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348节

  明初开国功臣宋濂一篇《送东阳马生序》千古流传,其开篇就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所谓‘无从致书以观’,就是没有书看的意思。
  宋濂还可以‘假借于藏书之家’,但又有多少人,借书都借不到?
  此外,每一个科举及第的文人都有寒窗苦读的过往。
  藏书园所勾勒出的往往是他们艰苦又枯燥的童年。
  歌颂藏书园可以满足许多人宣称自己也‘幼时嗜书’的虚荣心,说出来好像自己为了能多看一本书就遭遇多大困难、付出多大努力似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一个藏书园,在文人心中的地位怎么强调都不会过。
  现在顾佐给了人们一个机会,可以将自己的名字都刻在上面!
  想想这是什么诱惑!
  “此事能成!”张池已经信心十足。
  “好,那咱们便回吧。”
  顾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登了马车,宋、张二人紧随其后。
  不过马车一晃一晃往正阳门驶去时,半道上却被阻挡了下来。
  外面吵吵嚷嚷,不知发生了什么。
  张池官最小,自然是他下马车去看。
  过了一会儿上来回复:“几个酒鬼酒后闹事。”
  “酒鬼?”顾佐觉得无语。
  但隐约的他其实听到有狂生在说什么‘宦官乱政’的话。
  联想到京里的事,顾佐吩咐车夫,“咱们绕路。”
  “是,老爷。”
  马车向后,然而那处酒楼门口的人却没有立即散去。
  最近,京师确实有些风波……
  第三百八十五章 谁也乱不了陛下的政!
  “马车里,可是顾侍郎?!”
  马车还没完成调头,就已经有人叫出了声。
  少府的车马,张池的面容都是让人熟悉的。
  而更加让顾佐熟悉的是这个声音,
  透过帘子的缝隙,他悄摸的往外看了眼,一时间心情复杂了起来。
  那不正是先前在船上遇到的邢观、姜雍和宋文三人么?
  宋文的印象,他不是很深刻,只是记得此人模样端正,身形瘦削,有几分才子风范。但是六指邢观以及大龅牙姜雍,他还是记得比较清楚的,
  毕竟长得都比较奇怪。
  而且也不要以貌取人,这三人中,顾佐还是觉得邢、姜二人才能更显。
  原本他和皇帝的心思一样,便是等到10月份的科举结束,
  若他们能有幸高中,那么后面的接触、安排自然顺利成章。若只是个举人,将来总归受限。
  在有,春天就进京的目的是什么?
  自然是安心读书准备会试,提前去找人家,干什么呢?
  让他们做什么事?耽误人家读书。不做什么事?那也没必要去找了。
  可惜,事与愿违,今天却不知怎么在这里遇上了。
  再向三人身后看去,果然是有人群聚集。
  宦官乱政……这些话可不是随意能说的。
  “张副司。”
  “下官在。”
  “你去将那三人叫来……也,也不要在此处了,将他们带到水云间去。我在那里见他们。”
  “是。”
  张池下去以后,宋衡还好奇,“可是那三人有何特别之处?”
  顾佐回答说:“陛下其实本身很有度支之才,只不过大明朝疆域太广,政务太多,许多事陛下来不及做、也做不过来。因而其实偏向于任用这方面的臣子。人人都说少府有今日是我顾佐带出来的,其实也不是,而是许多人想照着我的路再走一遍,所以才不断涌现出来。”
  “而这三人,他们生于商人之家,对于贸易及货币有着迥异于常人的理解,当然将来具体如何还是要看各自的造化。本官是不忍实务官员牵扯进朝堂争斗之中。”
  正德皇帝执政到现在,朝堂上最为明显的变化,便是实务派官员的崛起。当初王鏊在书院讲学,宣扬‘经世致用’之说。
  这里头出来的一些官员,其实比翰林院更受到皇帝青睐。
  其中典型,便是进入侍从室,如今又配合宋衡在迁居京师南城普通百姓、并动员他们兴建自身房屋的汪献,他受命组建银行,若不是这个机构,京师南城外如今大规模的自建房场景又怎么会出现?
  当然,还有在福建走上按察使这等高位的章黎。
  要说他们真的立下什么大功,倒也没有。但似乎一旦情势或任务紧急了,皇帝就会偏向这些官员去顶上。
  而少府之中,更是不缺乏当时听了讲学的官员。
  像宋衡、张池,都是如此。
  至于翰林院,明显走出来的也少。
  但皇帝也有理由,因为本身翰林院就是要熬,那就熬呗,慢慢熬,有能耐把他这个皇帝熬驾崩。
  反正现在担任日讲官的人,讲来讲去还是日讲官。
  正常来说,这都是很火热的位置,因为日讲官直接给皇帝讲课,近距离接触皇帝,自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可眼下,大明朝的政务方面动作那么多,也没见皇帝派谁干了什么大事。
  相比于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大的改革,吏部在皇帝的授意下出现这种改变其实是既隐性、又重要。
  这当然是朱厚照故意,他以后也会如此,就是要用很长的时间告诉官员们,实务官升职更快。
  其他人慢慢熬吧。
  当然,翰林院有真的优秀的,或者碰到什么历史名人了,那他会放出去锻炼。
  譬如大朝会时,吏部调整了翰林院侍讲学士、经筵讲官毛纪的职务,现在他在浙江当代布政使。
  毛纪是天顺七年生人,今年已经43岁了。历史上他真正当到大官是在正德十年后,做到过侍郎、尚书,嘉靖年间做到首辅,活了有八十多岁。
  在此之前他都是清流官员,主要是担任讲官、参与修实录等这类事务,所以他也有‘学问精深、文笔优美’的评价。
  这种是朱厚照记住大名的,所以自然可以给其历练机会。
  其它的自求多福吧。
  官场上的变化,有一点是形成共识的,就是皇帝派你到地方任职,那就代表你要开始来运气了。
  说起来,朱厚照为了让文官认识到这一点也努力了好几年。现在终于有所成。
  而形成的效应就是,地方官一改过去惰怠之风。因为真的坐在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位置上的人,是清楚的知道,皇帝的双眼盯着他们。
  你要是名利心重,想升官,那么请你好好干,干出政绩,调任一部侍郎,一年见几次皇帝又有何难?
  你要是‘粪土万户侯’,自命为为民之官,那么也请你好好干,因为这个位置足以让你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
  这个效应形成之后,对于朱厚照来说就简单了。他只要强化这个效应。让官员们一次一次的确信,喔,我想的是对的,皇帝就是按照这个路数提拔官员的。这样就可以了。
  所以顾佐才说他不希望这三个可以成为实务派官员的青年人,过早、过深的参与进无聊的政斗当中。
  就像韩文对他做的一样。
  他也会对别人这么做。
  水云间的房间里,
  顾佐显得比以往沉默。
  盐课的事,韩文是代他向皇帝禀报。
  眼下看,韩文还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他是深受皇帝的信任的主审官,但是这颗种子已经种下了。等到将来算账的时候,得罪这么多人的韩文难道会一点儿不受影响?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顾佐没有去找韩文,而是回过头来做自己的事。
  这次的事件让他成熟了许多,成熟的人是应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
  “少司徒,人到了。”
  听着张池的声音,顾佐转过头,说道:“带他们进来吧。另外,你与宋司去忙,我这里不需要人了。明日将要登在《明报》的东西拿来我看就行。”
  “是。”
  当日顾佐被抓,
  那三人已经知道了‘詹佑’这个名字是假的,知道了他的身份。
  如今再相见,是要如何自处?
  相比起来,年岁更大的顾佐还是更有经验,直接邀他们入座,并致歉说:“我的身份敏感,不能以真名示人,还请三位小友勿怪。”
  邢观、姜雍、宋文都不敢造次,“少司徒哪里的话。”
  “今日没有少司徒,是顾佐要感谢三位,来,坐吧。”
  他们三人虽是举人,但毕竟不是进士,没有官身。宫里的事、皇帝的打算、少府的安排,其实都不适合说,不然他也不会想要等到科举放榜之后。
  眼下看来,也只能说刚刚遇到的情形,可那里的事情,顾佐实在没有兴趣知道。
  最后还是邢观先开口,甚至向他跪了下来,说:“当日的詹兄既是少司徒,在下便也只得说了。少司徒深受陛下信任,刚正不阿、忧国忧民。如今朝廷有宦官乱政之忧,不知少司徒可愿禀明皇上,拨乱反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