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全履带底盘

  太阳能发电这东西发电量虽然说有点儿四六不靠,但是自从东风号开始重新投入大规模航运之后,原本密密麻麻部署在甲板上的那些太阳能发电板不得不被重新拆下来收回元老院仓库里封存,实在是有点浪费。并且东方港现阶段用电大户基本上都已经有了大型蒸汽发电机组来保证二十四小时持续供电,这些在登陆伊始曾经给岌岌可危的元老院电网提供持续供电的功勋元老级太阳能发电板此时的发电量有点不够瞧,就连并网都要转好几路,让负责供电的袁方眼皮直跳生怕出问题。于是乎这批太阳能发电板就一直呆在仓库里差不多大半年,后来孙文彬开始这个“种子库”计划的时候,这批太阳能发电板才又被人想起。
  由于东方港的物料生产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瑕疵,因此整个东方港电网中的问题往往出得标新立异,以至于电力部门的这群元老们连故障原因都分不清楚就更别说排除故障了,潘岱在前往北方主持慰问工作前交代给袁方时直言“这东方港的妇科病就交给你了!”,由此可见东方港电力部门的问题之棘手。
  孙文彬的种子库当然是需要使用电力的,这主要的电力还是必须依赖东方港主电网的电来进行,可是就以现在东方港时不时跳闸,动不动变压器起火的情况来看,他对于自己的种子库保证二十四小时电力供应有点心里没底,因此这才启用了这批太阳能发电板。至少工业产品方面这些旧世界的玩意儿质量要可靠得多,毕竟都是高价买来的质量最优产品。
  在供电方面,种子库的主要电依赖电网,在停电时由继电器自动将电路切换到太阳能的电上去,待来电后自动恢复回主电网。至于太阳能发电的电量储存,电力部门没有采用化学能储电的方式用蓄电池进行保存,因为当时采购的蓄电池由于已经因为时间关系而出现电量严重衰退的情况,而此刻又不能生产和修复电池,因此这些蓄电池现在直接被放弃,堆在元老院仓库的一角等待今后技术水平达到了再进行处理。
  此时此刻,白沙试验场的沙地上,一辆钢铁怪兽正在沙滩上艰难地行驶着——没错,这正是一辆真正的坦克,这辆坦克和旧世界的主战坦克不同,它既没有单独的炮塔,也没有什么防弹倾斜装甲,此刻在沙滩上行驶的坦克是一付绝对堪称怪物的模样。实际上叫它做坦克实在有点勉强,因为它此刻实际上只有一座底盘,即两副履带运转,此刻的它滚滚的履带在沙滩上隆隆行驶着,卷起了沙滩上的沙子和泥土掀向两侧,跟随在坦克旁边的测试员们一个个骂骂咧咧地在泥泞的沙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不过大家已经对这种履带车辆不会陷入泥泞而觉得奇怪了——这种坦克底盘使用的是宽履带,其实和犀牛运输车的螺旋推进器是一样的,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在这些泥泞路况上行驶而不至于陷入进去。
  虽然说陆军这次拿到了整个国防预算中最少的那一份,并且根本就没有任何钱可以投入到装甲部队等技术兵器的开发工作中去,但是这并不影响林深河与刘沈红两人对技术兵器开发的热情——他们自掏腰包,用从平时重工业实验室与其他工业生产部门生产时节约下来的边角料制造了一台这样的大型坦克底盘。当然,口头上是这么宣传的,实际上这台坦克底盘是为了“西风烈”行动而做的准备。根据战争需要,元老院的军队需要一种能够在复杂地形下行驶的大型车辆。尽管现在元老院已经有了犀牛两栖运输车和履带推进方式的改装套件,但是在北上平叛的大规模行动中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来。
  例如采用螺旋推进器的犀牛车行驶起来能够在泥泞、雪地和复杂水网地形下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遇到干燥地形、砂石密集的区域时会给推进器带来一定的损坏,做不到全地形通用,而更换的履带推进系统后也同样有麻烦——履带推进系统不仅需要主动轮,更多的是底盘下方的负重轮来实现行驶。犀牛车的履带更换套件中底盘是独立于车体之下的,通过弹簧钢与车体镶嵌,在道路平整时还好,可是行驶中如果遇到颠簸就会导致车体和底盘发生位移。犀牛车由于车体内有锅炉和蒸汽机,占据车内空间大不说,更会加高车体的高度,导致车辆重心偏高,尤其是在改为了履带推进系统之后,车辆的宽度和高度比已经超过一比一了,高度过高的情况下甚至可能会出现路面倾斜而倾覆的现象。尽管此刻还没有出现犀牛车倾覆的事故,但是谁也不希望出现这样的事故,因此军事委员会也提出了关于全履带车辆设计方案的招标工作——说是招标,实际上是向军工委提出了车辆设计要求,反正现阶段也只有他们能设计开发和建造这样的东西来。
  不过刘沈红很清楚,军事委员会虽然招标的是全履带车辆,实际上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标准化底盘,这种底盘可以通过大批量进行生产,加装炮塔就能成为坦克,加装重型火炮和炮架就能成为自行火炮,加装车厢就是运输车,加装推土铲就是推土机,只要开发出这种标准化底盘,就能够让其他各种设计在这种底盘之上开花结果。
  此刻的这辆全履带底盘长九米,宽三米,高两米二,车辆使用的履带宽度比二战中t34坦克的履带还要宽出将近十厘米,这是为了防止在行驶中可能陷入泥泞,t34在俄罗斯的那种可怕泥泞下都能行动自如,刘沈红很有信心能够保证这种底盘也能够在泥泞条件下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来。这辆底盘采用的还是锅炉蒸汽机动力——尽管现阶段工业委员会能够生产大型内燃发动机,但是这些内燃机耗费资金和工时都比较高,一台汽油机的价格是柴油机的两倍,同时又是锅炉蒸汽机造价的四倍——由于锅炉蒸汽机的制造量大,质量控制方面已经较为成熟,不像汽油机和柴油机那般难于生产和质量较低。因为诸如此类的原因,这辆通用底盘在开发之处就确定了使用锅炉蒸汽机的方式进行推进。
  烧锅炉产生蒸汽来推动车辆行驶并非不能采用,但是众所周知蒸汽机体系占用的空间非常大,在舰艇上尚有水的浮力可以支撑,但是如果上车的话对于车轮负重要求就相当高了,好在这种全履带底盘长达九米的躯体庞大,每侧能够安排八只负重轮。按照原本的设计,刘沈红在每侧安排了十二只负重轮,他采用的是按照带来的履带式推土机与挖掘机上那种小型负重轮,直径不超过三十厘米。在前几次的测试中这种小型负重轮方案倒是体现出了在复杂地形上驾驶时的平稳,但是在遇到比较高的障碍物时它的攀爬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即便是蒸汽机喷出长长的水蒸气来也丝毫不能动弹,用这样的底盘在野战条件下很容易因为遭遇到障碍物而趴窝;很快军工委对这种底盘就开始了第一次大改,这种小型负重轮方案被丢到了一旁,新的方案被推出并进行了上马——宽大型负重轮方案。大改后的负重轮方案采用的是类似于t34或者五九这种坦克负重轮的方案,硕大的负重轮的确很有效地提高了车辆越障时的通过性,但是问题接着就冒出来了,车辆的原负重轮方案接触地面时是每侧十二个接触点,支撑地面时能够有效减少压强,可是换成大型负重轮之后接触点却减少了,这台装载了蒸汽发动机的底盘在提高了障碍通过性之后车辆却很容易陷入到泥泞中去。
  这个问题就让军工委的几个人脑袋都愁坏了,林深河甚至在抱怨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以至于现在头发比程序员的还稀疏了,说出来的确很为难,又要增加负重轮的直径同时又要增加接触点的数量,感觉这等同于就是在要求一个物体变粗的同时还要增长,密度还不能变一般。就在大家就要走到死胡同去的时候,元老俱乐部里某个看《拯救大兵瑞恩》的元老拯救了大家——那台飞奔的sd.kfz-2半履带摩托车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德国人在二战时期采用的单双交错式负重轮让他们一瞬间醍醐灌顶。
  二战中德军坦克从虎式、豹式等坦克由于其自重原因和越障需要,采用了一种完全没有人走过的负重轮设计方案,那就是单双交错式负重轮方案,这种方案在二战中是独一无二的设计,它的负重轮直径大,数量多且交错排列布置;两侧平衡肘朝向不同,可做到负重轮同轴布置;车辆前后负重轮处,安装有筒式液压减振器,这类悬挂装置既可降低单个负重轮的负荷,又可减少悬挂装置的刚性,并且能够提高坦克行驶的平顺性,在崎岖路面情况下的稳定性无以伦比。有个很有意思的笑话,那就是二战中盟军的坦克驾驶员都必须要佩戴坦克盔防止磕碰,但是德军却完全没有这个玩意,由此可见德军坦克使用的这种负重轮方案在驾驶时的平稳程度。
  有了那辆半履带摩托车的提醒,此刻在白沙武器试验场上行驶着的这辆底盘就使用的是单双交错式负重轮。德军在二战中吃这种负重轮方案的苦头可不少,第一,结构复杂,战场的要维修内侧的负重轮还得先拆掉外侧的负重轮,而且这种密集布局很容易导致负重轮之间出现抱死的情况,在苏联战场上被冰泥裹住后故障率高的吓人,即使没有进泥水,在苏联那种低温中被冻住的豹子老虎也不少。第二,后勤保障压力太大,前面提到的维修率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其特殊的两幅履带设计,一般二战坦克要奔赴前线的一种主要手段就是通过铁路运输,别的坦克都是开上去或者吊上去就好了,但是比如虎式这种采用交错式负重轮的坦克,要把外侧负重轮拆掉,然后换上专门的运输履带,到了作战地再装上外侧的负重轮,装上战斗履带,让后勤对其恨之入骨;第三,交错式负重轮由于布局限制,导致单个负重轮的厚度和强度不能得到保障,其结果是负重轮的损毁率提高了,没有起到提高坦克生存能力的效果。
  不过现在元老院的坦克可没有这么多糟心事情,首先这里是热带,且不说下雪,冬季最低温度都没有低于十摄氏度,更何况蒸汽机锅炉都是外燃热机,开车前必须要让锅炉升温,因此车体本身时刻热烘烘的,冻结抱死的可能性非常低;第二,这辆底盘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了宽度——三米,配合现在正在新铺设的宽轨,上面行驶的平板车宽度正好能够平稳运输它,完全不需要更换运输履带这种压根儿不应该存在的东西;而最后一项,它现在的量肯定不会装备太多,现阶段的车辆维修技工为了配合北上行动,已经培训出了相当多的数量,在面对本时空任何一股势力战场上能够对“坦克”造成杀伤导致损毁的技术手段基本为零,因此只要在战前做好维护,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因为战斗而损毁的现象出现。
  坐在车体里驾驶的人是林深河,他双手各握着一根操纵杆,身后还有测试员专门负责变速箱——这种变速箱虽然做工要精细许多,但是实际上与劳斯莱斯使用的除了材质与齿轮组的排布方案差距并不大,拜车辆厂从一开始就在劳斯莱斯上强行安装变速箱并且推广变速箱的用途,工人们在生产变速箱的时候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因此在后来的犀牛运输车以及普通侦察车和现在的这辆全履带底盘上使用的变速箱都是标准的“中国造”,并且技术相对来说很成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