他小不少的郑森,靠着所谓的“实学”,也被视为是将来的一代学宗。单就这个期待,就不是他侯方域能够企及的了。
本来侯方域和顾绛唱对台戏,不过是为了养出点“有学”之名。他知道,凭着自己的天资学问,想要能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成一代学宗,几乎没这个可能,况且他的志向也不在这里。通过和公认的有学养的人辩论,对他的学说进行指责,这也是出名的办法之一。而且破坏本来就比建设容易,更何况他们的那学说还没有完全建构好呢。
不想,顾绛却是个很有些古板的人,在学问上异常的认真,但他并不是个真的什么都不懂的家伙。侯方域的这种对待学问的态度,这种故意扭曲学问的做法,顾绛当然也察觉得到,而这种察觉自然让他愤怒不已,于是两个人就杠上了。不过侯方域比顾绛明白得多。老实说,他对郑森、方以智、顾绛他们的那门学问并没有真正的痛恨,所以自然也不会因为在学术上郑森方以智是天然的会站在顾绛这边而向他们挑衅。毕竟,和顾绛不同,这两人都更有背景,也更有力量,无缘无故的得罪他们,完全就没有必要。
“大木,李公子,这位是昆山王公子,这位是铜陵赵公子,这位是……”方以智又一个一个的向郑森他们介绍其他的几位公子。
厮见完毕,方以智便向侯方域道:“朝宗,你看我们是先进来在喝杯茶呢,还是直接就上山去?”
侯方域抬头看了看山,笑道:“自然是上山,山上的泉水烹茶,却不比你这里的水好?谁要在这里喝什么茶?”
于是方以智便又叫来了忠伯,吩咐了一声,不一会儿,就有一群农夫抬着十来副肩舆过来了。方以智便和其他人上了肩舆,回去头来,却见郑森和顾绛并没有坐上去,他知道,顾绛多多少少的有点恐高,爬山的时候,本来就有不少路在崖壁边上,坐在晃悠悠的肩舆上就越发让人头晕,所以顾绛上山总是习惯自己走的,他便向郑森道:“大木,你怎么不上去?”
“出门登高,我还是喜欢自己爬上去。而且宁人兄也不上肩舆,我正好和他一起,一边走一边说说话。”郑森笑道。
“也罢,随便你了。不过你们要是落在后头了,我们可不等你们。”方以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