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42节

  何毅尴尬一笑,“其实我就想着过一遍f射线,这点金子就变成了‘射线金’,以后价值是不是就翻倍了?”
  王浩听着感觉有点好笑,他不在意的说道,“这样吧,打报告申请几千克黄金,实验室继续提纯作为材料使用。”
  黄金,说起来似乎价值连城,但放在实验室不是什么太贵重的材料,有很多金属材料要比黄金更加贵重的多。
  针对现在所做的实验来说,电力耗费都是百万来计算的,些许黄金做材料自然不是问题。
  王浩边说着边查看最近的实验资料,忽然拧着眉头开口问道,“最近都没有f射线的释放距离的准确数据吗?”
  何毅很直接给了个答案,“无法测定。”
  “无法测定?”
  “暂时无法测定。”何毅解释道,“即便是原来的f射线传递距离也过万米,现在的f射线距离是否有提升不能确定。”
  “因为传递距离太远,方向把控也不精准,技术上还有偏差。”
  他简单的做了解释。
  其实王浩也明白何毅的意思,就像是上一次引爆核反应堆的实验,他们是先进行了发射,确定了准确位置以后,让装置一直静置,各部分都不再做调整,再掩埋的核反应堆。
  简单来说,就是方向把控不精准,同样一个地方做释放,f射线释放的角度可能会存在些微偏差,些微的偏差放大到万米外,偏差自然就会很大,根本无法准确击中目标。
  更不用说,极压状态下f射线的传递距离肯定有所增加,可能会达到三万米、四万米,如此远的距离,方向把控不精准,就很难进行测定。
  毕竟,f射线和常规炮弹、导弹不一样,炮弹、导弹打出去,就能在落点找到残骸,而f射线发射以后什么都不会用。
  王浩想了想,很认真的交代了一个工作,“接下来,实验要注意对f射线传递距离的检测。”他补充道,“我不需要详细的数据,比如,具体传递多少米,但我需要知道,极压状态结合强激光照射下释放的f射线,对比单纯的极压状态,传递距离上是否有提升。”
  “这关系到我正在进行的研究,而且对于我们的研究意义也很大。”何毅很认真的点了点头,同时也有些苦恼,单单是极压状态的f射线就很难检测了。
  现在他们只能确定一个数值,极压状态的f射线传递距离在3万米到8万米之间。
  这个范围实在太广泛了。
  加上一个‘激光照射’的状态,是否有提升很难说,即便是有明显的提升,怎么进行具体的检测呢?
  第三百六十九章 突发事件,卫星被射线武器击中!
  实验方式,就不用王浩操心了。
  现在的实验参与者,可不止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还包括科技部门的代表、军方科技代表以及配合研究的其他机构,他们都可以提供意见,并全力配合完成实验目标。
  f射线的研究本来就是重中之重,传递距离也是很重要的数据。
  研究组很快就召开会议,拟定了几个可行的方法,比如说,发射几万米高的气球,作为f射线打击的目标。
  比如说,通过详细的计算,朝着地面倾角方向发射,穿透并打击几十公里外的目标。
  不管以什么为目标,都必须要提升方向把控问题。
  研究组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在螺旋磁场外,设计个均衡螺旋磁场通道,用来修正f射线发射的方向。
  f射线释放后会受到磁场影响,通过螺旋磁场通道就能进行定向的修正,一定程度上就解决了f射线的偏移问题。
  “理论上来说,会让准确度增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何毅找到王浩说明了解决方案。
  王浩对于解决方案还是很满意的,他在方案上签字让实验快速进行。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实验基地就开始不断的制造释放f射线,来得到数据完善螺旋磁场通道布局设计方案。
  王浩一边等待消息,一边继续投入到研究中,他还没有和其他人说起主要方向,一则是因为实验还没有具体的结论,二则,也是希望其他人能发散思维,能想一些新的东西。
  一旦说明了主要方向,研究可以说就固定下来,再想有什么新颖的想法,就基本上不太可能了。
  ……
  一周后。
  地球的另一边,阿迈瑞肯国家卫星中心大楼。
  在一间卫星控制室里,一大群人正盯着大屏幕上的图片,相互小声交流着意见。
  图片上是一台出现损坏的卫星,只见卫星边侧以及上方太阳能电池板,都出现了一块很明显的黑漆漆的圆斑。
  有个身穿绿装的官员坐在中间,他的名字叫艾德里安-戴维斯,一名技术人员正在讲解着,“昨天下午两点二十一分,这台代号为sy-331的卫星,突然和地面失去了连接,自动检测装置启动后,返回信息主线路面板烧毁。”
  “当时sy-331距离地面131公里,位置处在西塔里克无人区的上方,坐标……”
  “我们最开始只以为只是信号传输问题,但通讯一直中断了半个小时,后来控制cps-935环绕接近,直到一个小时前,才拍摄到这张照片。”
  “从照片来看,sy-331像是被某种能够穿透金属设备的射线击中并损坏。”
  “当然,也有可能是内部出现问题,但太阳能电池板无法解释,我们建议把卫星进行安全回收,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
  “回收?”
  坐在主位上的官员沉默了一下,摇头道,“和太空探索公司合作?使用航天飞机?投入太大,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任谁都知道,要检测卫星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回收检测。
  但是,卫星回收可不是个小工程,像是这种不值钱的卫星,一般都是寿命到了就自然坠毁。
  现在的sy-331主板烧毁,用来应急修复的电池,最多只能支持五天左右,卫星轨道高度只有130多公里左右,再低一些就会进入大气层,然后就会快速坠毁,想安全回收都根本来不及。
  艾德里安-戴维斯思考着说道,“你们说,有没有可能,sy-331是被地面某种的武器击中?”
  有人下意识的说了句,“如果是导弹,不就直接爆炸了?”
  一百多公里的高度,被‘反卫星导弹’击中并不奇怪。
  虽然没有公开出来,但有些大国很可能掌握着类似的技术,只不过类似的技术有些鸡肋,因为好多军用卫星的轨道,都是在500公里外高空,有的甚至超过一千公里。
  这种高度只能用洲际导弹,才可能真正打下来,但是洲际导弹……
  那不就是大炮打蚊子吗?
  即便是一击命中也感觉是亏大了!
  “可能是某种高科技武器,不是说某种能穿透金属的射线吗?”
  “具体是什么射线呢,根本不存在这种射线……”
  “也许是全新的,没有发现的?”
  “技术会这么成熟?能直接命中高空卫星?研发速度也太快了吧!”
  “我觉得,最有可能是某种卫星武器,不是来自地面,而是来自上方?sy-331的高度只有131公里,如果上方的某个卫星,可以发射一种射线武器……”
  “这个倒是有可能啊……”
  一大群人顿时讨论起来。
  当然,讨论不会有任何的结果,他们联系上级部门,却决定把消息发布出去,但发布的却不是真实内容,而是稍微‘修正’了一下。
  比如,轨道高度修正为260公里。
  比如,sy-331的代号,换成了sn3-r3(商用)。
  最终发布的信息是,“sn3-r3卫星行驶到塔里克无人区上空时突发故障,主线路面板烧坏,将会在四天后开始失控并坠入大气层。”
  “从返回照片上分析,sn3-r3是被某种反卫星的射线武器击中,经过专业分析认为,有可能是某国秘密研制的反卫星武器。”
  “我们会随时检测sn3-r3的位置,并及时公开具体坠毁地点……”
  ……
  卫星中心的信息发布出去,顿时引起了舆论关注。
  一台商用卫星突发严重故障,倒不是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事情,太空上的卫星实在太多了,总会有卫星出现故障坠毁。
  但其中的分析可是说,“被反卫星的射线武器击中”、“可能是某国秘密研制的武器”。
  虽然没有具体提及国家名字,但是谁都知道,塔里克无人区是在哪里,而反卫星的射线武器更是非常吸引人。
  很快就有大量的媒体转发了消息,也有很多人参与了讨论——
  “确定卫星是被武器击中吗?听起来有点太科幻了!”
  “什么某国?不就是种花家吗?”
  “感觉消息有点怪怪的,种花家有这么高的科技水平?还是射线武器?”
  “按照这种说法,我们的卫星都不安全了,如果出现战争,直接举白旗就好了……”
  “这种武器的威胁也太大了吧!”
  “我怎么感觉这个消息很不靠谱?只是说射线武器,什么射线武器?根本没说啊!什么原理?看起来又像是泼脏水的新闻。”
  “同意楼上,总是有类似的新闻,但大多都是假消息。”
  “……”
  国际舆论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讨论,多数人并不相信消息的真实性,主要因为反卫星射线武器,听起来有点太假了。
  如果消息是真实的,‘某国’也是故意针对卫星进行打击,绝对是重大的摩擦事件。
  可实际上,其他领域一点消息都没有,就只有卫星中心发布一篇公告而已。
  即便如此,国际舆论热度依旧只增不减,因为卫星被武器击中,本身就非常有话题性。
  现在国际很多机构都在研究太空武器,太空武器的主要打击目标就是卫星。
  卫星,对人类科技太重要了。
  科技意义上来说,卫星是通讯、信号传输必不可少的,普通人出门都需要用到导航,也是卫星带来的功能。
  军事意义上来说,各种高科技武器都需要依靠卫星指引定位,没有卫星技术支持的一方,直接会变成战场上的瞎子。
  如果出现某种能够击毁卫星的武器,甚至能决定战争的结果。
  在研究反卫星武器领域,很多机构最开始都是制造从地面发射能直接击毁卫星的导弹,因为导弹技术是成熟的,已经有了几十、上百年的历史。
  但是,早在二十年前,多数机构就都放弃了这一条路的。
  其实想想就知道原因了。
  别说是用地面导弹打击几百公里外的卫星,即便是打击二十公里高度的飞行器,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空舰系列飞行高度超过四万米,才会被认为是‘不可击落’。
  即便卫星有着固定的轨道,想要打下来也非常不容易,从地面发射的导弹,若是想打击百公里外高空目标,就必须使用洲际级别的导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